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人人都在说的“非标转标”,你真的懂吗?

2023-07-15 12:15:2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人人都在说的“非标转标”,你真的懂吗?

近期小编的同事们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现在咱们投资者,都越来越“害怕”投资了,觉得不能保本保息投资就有风险,不是收益固定的产品就会亏损。真的是这样吗?

这几年理财行情变化太快,监管层为了防控金融风险,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一直在要求:非标转标。”非标转标“让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那“非标转标”对我们投资人影响几何呢?

一、什么是标?什么是非标?

在理财产品中,往往会出现“标”和“非标”两个相对概念。“标”即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具体定义大家可以参考央行在2023年8月3日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文件中将常见的标类资产都列举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都是非标。

标类资产主要就是各类债券以及一些对应的衍生品。而标类资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比如说,我找张三借钱,写了一张借条,这也是一种债权,但这就是非标准化债权,毕竟这张借条不能公开转让给李四的嘛!

标类资产比如各类债券,它的流动性更好,监管更严格透明,而非标资产,流动性差,并且隐藏的风险较大。

二、全市场都在非标转标

监管针对非标的关注早已开始,2017年底在中央经济会议定下金融系统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的基调以及2018年4月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算是正式拉开了“非标转标”的序幕。

所谓“非标转标”,即改变产品形式,使得投资标的,由原先的“非标“转变成标准化产品。

1、银行:理财净值化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理财真的变成一个理财,银行拿着投资人的钱去投资,赚了亏了都是投资人的,银行就赚个管理费。并且要大比例投资于有公开定价的标准化资产。

过去大家将银行理财都基本视作低风险的固收理财产品,不可能会亏损,但是现在您再买银行理财就能看到净值曲线了,有涨有跌,有些投资人可能不太喜欢,但是银行的风险释放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您买的产品更透明、更安全了。

2、信托:非标融资转向标品投资

同样是信托融资,在过去,信托资金通常是通过信托贷款、带回购条款的应收账款、股权收益权受让模式,将资金给到融资方,这是典型的非标融资。

而现在这种模式则受到限制,尤其是2023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直接给信托该公司的非标融资比例定下了50%的红线。

在监管的引导下,很多信托公司将传统非标融资业务,转化成标品投资类业务。最常见的是投资于融资方发行的标品债券。

所以为什么现在市场上很难看到传统的非标信托,而大部分都变成了投债券的模式,以上就是原因。很多投资者第一次见这种模式,担心资金不是直接给到融资方,反而去买债券,风险是不是也增大了?

恰恰相反,以政信类信托为例,资金大多都投资于城投债券。城投债目前可是市场上最火热的投资品种之一,遭到各类金融机构的疯抢,正是由于它相对于其它资产更安全。一方面,城投债过往实质性违约极少,主要是新疆、内蒙古等地出现过风险,基本上违约不久很快就解决了。另一方面,融资方如果真的发生风险,会更倾向于保债券,其兑付通常优先于非标信托、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因此,投资于城投债的信托产品反而更安全了。

3、投标债的资管产品崛起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资管产品主要包括期货资管、基金子公司资管、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

在过去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份额主要由银行理财、基金、信托等瓜分,资管产品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但现在各种主流理财产品忙转型,规模增长放缓甚至下降,但资管产品因其早已布局标品市场而规模逆势上扬。以期货资管为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期货资管产品规模为3490.4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330.05亿元相比增幅近五成。长远来看,“非标转标”只会越来越常见,资管产品的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

三、 “非标时代”也曾有高光时刻

曾经大家最喜欢的理财是非标。“非标时代”让信托业急速膨胀。

按照某位业内人士的说法,“非标业务本质是一种放贷形式的债权资产”。将资金以融资方式借给资金需求方,以利差为报酬,即是非标。尤其是信托,可以说非标业务贡献了信托业十年黄金发展。

在2018年以前,非标资产盛行,在名义GDP增速超过10%的时代,融资方完全有能力偿还贷款,也愿意继续用高息融资再投资,保证了底层资产源源不断的供给,信托产品每年8%以上的收益,到期还本付息稳稳的幸福,深受个人投资者喜爱。这是个宾主尽欢的好时代。

图1:2013年Q1-2017年Q4各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图2:2017年末资金信托资金运用各项方式占比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末信托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6.25万亿元,相比于十年前2007年末的0.95万亿元增长了近27倍。其中贷款业务,也即非标业务成为了资金信托的主流。

四、为何要抛弃“非标”呢?

然而监管最不喜欢的,就是非标。因为“非标”隐患重重。

首先,银行其实是非标业务最重要的主体,而非标在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极大的风险。银行资金放贷有严格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嵌套信托计划开展非标债权融资业务,信托可能沦为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外流的通道,为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提供资金,名义上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但银行承担了实质上的刚兑义务,一旦发生风险,银行难以脱身。

一方面,非标业务本身参与方往往不止一家金融机构,风险不透明。非标产品底层资产透明度低,信息获取难度大、渠道少,使得估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保障,风控手段更加依赖业务人员的主观判断,极有可能成为滋养风险的温床。而且部分非标产品通过多层嵌套方式规避监管要求,不仅加大风险隐蔽性,还拉长融资链条,变相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延长风险蔓延的链条。

另一方面,错配风险,也是非标信托产品不容忽视的风险。非标业务很重要的运行形式之一是“资金池”,正常而言,一笔资金对应一笔资产,但非标资产基本是短借长用,通过短期理财,从市场上获得充足的资金,再用于填补长期或承接劣质的非标资产,这种模式同样存在很大隐患。

以上原因都指向了非标因为监管穿透的问题监管力度相对比标类业务要弱很多,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所以非标转标便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五、非标转标对投资人利好几何?

非标转标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收益的确定性降低了,一来打破刚兑,二来要求产品收益净值化展示,看起来是有波动了。

但是您想想,过去的产品真的是固定收益吗?并不是的,实际上产品运作起来收益都是波动的,只不过这个波动被表面的固定收益给掩盖了。如果赚了它不会给你分红,亏了它则把风险隐藏起来转移给下一个投资者,在过往刚兑的背景下谁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侠呢?长此以往风险会越积越多,最终造成系统性风险,任何理财产品都不能幸免。

而“非标转标”后对投资者有益的地方就太多了。

第一,通过净值变化您可以看到您产品实际的收益情况,这样一来是不是透明度更高了?比非标“到期开奖”强多了。

第二,信息披露充分公开,到了标准化时代投资的都是交易所内的品种,都有公开的估值和定价,就在监管眼皮子底下运行,想造假也难。

第三,资金难以挪用。很多非标产品,加入了多层嵌套,根本不知道资金到底投向哪里,但标准化资产就跟炒股一样,资金都在证券账户里面,只能在交易所买东西,想挪用也挪用不了。

第四,分散投资更安全。以资管为例,监管规定某一个资管计划投资于某支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25%,必须分散投资,这样也分散了风险,增加了安全垫。

总的来看,非标转标是利远远大于弊端的。

当然投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品投资也需要运用专业知识筛选产品,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去学习,挑选出当下能做的高性价比资产。

作者:好 信 托 网 来源:天 禄 咨 询 服 务

责任编辑:Tnews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