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过去七年全国碳市场的试点情况回顾

2023-07-13 22:04:4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过去七年全国碳市场的试点情况回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正文开始

试点碳市场2023年交易价格2013-2017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际价格范围及未来平均碳价预期值

2023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至此,我国长达七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终于迎来了统一。下面着重分析我国过去七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试点情况。

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

2023年7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7月16日(星期五)开市。2023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至此,我国长达七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终于迎来了统一。

中国碳交易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碳排放权指大气或大气容量的使用权,即向大气中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的权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交易的市场。

碳市场是一种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交易过程形成合理碳价并向企业传导,促使其淘汰落后产能或加大研发投资。

2023年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我国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

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的。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起点,文件提出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2013年起,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随后几年,我国在碳交易试点中不断出台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培育和建设交易平台,以求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支撑体系建设。至今,历经七年的试点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终于正式上线。

中国碳交易市场试点发展情况

——碳交易试点整体情况:2023年碳交易额创新高

中国自2013年开始至2023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工作。七年的试点工作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北京为例,北京初步建立了“制度完善、市场规范、交易活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了节能减排,“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碳强度下降幅度超过23%,成为全国碳强度最低的省级地区。

从碳交易量来看,2013-2023年6月,我国共完成碳交易总量24130.91万吨,其中市场于2017年达到交易峰值4900.31万吨。

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总额方面,自试点以来我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总额约为58.66亿元。在交易额变化趋势上,2013-2023年间,我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额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碳交易额达到新高,约为12.67亿元。

——各试点碳交易市场情况:湖北省和广东省交易规模较大

从各个试点地区的交易情况来看,湖北省和广东省的碳交易中心的市场规模要远超于其他地区,其中湖北省的碳交易总量和碳交易总额都位列首位,分别为7827.65万吨和16.88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重庆五个市内,北京和深圳的碳交易相对活跃,其中北京的碳交易额总共为9.06亿元,深圳的碳交易总额共7.38亿元。

地方试点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

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