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大地财险涉嫌捆绑销售、暴力催收 保证保险业务亟待监管 太平洋保险贷款业务

2023-08-22 00:24:12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图片来源:大地保险官网

“出于贷款活动本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保证保险产品购买,属于正常的产品销售。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指定保险公司。”蒋苏华表示,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及公司具有选择权。即便是消费者通过大地时贷了解到贷款的存在及购买保证保险的需求,但也可以选择不买(大地时贷险)而选择其他保险公司同类产品,否则可能构成捆绑销售的嫌疑。”

随后,财经网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了大地时贷险业务员,并得知,办理贷款业务需要购买该公司的个人保证保险,“相当于我们为您做了担保,如不购买就不能通过贷款业务”。

此外,在与大地财险业务员沟通时,财经网还发现,大地时代险甚至已经介入到前端的资料审核环节。

沟通中,上述客服在询问是否有信用卡、逾期、寿险保单或当地按揭房车等个人信息后表示,在具体提交申请后,会有业务员进行资料审核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贷款申请。

而据出财经网了解,此前上海银保监局曾在《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贷款业务的通知》中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合作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时,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合作机构提供的借款人借款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最终审核责任,有效履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主体责任。

“关于大地财险审核资格的探讨,应是对保险承保的审核,而非放贷业务的资格审核。”朱俊生说道,“当然也不排除第三方贷款机构和大地财险有合作。但从法律上来讲,它和保险人之间是保险合同,应该仅具有承保资格,而非放贷资格。”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表示,对于险企而言,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显然存在跨越监管红线的风险。对于合作银行而言,也要承担其监管不严、有法不依的全部责任。

车险业务盈转亏 保证保险亟待监管

上述姚先生与崔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据财经网统计,自2023年来至今,针对大地保险的相关投诉帖已高达400多条,多数消费者发帖称遭受到暴力催收,“自组微信群散播个人信息”、“恶意骚扰辱骂”、“曝光电话通讯录”等描述并不鲜见。

截图来源:聚投诉官网

而投诉激增的背后,是保证保险这一业务的高速增长。

据财经网统计大地财险历年年报后发现,自2015年起,大地财险的保证险业务便有了大幅增长。其中,2016年~2018年,该项业务的保费收入为12.94亿、27.67亿,52.60亿,而在2014年和2015年,其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仅为2.79亿,2.78亿。也就是说,自2016年以来,保证保险业务已经实现同比增长365.46%、113.83%、90.09%。

更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大地财险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整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23.94亿元,同比增长14.19%。而从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商业保险信息来看,保证保险已成为除机动车辆及第三方责任险、交强险之外的第二大保费收入来源。

截图来源:大地财险2018年年报

然而,保证保险的业绩虽然不断攀升,但大地车险业务却陷入停摆的境地。据其年报显示,2018年大地财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9%,但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22.32%,其中,车险业务承保亏损3.58亿元。此外,该份年报还显示,在大地保险保费收入居于前5位的商业保险险种中,除了保证保险盈利2.89亿元,其余险种均呈现亏损状态。

截图来源:大地财险2018年年报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大地财险成立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事业部,以“大地时贷险+资金渠道贷款”的经营模式开展业务。而“大非车业务”也成为了近年来大地保险布局的着力点。

对于高增长的保证保险风控问题,中国再保险管理层曾指出:“大地财险的保证保险主要是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特点是小额分散,不会产生太大面上的风险。(该业务)在承保和后端的催收流程有严格的风控措施,整体上业务风险是可控的,下一步,将对整个系统的保证保险业务进行扎口管理,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快业务进一步发展。”

但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无论是从各个维度来看,其经营管理都存隐忧。据财经网梳理,在财产保险公司合同纠纷投诉量中,大地财险居于居前10位,涉及合同 549件,同比增长81.19%;在涉嫌违法违规投诉量中,也居于前10位,涉及合同12件,同比增长500.00%。但一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却同比下降了3.66%。

“现阶段来看,这项业务的合规风险仍待考量。”面对财经网的提问,某保险公司人士毫不讳言地表示,新车销量的逐年放缓已经给日趋饱和的车险业务带来一定的增长压力,因此,自2015年前后,险企增长重心便由车险业务转向非车险业务。

在这一背景下,大地保险的业务选择也暗合了行业发展的转向轨迹。

据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显示,2018年,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高达100.1%,而中小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为109.0%。与2017年相比,2018年,财险公司综合费用率由39.8%上升至40.7%。显然,2018年的车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而中小险企在这个过程中陷入“承保即亏损”的困境。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也向财经网透露,与车险业务监管承压、增长陷入瓶颈、牌照紧缩的现状不同,非车险业务在现阶段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业务发展没有地域限制。二是监管宽松,“整体而言,非车险业务还没有设置监管红线,因此,在非车业务领域价格战更为激烈,操作空间也更大。”

而宋清辉也表示,网贷平台迅猛发展推动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但这一险种面临的金融交叉隐患亦不容小觑。而保证保险在我国尚属于一种全新险种,因消费者恶意逃债严重,保险公司陷入众多诉讼之中且追偿难度极大。

“我们应关注保证保险这一新兴业务背后的风险控制问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应审慎介入。”朱俊生谈到,“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型保险业务风险的研究与检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财经新闻网

编辑:常远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