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中美金融博弈下的中国应对

2023-07-14 23:20:42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中美金融博弈下的中国应对

2023年9月3日,一名参会人员在服贸会中国银行展台体验数字人民币消费

    未来,美国对中国的金融遏制或将呈现加强化、多样化、精细化等三个特点。

文/孙超 穆睿彤 编辑/乐艳娜

金融遏制,是美国凭借独一无二的金融霸权地位所拥有的独门利器,不仅低成本、高效率,而且是具有明显单边强制性的不对称打击,是其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美国对中国的金融遏制手段主要有哪些?中美两国金融博弈未来如何?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美对华金融遏制手段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中美在金融领域也已出现越来越多的摩擦,美国凭借其金融霸权,对中国的金融遏制手段十分多样,中国保卫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开放、深度融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都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压力。

第一,美国利用金融手段制裁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近年来,美国将多家中企和一些中方人士列入一些所谓的清单,对其金融和贸易活动进行制裁。比如2月7日,美国宣布将33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美商务部所谓“未经核实名单”,限制其国际贸易活动。中国金融机构也频繁被美国金融次级制裁波及。美国还威胁使用包括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进行制裁。

第二,对中企赴美上市融资设置障碍。比如,3月11日,美国证监会(SEC)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将5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认定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已经有17家中国企业在美股摘牌退市,其中部分企业的退市原因正是美国政府的政治打压。此外,美国还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市场投资者选择,叫停对中国企业的证券投资。

第三,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对华发动汇率战。2023年,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认为中国采取具体步骤促使货币贬值,同时保有大量外汇储备。直到2023年初,美国才取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但中国仍被列入观察名单。使用汇率手段打击中国,美国一方面可以据此采取限制中国实体融资、限制贸易、加征关税等制裁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此作为谈判筹码,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向中国施压。

第四,极端情况下可冻结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自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就频频指责中国,要求中国对美国赔款,原因是“病毒源自中国”。一些政客甚至表示,美国可以通过冻结中国在美主权资产让中国为“疫情买单”。虽然这些言论并不代表美国的政策导向,但用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性来威胁和限制中国,将是美国的重要金融利器。

第五,限制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美国在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改革问题上一直持有高程度的保守态度,消极应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提出的国际金融制度改革诉求。此外,美国通过游说盟友不要加入中国主推的金融治理机制,利用其金融霸权地位持续向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行为施加结构性压力,妨碍中国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金融遏制特点

从保持其金融霸权的角度考虑,美国必然不愿放弃多年来积累的优势地位。未来,美国对中国的金融遏制或将呈现加强化、多样化、精细化等三个特点。

第一,程度会持续加强。一方面,美国会继续不断使用传统金融武器,并增强其烈度和频率;另一方面,美国会更大力度、更频繁地利用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尤其在亚太地区,持续以金融手段对中国以及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施压。

第二,方法会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惯用方法之外,美国会寻求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