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香港保险业:最全面最深度的解读 外资保险机构监管条例最新

2023-08-04 04:39:55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香港保险业:最全面最深度的解读

作者:广发证券

1,香港保险发展历史与现状  

香港保险业历史悠久,加上其与国际接轨的成熟金融体系,其行业的专业性和服务性一直为客户津津乐道。在此部分,我们通过梳理香港保险的前世今生,从历史、背景、监管体系等方面归纳出香港保险行业经历的变革与特点。香港保险发展的历程值得内地市场研究,其如何从专注于一般保险业务的偏财险类市场转变为如今的几乎纯寿险市场的过程也值得学习。与国内不同的是,香港高度的国际化金融环境使得其保险业竞争激烈,但也使得多年来优胜劣汰下的保险公司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

2,香港保险产品:到底比大陆好在哪里? 

数据显示,近年来大陆赴港投保人数不断增长,且增速值得关注。这样的趋势即便在“反大陆”游行的负面冲击下依然没有停滞,说明香港保险对于内地客户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深,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刚性需求。那香港保险产品到底有何独到之处?与大陆同等保障范围的产品相比,其明显更低保费当然是主要原因。其次,香港保险侵染国际市场多年,其法制程度也较高,对于保单权益的保护更加清晰,使得其成为良好的避税避债工具。这些特性伴随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加强了香港保险的吸引力。

3,香港保险对内地市场的启示 

对比香港市场,国内保险市场的改进方向有很多。首先是监管层面,我国保险监管体系的组建相对滞后,虽然也存在和香港保联对应的自律性组织,但发挥主要监管职责的还是保监会。一个市场的自律性组织是否发达是其市场是否成熟的体现。间接说明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次,香港保险市场外资林立,数据显示,上世纪80-90年代,也是外资大举进驻香港期间,香港保险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后,香港保险市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创新从费率竞争逐步转向外延式服务的开发,也为行业创新方向提供了新的标杆。

4,投资建议 

总之,当前香港保险行业在监管环境,产品创新和客户认知方面都大大领先内地。但内地保险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保费增速一直较高。但随着目前经济的转型和高净值客户的积累,内地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行业转型。

5,风险提示 

 政策红利落实晚于预期等。

香港保险发展历史与现状

1,人均创造经济能力强,保险意识及需求超前  

香港保险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1804年英国占领香港后,便将中国首家保险公司谏当保险行(又称广州保险社)迁至香港。保险行业诞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最开始以航运(水险)、火险等财产险为主,这种传统也在英殖民时期的香港得以继承。香港保险发展初期,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加上战乱等原因,一直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二战期间,保险行业更是全面停滞,各业务环节伴随人员伤亡均出现困难乃至倒退局面。二战结束后,香港借助大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连接国际和大陆的重要港口。随着国际物资的流量不断增大,香港保险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不少著名的国际外资保险公司也纷纷驻扎香港。往后,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窗口,至今也是如此。 

根据香港保险监理会最新数据,截止2015年上半年,香港共计拥有授权保险公司158家,登记在册的代理商2487家,个人代理人48657人,负责人及业务代表27439人。众多的专业保险代理人才为香港保险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悠久而完善的保险体制也吸引了大量境外优质保险公司的加盟,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获授权的保险公司来自全球22个(合并香港与中国)不同区域。

 相对而言,香港长期保险业务可理解为寿险业务,大致分为投资连结险和非投资连结险。而非投资连结险又可下设终身、储蓄和定期三大类。总体上看,非投连险的规模占据长期业务个人寿险的70%。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香港市场的保费结构上,长期寿险业务是主流趋势。一般保险业务虽然品种较多,但整体保费规模根本无法和寿险业务抗衡。

 另外,保险的销售绕不开代理人这个关键中间环节。优秀的代理人往往是许多保险公司求之不得的客户渠道。而国内保险产品更是严重依赖代理人推销,寿险产品更加明显。然而国内代理人员的流动又较为频繁。因此,为绑定代理人和公司的利益关系,各公司均制定了较高的保险产品销售提成比例。目前国内基本上实行代理人提成5年制,5年以后不再对已销售产品的代理人进行提成支付。而首年保费的提成比例又是最高的。一般各保险公司根据不同产品和其缴费方式,对提成的比例也有所差异。往往缴费周期越长,保额缴费越高,首年提成比例越高。

