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80%的补贴都不愿投保,农业保险真的“保险”吗? 外汇加保险不亏损是真的吗还是假的呢视频

2023-08-19 07:05:27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80%的补贴都不愿投保,农业保险真的“保险”吗?

随着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发展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其承担的作用,却很不可观。

去年8月寿光洪灾,全市15个镇街区都不同程度受灾,总受灾人口达到50.5万人。房屋受损近5000间,大棚受灾10.6万个,农作物受损面积3.5万公顷,养殖棚受灾2000多个,溺亡家禽4000吨。

可这场洪灾却没有保险公司理赔的身影,剩下的全部都是受灾菜农面对倒塌的大棚、绝收的蔬菜和溺亡的家畜表现出来的绝望与痛苦。

作为蔬菜重要产业地,全国人民菜园子的寿光,都没有给自己的“铁饭碗”买一份保险。

在部分地区,农业保险的投保率甚至不足千分之一。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面对政府高达80%的保险补贴,为何不愿投保?

农业保险如今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势?

1

弱+弱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农业又是我国基础最薄弱,最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它的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了。

与农业相比,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业始于1980年,在我国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两个弱+弱=弱的产业对接,就面临着更为尴尬的处境。

最初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和经验,以政治任务的形式推进,以此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复苏。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实现了对产权形式的垄断,认为农村保险已无存在的必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保险都已经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村保险业务被迫停办。

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停办的24年空白,农业保险终于得到了发展。

自2004年至今,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为涉农文件,在职能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业试点全方位推进,农业保险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个领域,险种已从1982年恢复试办时的仅有的生猪、大牲畜等几个险种发展到棉花、水稻、鸡、兔等近百个险种,而且还开发了商品性农业、开发性农业、科技兴农等项目保险的新险种。

比如在农村养猪,养殖户会针对猪群的健康投入保险,若有猪死亡可以通过保险理赔,也可以针对生猪价格进行投保,猪价低于投保价格也可以获得理赔;有的农民是种植大棚的,针对大棚也可以投保,若是因为洪灾大风等恶劣天气大棚受损也可以理赔。

我们不难发现,近十年农业保险的发展,并没有被忽视,反而在国家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农业保险的补贴每年都在增加,农业保险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这样的情形下,农业保险却还是面对着农户不愿投保、市场不愿入局的境地。

问题主要出在哪?

2

复杂繁琐

中国保险数据中心针对部分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协办机构、区县政府做了一次调研。

其中未购买保险的原因,主要是“赔款太低”、“程序太复杂”、“交不起保费”。

农户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8年农业保险赔偿标准

设置起赔点。理赔起点为30%,即承保的农作物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率达到30%(含30%)以上到70%时,按农作物生长期划分保险金额和损失率计算赔款。

具体理赔计算公式为:赔偿金额=各生长期保险金额*损失率*受损面积。对于损失率达到70%以上时,按该农作物生长期保险金额全额赔付。

1、种植的水稻因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事故但损失率在30%以下,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

2、实际损失率在30%(含)以上按比例赔付,70%(含70%)以上全额赔偿。每位被保险人保险水稻地块面积小于实际种植面积时,按承保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比例计算赔偿。

以下是保额的补贴标准

种植业:中西部省份,各级财政补贴至少65%(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财政补贴至少25%),东部省份为60%(中央财政补贴35%,省级财政补贴至少25%)。另外,对纳入补贴范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财政补贴65%;

养殖业:中西部省份,各级财政补贴至少80%(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补贴至少30%),东部省份为70%(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补贴至少30%),对中央单位,中央财政补贴80%;

森林:公益林,各级财政补贴至少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中央财政补贴50%);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公益林,中央财政补贴90%。商品林,各级财政补贴至少5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补贴30%),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公益林,中央财政补贴55%;

藏区品种,天然橡胶:各地方,至少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补贴40%),中央单位,中央财政补贴65%。

虽然每个地区、不同的保险公司,赔付和保额的比例不同,但加上政府最高达到90%的保额补贴,政策可以说是比较可观的,所以赔款太低和交不起保费,与实际情况出入比较大。

农民不愿投保,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来自“繁杂的程序”。

从申请保险、申请补贴、定损、赔偿,这一系列的程序都很冗长且复杂。

在没有经历过损失的时候,人总是会存在侥幸心理,再加上保险复杂的理赔手续,大大加重了他们对投保的顾虑,这是很多区域农业保险投保率低的原因。

3

保险公司不靠谱

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注定会有着较高的赔付率,一场暴雪、一场大雨都会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农业受自然因素制约大,发生赔付的可能性就大。

据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与一般的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背道而驰,拉低了保险公司的利润。

保险公司为了保证业绩,一些地方农作物险种的费率高达9%~10%。

这样的市场环境,更导致了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进入农村市场开展保险业务。

剩下可以选择的保险,也就掺杂着一些不靠谱的公司。

内蒙古的农民孙彩兵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在2018年是种植了530亩小麦以及332.5亩油菜籽,按照规定孙彩兵给自己的小麦和油菜进行了投保,每亩的保费是17元,保费共花了接近15000元。

按照规定若是出现绝收小麦和油菜均可获得每亩200元的理赔。不幸的是,旱灾过后,最终保险公司只同意给他64万的赔付,理赔金额被缩水了322万。

这样的例子不是少数。

阜阳市临泉县高塘镇刘营村村主任张子涛。他的临泉县子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风、强降水时受灾,棚子被龙卷风压倒了100多亩地。保险公司加上政府补贴,一共赔付6万多元,远远没有达到上百万的损失额度。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的原因,有些是因为保险公司在赔付条件中增加了一些条款,而并没有与农户沟通清楚。

还有些是因为市场的垄断,导致保险公司会在条款中加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保证自己的成本与盈利。

这样“不靠谱”的农业保险,显然不能让农户获真正的“保护”,久而久之,农户们对保险的抵触情绪只会加深。

4

行业壁垒

其实所谓的保险,本质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的一项概率游戏。

但农业的风险特殊性,没有数据,又如何计算概率?

所以摆在农险面前的,才会是这样孤立无援的境地。

除了数据缺失,我国农业市场也颇为复杂。

跨一个省,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都是天壤之别。

比如,针对海南香蕉的产品,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