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前瞻 外资基金公司 保险背景调查报告模板下载

2023-07-26 00:58:46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前瞻

作者简介:栾成校,现任华泰保险集团战略与创新发展部总经理兼客户管理部总经理。

文章来源:《保险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11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3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中国发展方向做了系统规划。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看待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以及如何理解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大背景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对于理解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平衡、安全和可持续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二、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国保险业

(一)中国保险业保持了快速增长,保费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

改革开放为保险业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40多年来,中国保险业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改革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国保险业在新时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保险机构从2012年的164家增至2023年的235家;二是市场稳健发展,原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1.5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4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09%,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7.35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4.8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26%(见图1);三是保障功能显著增长,风险总保额从2012年的553.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227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1.1%,赔款总支出从2012年的4716亿元增至2023年的156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79%(见图2);四是保险渗透率稳步提升,保险密度从2012年的1144元/人提高到2023年的3179元/人,保险深度从2012年的2.88%提高到2023年的3.93%(见图3)。

中国保费规模先后赶超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于2017年在全球保险市场中排名中跃居第二位,成为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2023年,中国保费规模达到6961亿美元,在全球保费的份额提升至12%(见图4)。 

(二)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道阻且长,需要持续推进转型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行业发展规模看,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费规模只占美国的1/4。

从行业发展水平看,中国保险深度即保费占GDP的比重为3.9%,不但低于全球平均7%的水平,而且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只占美国的1/3。中国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为482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74美元,也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只占美国的5.8%(见图5和图6)。

从行业竞争能力来看,2023年公布的全球500强中有保险公司56家,中国入围10家(中国大陆7家,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3家),远低于美国的20家(见表1)。

从行业盈利水平来看,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平均水平(见表2与图7)。

从行业运营效率来看,中国保险业的保费平均成本为25%,远远高于金融业5%的平均成本水平。从人均持有保单数量来看,中国香港每人平均持有7张以上保单,日本人均持有3张以上保单,而中国内地人均持有保单数不到1张。

中国保险业过去40年的发展,总体来看属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其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而新时代下中国保险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保障服务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经济状况和保险意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保险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变成“好不好”,销售模式也已经从“要我买”转变成“我要选”;另一方面,虽然市场主体已经超过200家,但整体上看,不论是运营模式,还是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无法有效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初级阶段采用的快速增加市场主体和粗放式发展策略在推动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问题和矛盾逐渐积累、逐步暴露,影响和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财险行业的车险一直处于“红海”竞争状态,非车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同时,由于长期习惯于粗放式的同质化竞争,很多财险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差异化竞争优势更是无从谈起,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举步维艰;寿险行业近年来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多年来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人海战术等粗放式模式难以为继,中短期存续产品一度大行其道,保障型产品发展不尽如人意。从产品和服务供给来看,不论是财险还是寿险,都缺乏真正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从运营模式来看,不论是财险还是寿险,提升组织效能、改善运营效率和降低销售成本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三、中国保险业如何顺应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势

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反思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保险业的转型发展之路需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保障功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保险、提升人民安全感、推进绿色发展及加大融合开放。

(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保险业,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保险业大而不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延续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高质量转型的关键在于优化组织效能、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销售成本,高质量转型的方向是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恰恰在于通过数字技术提升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

当前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增长乏力、价值下降的巨大困难,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保险业要积极拥抱科技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核保理赔、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保险全价值链的深层次变革。

(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保险业,必须突出保障功能,服务实体经济

以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保险业启动了行业转型之路,强调“保险姓保”,推动行业回归保障功能,开启了稳发展、强监管和防风险的新阶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保险业要找到自身定位,一方面,要发挥好保险业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在有效转移风险、平滑财务波动、保障生产生活等方面承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