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2023年再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国际保险行业

2023-08-11 16:38:14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2023年再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 1.1 再保险的定义

简单来说,再保险(Reinsurance)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险公司通过订立商业合同让渡一部分保费,将其所承保保单的一部分特定风险转嫁给一个或多个再保险人。通过再保险安排,保险人可以控制自身因承保的风险暴露所造成的损失、增加承保能力、提高险资的分配效率,或为进入或退出某个市场提供便利。

通常来说,再保险的核心业务是低概率、大损失的尾部风险,例如飓风再保险、地震再保险、洪水再保险等。值得注意的是,再保险人和保险人的保单持有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再保险人自身也可以购买再保险来转嫁风险,这被称为转再保险(Retrocession)。再保险可以大体上分为合约再保险(Treaty Reinsurance)和临时再保险(Facultative Reinsurance)两种。

1.2 再保险的方式

合约再保险

在此种安排下,保险人通过转让一定(比例)的保费,来取得再保险人对合约中明确的风险的保障。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再保险人并不逐单分析保单的风险,而是依据合同自动承保保险人所转嫁的风险。这为双方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因而是再保险业务中最常见的方式。合约再保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比例再保险(Prorata Reinsurance)和超额损失再保险(Excess of Loss Reinsurance)。

(a)比例再保险

在比例再保险的安排下,再保险人与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保费分担风险。这种安排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但对于保险人来说成本较高。例如,如果双方协定的比例为20%,那么再保险人在收到保险人分出的20%的保费的同时也将支付保险人赔付金额的20%。在2001年加入WTO之前,《保险法》采用的就是比例再保险的方式。国内所有财险公司的保费的20%都直接分给中保再保险(后于2003年更名为中国再保险)。

(b) 超额损失再保险

在超额损失再保险的安排下,再保险人保障的是超过保险人自留损失(retention)阈值之上的部分。再保险人也可能要求保险人也承担超额损失的一部分。例如,保险人的自留损失为200万人民币,分保10%给再保险人。如果实际损失为300万,那么保险人将负责赔付200万给保单持有人,余下100万由再保险人赔付。

临时再保险

在临时再保险的框架下,再保险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保险人提交让渡的特定风险。保费和风险在两者之间的转移不再是自动的。与合约再保险一样,临时再保险也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超额损失再保险。保险人通常是为小概率的大额风险损失购买临时再保险。

1.3 再保险业务简史

再保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再保险记录可以追溯到14世纪意大利的海上保险。初始的再保险一般都采用临时再保险的方式,由一个保险人首先承担全部风险,然后将超过自己承保能力的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分给其他保险人。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间并没有固定的业务安排,只是在特定保单的需求下才临时确定分出和分入的条件和费用。

再保险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的英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英国作为世界贸易中心,金融、航运和保险业都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再保险的发展。但由于当时对于再保险的定义不明确,投机商人将重复保险和再保险混同起来,利用原保险费率和再保险费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投机。这使得英国议会于1764年颁布法令,禁止了海上再保险业务的发展。直至1846年,这一禁令才被解除。

现代的全球再保险业务在工业革命之后的18、19世纪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临时再保险合同需要逐笔协商确定条件和费率,造成原保险人在再保险合同谈妥之前处于无保障状态。这一缺陷使得合约再保险应运而生。这种节约交易双方时间和费用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再保险业务最初只在经营保险业务的原保险人之间进行。随着再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保险人之间竞争的加剧,保险人开始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不愿意分保,阻碍了再保险业务的发展。这使得对于专业再保险公司的需求日益增加。1842年,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公司(Cologne Re)在德国成立。随后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分别于1863年和1880年成立,这也是现在规模最大的两家再保险公司。20世纪,百慕大受益于其临近美国本土的优越地理位臵以及税收天堂的优势,迅速成为了除欧洲和美国之外的国际再保险中心。

第二章 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分析

我国保险行业供给侧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上下游产业和服务类企业;保险下游主要是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其中再保险公司处于产业链中上游。

图:我国保险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观研天下

上游

目前,我国保险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上下游产业和服务类公司,保险公司负责产品设计、保费收取以及投保事件发生时支付赔款,保险中介机构和上下游产业主要提供场景及产品。近年来,我国保险经纪商数量呈上升趋势,行业竞争逐渐激烈。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保险经纪商数量由2015年的2503家增长至2018年的2647家,预计2023年将超2700家。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产业链上游代表企业包括中国人保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游

近几年,随着保险监管环境趋严,行业告别通过快速扩张的时代,保费收入增速逐渐,2023-2023年受行业转型的推动,保费收入增长逐步回暖。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达到45257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为3.33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19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

图:2012-2023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及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观研天下

保险行业中游细分产业包括财产保险、人身险、再保险等。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产业链中游财产保险代表企业包括安邦财产保险、中银保险、众城保险、鑫安车险、国元农业保险、安华农业保险;人身险代表企业包括友邦人寿、中国人寿、和谐健康保险、人保健康、平安养老保险、新华养老保险;再保险代表企业包括中国人寿再保险、人保再保险、太平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

