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小”公司的保险能买吗? 小孩的理财保险能买吗安全吗知乎推荐

2023-09-09 11:40:06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小”公司的保险能买吗?

上周文章发出后,陆续有一些朋友来咨询保险问题,沟通中涉及到产品推荐,我发现大家关心最多的问题是:小公司靠谱吗?买了能赔吗?万一它倒闭了怎么办?

前几天有个朋友让我给她儿子推荐重疾险,了解情况后我推荐了妈咪宝贝和晴天保保两款产品。她看到两款产品背后的公司是复星联合和瑞泰人寿,觉得是没听过的小公司,担心合同保障和理赔的问题,我简单做了解释说明,但仍没有完全打消她的顾虑。她的观点有普遍性,让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做个普及:

先说结论:

在中国,不管购买哪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只要在保单条款涵盖范围内,客户的保险合同及保单利益都能得到100%维护;至于因保险公司破产或倒闭造成的履约或理赔方面的风险,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并不会发生。

能作出以上的结论,是基于充分的事实依据,大家花15分钟看完就会明白:

三个问题

对小公司的怀疑,总结起来无非就是3点:

1、买了小公司的产品,它有足够资金赔付吗?

2、买了小公司的产品,它的理赔服务会不会不到位?

3、买了小公司的产品,它自己倒闭了怎么办?

小保险公司有足够的钱赔给我们吗?很多人担心,小公司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钱赔给我们。有这个顾虑,主要是因为大家还不太了解保险行业。可以说,中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水准和客户利益保障体系,做到了全球最高标准(唯一可以媲美我们的是欧盟新标准Solvency II,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而大家平时推崇的美国和香港保险,事实上监管和保障体系比我们差了不止一个级别,像香港安盛暴雷这种事在国内保险界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大家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

那么国内保险业具体包含哪些监管和保障措施呢?

银保监会规定,各家保公司必须定时公布并报备自己的经营数据报表,其中偿付能力是核心指标。如果季度、年度不达标,就会被勒令整顿。同样限于篇幅,我主要讲一下偿付能力这项指标。

什么是偿付能力呢?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按银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在卖保险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钱,保证卖出去的保单出了险能够有钱赔。举个例子,卖出去的保单总计理赔额10亿,保险公司被认可能用于偿付的资产有15亿,那么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0%,以此类推。在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能低于100%。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然后是安全线100%,如果跌破,银保监会就会强制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包括要求股东增资、暂停新业务、停发新产品、变卖高流动性资产等等。

上述统计和报表的出具都是由专业精算师负责执行,对于精算师管理也是极其规范严格,并且执行的是错误终身追究制度的,这样也就杜绝了各种弄虚作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在我国,能正常经营的保险公司,都是通过了这场考试的公司。无论大小,赔付能力都是有保证的。

上图是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排行表,截取了前20名。

是不是感到意外?行业龙头平安勉强进榜,另外太保、人保这些巨头排名都在20开外。很多没听过的“小”公司,偿付能力反而更强,所以“小”公司也是有足够的钱理赔的。当然这里面也有成立不久公司业务暂时不多所以偿付能力高的情况,但总体可以看出各家差别不太大。更何况,你以为的小公司,实际就真的小吗?合资的就不说了,中资背景随便找了几家,看看大股东背景:百年人寿(辽宁省国资委、用友软件)、瑞泰人寿(国电集团)、复星联合(复星国际)、招商仁和(招商局集团、中国移动)、华贵人寿(贵州茅台集团)……真拉出来都可以“碾压”所谓“大”公司的股东了,现在你还认为这些是“小”公司吗?

小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会不会不到位?

首先我们买的每一份保险,都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这份合同约定了双方责任义务,其中就包括出险之后,怎么赔,赔多少。故意不赔?这是犯法的,一告一个准。

所以,只要是合同条款约定或包含的,一定会赔;如果不赔,只能说明是你违反了条款规定或是条款本身就不包含该项赔偿责任。很多人买保险时过度相信业务员口头介绍,对条款确认不够仔细,甚至都说不清楚自己到底买了个什么险,最终很遗憾的遭受拒赔。

关于理赔这个话题我认为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份保障的成败,节后我会另开一篇重点讲一讲,大家可以关注后续。这里先记住结论,就是理赔不难、条款为王!

小保险公司会倒闭吗?担心保险公司倒闭?你可能真的多虑了。当然,只要是公司,就有可能会倒闭,这点中国的公司也不例外。中国的保险公司也是允许倒闭的;而且理论上也有倒闭的可能。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迄今没有不代表未来不会,我又为什么说投保人不会有风险呢?这一切,跟上面提到的监管体系密切相关。

在中国,保险业是受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保险公司从成立、经营甚至破产(虽然没发生过),都受到监管部门的严管和保障,能把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倒闭了的人,可能也真是个人才。

万一,如果,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

放心,监管部门早已未雨绸缪,设置了多层保障。即使遇到最极端的情况:保险公司破产了,照样能做到保单有钱赔,也有人接管。

首先,卖出去的保单有钱赔每家保险公司成立时都必须按照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准备金,存入银保监会指定的银行,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此外我国保险业监管制度中,有一个很让人踏实的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保险保障基金是由银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从投保人那里收取的商业保险保费,会有很小的比例(约0.05%-0.8%)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这个基金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可动用。这个必要的时候,就包括保险公司要破产的时候。

目前我国的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300亿,有了这把保护伞,在遇到极端小概率事件时,可以确保给我们的保单兜底。

其次,保单有人接管

假如出现极端情况,保险保障基金也兜不住了,那怎么办?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87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破产,首先要经过银保监会的同意,方可由法院宣告。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破产时,卖过的保单和提前缴纳的保证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如果自己找不到公司接管,银保监会会指定保险公司接受。整个过程中,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如果你知道保险牌照的价值的话,就知道保险行业真的是香饽饽,资本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一个保险公司要被卖了,接盘侠多的是,谁不想在金融领域分一杯羹?

看完了上面这些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运作的 “内幕”,你是不是对买保险这件事更有底气了?

最后再说两点

1.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我经过详细考察对比后发现,在产品种类和核心条款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大家所公认的 “大”公司产品价格普遍要高出“小”公司30%甚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