由于香港历史原因,受到境外资金洗礼较早,其金融行业中,外资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在香港回归后,境外金融企业在香港的影响力也不曾减弱。而保险业作为香港最早的金融业务之一,可谓始于外资,盛于外资。(如最早在香港开展寿险业务的公司是加拿大的宏利保险。)以长期寿险业务首年新单为例,目前占据香港市场前8位中仅有两家注册地来自中国(中国人寿、中银集团人寿)。相对而言,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较内地更加激烈,但法律法规也更加完备,各险种需求也均衡。香港保险诞生一百多年来,已经历多个时期的变迁,每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险种都随着时代的特点而变化。而外资保险公司从扎根香港之初,百年来一直伴随着这些变化,所以对香港保险环境和客户的理解,都更为深刻。而内地保险环境与香港保险差异较大,同质化产品较多,各家公司排开品牌影响力,往往容易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闭环。内地保险公司很难用自己的竞争策略在香港获取成功。

自律与他律结合,行业监管典范  

香港保险的监管一直是保险行业监管的典范。香港保险监管采用自律和他律结合的方式,为行业发展维护良好的环境。然而,香港保险的监管环境也不是一蹴而就,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从松散到严谨的过程。大致来说,1970年前的香港保险行业尚无完善的章法可循,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数量繁多,但其中有很多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务的经营能力。而1970-1980年这个时间,可谓是香港保险国际化和多元化时期,保险公司数量在监管松散的环境下持续爆发。也正因为如此,那个时期的香港保险业务充斥着各类风险:对客户而言,不少保险公司以承保之名行诈骗之事,往往收取了高于自己经营能力的保费后,使得真正需要赔偿的客户无法索赔;另一方面,财产险,尤其是水险业务道德风险提升,多起水险业务的索赔过程中并未发现明显的船只或人员损伤。

这一时期,伴随着香港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之松散,一直为大众所诟病。正是在这一情况下,香港ZF于1978年开始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条例,旨在维持一个良好的保险业环境,并保护投保客户的权益。而这期间最重要的条例就是1984年正式颁布的《保险公司条例》,该条例不仅在资本要求上提出了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说法,更整合了此前较为零散的监管办法,是香港保险业监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7年,为了强化保险业监管,香港ZF修改《保险公司条例》,将注册总署下属保险科单独划为金融事务司下的监理处。1990年,香港ZF正式设立保险业监理处,其职能与大陆中国保监会类似,监管方式分为授权、日常管理、干预和实地考察。保险业监理处是香港保险监管中他律的代表,也是监管的核心。随着香港保险中介群体的扩大,自律性组织的建立也顺应潮流——香港保险业联会(保联)于1988年正式成立。香港保险业联会整合此前各种大小的保险经纪工会,是香港保险经纪团体的统筹自律性组织。由于保险经纪商并不代表保险公司,仅仅负责联结客户和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桥梁,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律素质。保联的存在是对保险业监理处的有力辅助,也构成了香港自律与他律结合的完善监管环境。而香港保险监管的成功,也为大陆保险行业监管树立了典范——中国保监会和保险业协会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成立,构成了大陆的他律和自律监管机构。

2,香港保险产品:到底比大陆好在哪里?

赴港投保保费激增,大陆已成香港保险重要市场  

由于香港保险产品对比内地保险产品保障更全面,受到越来越多内地客户的青睐。虽然目前两地法律上对于内地游客赴港投保的合法性仍存在争议,但内地客户赴港投保正成为一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于2005年开始新增一项统计数据,即向内地游客发出的直接个人人寿业务,间接反映出大陆客户赴港购买保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内地客户赴港投保正成为一种新兴风气,无论是内地客户贡献的保费绝对规模,还是占到香港市场的比例,都在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而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市场保险意识的苏醒,很有可能继续维持。具体而言,2005年保险业监理处最初开始统计该指标时,来自内地寿险新单规模仅为18.2亿港元,且占整个香港市场新单的比例不足4%。而截止2014年,内地客户赴港购买的新单保费规模却高达的243.5亿港元,较最初规模增长12.38倍,平均年化增长率为32.26%。且内地客户贡献的保费规模已经占据整个香港市场的21.4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5年以来,香港频繁出现反对内地游客的示威游行等活动,严重扰乱了香港社会秩序,并且对香港旅游业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冲击。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港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7.99%,超过平均增速,依然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需要说明的是,想要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必须亲自赴港完成一系列投保程序,才能完成整个购买保险的流程,不能远程投保或找人代办。)这可理解为香港保险对于内地市场确实具备较大的吸引力,甚至突破了突发社会问题造成的负面冲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陆客户赴港投保已经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重要客源,并且大陆客户赴港投保的人数还有可能维持增长态势。可以预计,如果大陆保险产品与香港保险产品的差距依旧无法缩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意识的不断提升,赴港购买保险有望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保障体验卓越,同级产品保费优势明显  

吸引越来越多大陆客户赴港购买的保险产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保障条款优越以及同级别产品的费率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以重疾险为例,目前国内重疾类产品产品保障病种多为致命性疾病,且并不保障早期重疾(如原位癌,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较高)。换言之,国内保险保障条例生效时,往往可能意味着投保人生命已经受到重大威胁。而香港重疾险除了保障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