下游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这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用户保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

图:2015-2023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观研天下

与此同时,2012-2023年,我国人身和财险保险密度保持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身保险密度首次突破2000元/人,达到2213.85元/人,同比增长13.28%,财险密度为832.04元/人,同比增长10.36%。

2.2 商业模式分析

再保险是由于交易双方对风险未来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的。直保公司觉得接一单1亿元保额的业务风险很大,因为它的波动肯定很大。但是再保险公司接的是不同直保公司分出来的这些1亿元保额的保单,把这样的风险攒在一起后,风险性质就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发生率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直保公司会为这种高波动风险付比较高的再保险费,再保险公司因为收集同类风险多了,波动性降低了,实际风险成本反而低了,这种风险性质差异带来的溢价就是其中一种利润来源。

保险公司在对保险产品定价时会对事故发生率、投资回报(在财产险中不重要)和费用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定价假设进而得到保费。当承保实际经验不同于这些定价过程中制定的假设时,就会出现死差、利差和费差这三个利润源。同理,再保险公司的承保经验也会产生三差,这就是再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并且再保险公司是极端高效的团队,这使再保险公司在费用成本上尤其有优势。

中国再保险,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于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第一大股东为汇金,持股比例达71.56%。

中国再保险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三块:

(1)人身再保险:由中再寿险经营的人身再保险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42.47%;

(2)财产险直保:由中国大地保险经营的财产保险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33.79%;

(3)财产再保险:包括境内、境外财产再保险业务、核共体业务(核电站等核设施保险)以及财产再保险存续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22.75%。

2.3 技术发展

技术转型将会带来保险价值链的重构。我们把再保险价值链切分为三个部分来分析:

(1)运营和管理方面

保险是管理依赖型的行业,高效的合同订立和理赔管理是保险和再保险行业的核心。保险科技通过运营和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将能减低管理成本,推动保险产品、保险投资等产品创新。总之,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要想保持成本优势和占领市场,都需要运营和管理能力方面的科技创新。

(2)客户互动、分销和承保方面

保险和再保险公司通过售后客户交互和数据获取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数字化改造,已成为个人保险领域的潮流,目前正在向中小企业和生活场景领域扩展,并且初步在许多复杂的风险管理领域开始探索。在零售领域,在线化、智能化发展可以大幅提高目前分销和承保的效率,甚至可能随着客户参与度和满意度的提高而完全替代现有的渠道。总的来说,保险科技的创新能够帮助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大大降低客户购买成本,并提高承保效率。

(3)风险分析和理赔管理方面

保险和再保险服务的核心是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量化、选择和分散,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快速损失补偿。如今,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依托计算机建模与数据分析以及核保核赔专家的丰富行业经验,有力地改进了风险分析和索赔管理。尤其是在高风险、复杂风险、复杂风险解决方案等领域,保险科技推动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和理赔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

专利统计

截至2023年4月22日,中国再保险行业存续企业共有15项专利,其中中国再保险集团拥有10项,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拥有4项,人保再保险公司拥有1项。

瑞士再保险技术转型

(1)风险分析工具

LRDTM(Liability Risk Drivers TM)是瑞士再保险推出的责任风险成本计算和承保模型,通过分析在不同损失场景下风险因素对单一风险和条款的影响,帮助客户保险公司在损失信息有限的环境下更好地做出决策并进行承保。为了加强风险的可视化程度,瑞再建立了基于网页的应用程序,进一步帮助客户识别不同因素(如行业、地点、商业流程和不同的损失场景等)带来的风险影响。

(2)客户信息分析工具

会议纪要分析(Discussion Note Analytics)将高级文字分析技术应用于与客户的讨论记录中,同时引入内部和外部数据,提升对客户和市场的洞察力,掌握客户需求并将其与特定战略举措相结合,以发现战略机遇、引导客户对话和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慢性病地图(Chronic Disease Map)能够弥补传统疾病调查方法的不足,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情绪分析等高级分析方法,结合划分年龄、性别和分析收入等手段,分析超过600万条推特来研究美国不同地区的疾病分布情况。该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查看,展示了区域内的疾病趋势和个人对于疾病的观点。

法庭案例分析(Court Case Analytics)通过文字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对责任险理赔案件的深层次内容(如行业和企业的风险暴露情况、事件特征和趋势等)进行分析。

(3)核保工具

人寿与健康保险核保文件分析(Life&Health Underwriting Document Analytics)运用最新文字分析技术识别核保文件中最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一类信息显示给核保人员,提高核保效率。此外,文档信息还可以直接导入核保处理系统中,节省数据录入时间。

财产风险筛查(Property Risk Screening)通过文字挖掘技术从非结构化数据内容中挖掘第三方风险属性,将相关信息导入到风险识别工具中以进一步处理。短期内,风险工程师可以阅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