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9个月亏损9亿,为什么还不盈利?

2023-07-15 07:04:0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9个月亏损9亿,为什么还不盈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知乎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一家“慢公司”。这个“慢”,主要体现在知乎的商业化上。

成立前五年,知乎几乎没有什么商业化动作,它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内容沉淀和社区文化打造上。而成立的后五年,知乎的商业化才开始姗姗起步,逐渐一路小跑起来。

奔跑的知乎,在商业化上进行了多元布局,从知识付费、在线广告,到电商、短视频、直播等领域,知乎不断探索着商业化路径。

虽然知乎已经在很努力地赚钱,但是直到今年3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知乎仍未走出亏损的泥潭。

11月22日,知乎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这也是知乎在美国上市后,交出的第三份财报。

财报显示,知乎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01亿,同比增长40%;月均付费用户550万,同比增长110%。

可以看到,知乎的营收、月活用户、月付费会员等多项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但知乎亏损的情况依然存在。根据财报,知乎第三季度净亏损为2.6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1亿元的亏损继续扩大。

结合前两季度财报,知乎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9.15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亏损的5.18亿元,盈利的曙光仍然没有看到。

一个越来越难回答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已经成立了10年的知乎,为什么还不盈利?

1、烦恼的商业化

2011年,知乎作为一家小众问答社区上线。

一开始,知乎采取的是封闭邀请制,一批精英人士相继被邀请入驻。最早邀请的200位知乎用户中,不乏张小龙、李开复、王兴、王小川等知名大佬。

在知乎的前40天,这些邀请来的用户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为知乎打下了高质量内容社区的基调。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是他们定义了知乎的规则。”

知乎创始人周源

在大佬们打下的基础之上,知乎继续坚持着邀请制。这一坚持,就是三年时间。

三年下来,知乎仅积累了40万用户。这种操作,与其他互联网平台成立之初就拼命招揽用户相比,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但精英的小圈子化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013年4月,知乎面向大众开放注册。一年内,知乎的注册用户由40万攀升至400万,知乎的话题也开始从互联网扩展到其他领域。

不过,即使是开放了注册,知乎却并不着急商业变现。

那时正值互联网市场百家争鸣,大小巨头们都在野蛮生长,猛烈厮杀,扩张自己的商业疆土。但是任凭外面狂风骤雨,知乎却云淡风轻,不紧不慢地做着自己的问答社区。这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

虽然知乎对商业化保持了极度克制,但是知乎说到底仍是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不能“靠情怀发电”,要想走得更长远,商业化是必经的阶段。况且,知乎在此期间已经完成几轮融资,其中既有腾讯、搜狗、快手等互联网巨头,也包括启明创投、赛富投资、创新工场等投资机构。

资本们自然不希望知乎只是一个精英们谈天说地的小圈子,赚钱——才是最终目的。

2016年,知乎正式启动商业化,推出付费查看回答得“值乎”功能。

被李开复评价为“文艺青年”的周源,在“值乎”的宣传视频中表达了对变现的想法:“很多人老是问我们怎么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不就赚钱嘛?”

这种对商业变现颇不以为然的态度,深深影响了知乎的商业化进程。在此后的商业化道路上,知乎走得可谓磕磕绊绊。

2、知识付费,智商税?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知识付费被视为是知乎商业化的必要选择。

2016年是知识付费站在风口的一年。这一年,罗振宇和吴晓波已经通过知识付费掘到了第一桶金。同年7月,知乎在推出“值乎”外,还上线了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

由于运营成本太高,“值乎”没过多久就草草下线。不过“知乎Live”却火爆一时,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9月,知乎live人均消费52.08元,重复购买率达到37%,讲者时薪平均超过1万元。

在此之后,知乎又陆续推出和知识付费有关的多款产品,如电子书、杂志、讲书、私家课等等。

2023年3月,知乎将知识付费板块的内容整体升级,推出了新的会员体系——“盐选会员”。

“盐选会员”除了可以获得知乎几乎全部的付费内容,通过首页关键词屏蔽、评论区发图等专属功能提升使用体验外,还拥有会员专属标识、会员专属客服等多项权益。

盐选会员成为知乎商业化重要的转折点,并快速成长为知乎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

根据招股书,2023年知乎付费会员收入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占总营收的23.7%。2023年三季报显示,知乎的会员收入为1.78亿元,同比增长96%,占季度营收的21.7%。

客观来看,知乎的会员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果和其他做知识付费的平台横向对比,知乎的优势并不明显。

根据西南证券整理的在线内容平台2023年第二季度研报,无论是相比B站、爱奇艺等视频内容付费业务,还是相比喜马拉雅、QQ音乐等语音内容付费业务,知乎的盐选会员付费率明显处于下风,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也是最低。

西南证券研报

我们再以知识付费领域的明星公司“得到App”为例。2023年,知乎付费会员每个用户平均贡献收入为135.6元/人/年。同年,得到APP的付费会员每个用户平均贡献收入达到了289元/人/年,超出知乎一倍之多。

深究原因,一是因为知乎会员付费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各种网络爽文充斥其中,用户获得感不佳,购买欲望自然偏低;二是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入局知识付费领域更早,内容做得也更为垂直专业,知乎也没能及时占据用户的心智。

而会员收入,已经出现了后劲不足的情况。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知乎会员平均每月付费比2023年低4.6%,和2023年相比更是下降了15.5%。如果考虑上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采用均值的概念计算,这个降幅会更大。

此外,越来越多人对知识付费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在收“智商税”。也因此,知识付费近一两年正在逐渐降温,公众对知识付费的热情在消退。

3、知乎广告太广告

知识付费外,广告业务也是知乎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早在2016年,知乎就已经上线了信息流广告。不过当时知乎还比较谨慎,广告主要出现在问答的评论区内。

但只出现在评论区远不能满足商业化需求,于是在经历了多次改版之后,如今知乎的首页已经成了信息流广告的展示地。

广告的曝光位增多,也让知乎的广告业务收入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3年,知乎线上广告收入为8.43亿元,同比增长46%,占营收的比重为62.4%。广告收入成为知乎营收的第一大来源。

作为一家内容平台,知乎广告可以开发的潜力巨大。为了更好地承接企业的广告,2023年初,知乎专门推出一项“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主要通过“知+”这一内容营销工具实现。

简单来说,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类似于抖音的星图,都是帮助广告主对接优秀的创作者,推出与品牌或产品相关的定制内容,然后为企业提供在“首页推荐”、“回答推荐”、“搜索场景”等场景的软广曝光。

相对于直接的硬广,这种软广的形式更高级,当然毛利率也更高。

2023年三季报显示,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为2.7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3.8%;而2023年同期,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为0.45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11.9%。

从结果看,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已经成了知乎新的业绩增长点。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知乎的成长前景非常可观,但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暗藏隐忧。知乎在自己努力赚钱的同时,并没有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