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英国水务:全面实现私有化的利与弊

2023-07-14 07:23:2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英国水务:全面实现私有化的利与弊

来源:EBS公用环保研究

◆从分散到集中,从单厂到水环境,政策+治理结构变化推动英国水务行业发展。作为全球率先开启工业革命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英国的水务行业较早实现了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1944年英国实现近100%的城市用水覆盖率),但是行业集中度较低,且治理结构高度本地化,行业效率低下。1963年《水资源法》的出台推动行业走向流域治理,且管理机构精简;1973年《水法》的出台和随后十水局的成立,推动英国水务行业实现水环境的全方位统一化管理,行业高度集中,投资模式走向商业化,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稳步提升;但是污染情况严重、投资力度不足、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仍存,行业在波折中前进,亟需发展新动能。

◆1989年英国水务行业实现私有化,政府的支持和监管的健全是其私有化成功的重要原因。1973年英国经济滞胀后,英国保守党执政并主张通过减少国家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方法来重新启动经济发展(从凯恩斯主义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也开启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私有化运动,而英国水务私有化正是在全英私有化运动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水务行业私有化后,投资及资本开支的力度显著增加(年均投资从15.5亿英镑到30亿英镑,近乎翻倍)、河流及应用水水质明显改善(英国的水务公司在2003年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比率达到99.88%)、水厂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再公有化趋势席卷全球,但在中国大规模扩散可能性较低,政治和体制的根本性差异是核心原因。2000年起水务行业的再公有化趋势在全球蔓延(2000年到2014年间,全球出现了约180个再公有化案例),英国水务行业亦开始再公有化的研究和讨论,其主要原因系私有化带来的水价大幅上涨,以及私营水务公司重利润轻运营使得水务运营质量下降。中国水务行业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过程也在进行中,再公有化在中国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表象原因系:(1)中国政府对于水价的监管力度更强,多年来水价平稳,并没有大幅上涨;(2)在政府的严格把控和多方位的技术支持下,国内水务运营质量正稳步提升。而核心原因则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政治监管、经济体制等方面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未来,随着外资企业在华业务进入收缩阶段,中国国有和民营水务公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风险分析:中国、英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阶段、市场化程度、公司类型等均存在一定差异,英国水务行业和泰晤士水务公司的发展仅起到参考借鉴作用,中国水务行业环保公司的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英国水务:全面实现私有化的利与弊

——国际环保巨头系列报告之十三

1

二十世纪中期地方政府控制英国水务行业

1.1

行业集中度低致供水效率低下、污水处理问题频出

供水方面:供水组织架构繁杂,供水效率低下。19世纪的工业革命带动工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也进一步带来了用水需求的快速增长。英国(注:下文中的英国表述除另有说明外,均表示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区域不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