绿色保险突进:三年保额高达45万亿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 陈晶晶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起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而绿色保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从广义上看,绿色保险既指环境污染、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等绿色保险产品,还包括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与传统保险不同,绿色保险更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保险产品与服务之中,达到助推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保险公司聚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聚焦制造、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降碳行动,创新推出了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等承保端产品与投资端资金优势,全力支持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保险业服务路径拓宽
近日,中国太保(601601.SH)旗下产险北京分公司与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签发了北京市首单高标准住宅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通过引入风险防控机制,为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孙家坡村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绿城·沁园)达到预期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准提供保险保障。
不仅如此,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是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环境责任保险是保险业服务绿色发展的重要产品,而且已经覆盖重金属、石化、医药废弃物等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多家险企通过环境责任保险合计为数万家企业提供超百亿元风险保障,且保障规模逐年递增。
中国太保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太保旗下产险公司已为全国3000多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总保额超过30亿元。与此同时,不断升级服务保障,推行“安环保”模式,将传统保险转换成“安责+环责”保障,助力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安全生产、节能降耗。
据悉,除了环境责任保险,平安产险还陆续开发了生态损害责任险、渐进污染责任险、草原生态险等险种。截至2023年,平安产险为近4000家企业提供超200亿元的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
此外,中国人保集团(601319.SH)环境污染责任险已为7716家企业提供147亿元风险保障,助力化解环境损害风险。
事实上,从绿色金融的提出到绿色保险的实践,保险业还在持续拓宽服务路径,创新保险产品,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气候治理和森林碳汇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转型,助推“双碳”目标达成。
例如,在绿色能源方面,太平财险承保了国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工程险项目,承保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水电集团厄瓜多尔-科卡科多水电站财产险项目,续保印尼开山地热电站财产一切险、公众责任险等项目,累计提供22.4亿元风险保障。
平安产险方面对记者表示,自2000年首次承保国内最大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的三峡永久船闸以来,平安产险先后承保了其多个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等项目保障产品,参与了三峡集团多元化清洁能源的转型。截至目前,承保三峡集团绿色能源项目已累计超过350个,保障金额超4000亿元。
监管力促探索绿色保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大考验是如何管理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巨灾风险,大力发展巨灾风险管理已成为保险业支持碳中和所达成的共识。为此,险企积极参与气候治理,研发巨灾保险、巨灾相关指数保险缓解因巨灾造成的重大损失,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提供保险支持。
据了解,中国太保从2014年起开始涉足巨灾保险领域,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探索各类因地制宜的保障模式,包括民生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不同巨灾保险方案,比如在上海黄浦区落地民生救助型巨灾保险产品、在广东和湖北以共保体方式参与承保指数型巨灾保险。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太保产险累计向社会提供巨灾风险保障超210亿元。
平安产险方面也已在广东、湖北、福建等多省份和地区开展巨灾保险。今年5月,韶关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触发了“韶关市巨灾指数保险”赔付,平安产险在接到报案的两个工作日后即向韶关市财政局支付巨灾指数赔款。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 ~2023 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有力发挥了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效。2023年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0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同时,2023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 28.77%,高于保费年均增长6.81个百分点。
险企积极参与绿色保险,政策引导和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在工作会议上将“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列入 2023年度重点工作。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4月28日,银保监会在研究部署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精准支持绿色发展……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创新产品服务,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月8日,在“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政研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公开表示,针对中国保险业绿色转型和发展的探索方向包括加快建立健全与气候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促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进一步完善企业财产险、车险业务,创新基于气候变化的保险产品。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开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的企财险产品,研发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等。
绿色投资或为未来的主赛道
实际上,保险资金正在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保险资金独特优势,为中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深度融合绿色投资理念,高度参与绿色投资实践,重点投向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据悉,太平人寿就采用了“绿色”投资的方式。今年4月,太平人寿通过委托太平资产战略入股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601985.SH),投资规模22.5亿元,用于中国核电股本支持及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项目建设。
太平人寿对本报记者表示,太平人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资金运用发挥险资融通功能,支持低碳、循环、生态等绿色领域融资需求,将绿色投资理念积极融入公司发展战略。通过入股“中核电”,投资“华能水电”,“三峡债”等绿色债券等各类投资形式,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内各投资平台共同挖掘“碳达峰、碳中和”及绿色发展相关投资机遇,支持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截至2023年末,公司助力绿色产业投资余额达85.34亿元,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近日,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首只ESG保险资管产品——金色增盈6号。该产品为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重点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优先选择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债券主体进行投资。同时,该产品面向陆家嘴金融城区域的金融机构定向发行,部分管理费收入将由长江养老定向捐赠给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基金会,用于支持陆家嘴金融城“碳中和”绿色低碳事业及服务长三角产业发展。
新华保险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新华保险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新路径,在服务绿色发展及绿色金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投资规模方面,新华保险整体绿色投资余额从2018年的约 60 亿元,发展到 2023 年的 167 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67%。在严守行业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新华保险将持续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动向,把握发展机遇,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创新绿色保险开发,助力绿色产业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保险资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直接参与了一批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并通过绿色债券投资、资管产品投资等方式进一步支持了绿色金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账面余额超过9000亿元。
在绿色投资方面,截至2023年8月底,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10601.76亿元。其中,直接投向的重点领域包括交通3306.22亿元、能源3211.05亿元、水利695.04亿元、市政564.61亿元等。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登记(注册)规模为114亿元,其中直接投向环保企业股权14亿元、投向清洁能源企业100亿元。
据悉,目前,银保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拟在产品设计、投资流程、风险识别等方面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有关要求,为保险资金树立ESG投资理念、更好推进ESG投资等提供指导。
近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盛和泰公开表示,中国人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投资,引入国际通行的ESG投资理念,建立具有国寿特色的投资体系,围绕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成立清洁能源投资基金,出资设立清洁能源基金,两只基金规模超过120亿元,旗下广发银行2023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超过300亿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到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