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网约车行业陷入低价竞争,平台和司机同时困于价格战

2023-07-15 21:43:0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网约车行业陷入低价竞争,平台和司机同时困于价格战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观网财经

文 | 周毅,编辑 | 张广凯

“兄弟们,现在不开特惠没单,一开特惠全是特惠单,是不是这样呀?”

吃午饭的时候,刘全(化名)在路况群里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平日里全员潜水的微信群,被他一句话炸出来了不少人。“耗着,多跑几个平台。”有人秒回了他。从那个人的微信头像上来看,那是一位中年男性,头戴墨镜、双手插兜。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又有五六位司机加入了对话。

这是一位滴滴司机将笔者拉入群聊后,半个月来最热闹的一次。

“打死不开特惠,”一位司机说,“大家都不开就没特惠了。”很快,另一位微信头像是吴彦祖的群友接过了话茬:“大家要是都不开的话,也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那人随后又补了几句,“现在的特惠价格,车子烧凉水也不想开。”“我开电车,都不愿意开特惠。”

在刘全看来,网约车司机都不开特惠订单似乎并不现实。他在群里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关键是(司机们)没有这么合心呢。”过了一阵子,有人附和了一句,“你不开特惠就好了,开特惠还不如在家睡觉。”

和其他人相比,一位头像里写着“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车友情绪最平静。他劝众人道,你要是开特惠,你就一直开着,属于“薄利多销”;你要是不开特惠,就可以接到特快的订单,不过你要是想接特快就不要勾选特惠了。“反正你自己喜欢哪个模式就干哪个嘛,无所谓的。”

微信群聊截图

对特惠快车的抵触和抱怨,只是今年来司机情绪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滴滴调价等事件屡屡在司机群体之中引发热议,矛头甚至一度指向高德平台上三方网约车平台的“低价单”。

观察者网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发现,特惠快车的价格比滴滴特快和出租车价格便宜了超过40%。在上海某段大约23.3公里的行程中,特惠快车每公里约为2.4元,中小网约车约为2.7元,出租车约为4.1元。

滴滴“确实便宜”,但滴滴未必就是“赢家”。

7月9日,滴滴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期内,滴滴营收达人民币427亿元,其中一季度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390亿元——仍然略低于2023年同期的水平(约为392亿元)。在滴滴下架的一年半时间里,网约车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高德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小平台试图从滴滴手中切走蛋糕……

调价,其实也是滴滴面对行业竞争的市场行为。

滴滴2023年一季度业绩截图

但网约车司机似乎顾不了这么多:困境远远不止于“捉内鬼”,查证到底是谁偷偷接了特惠单,导致订单流向客单价低很多的特惠快车;困境也不止于聚合平台上三方平台的低价竞争,最终殃及池鱼。在网约车乘客总量的减速时代,平台抽成乃至租车费用,都在成为行业走势掉在每个人头上的“灰”。

消失的乘客和不断涌入市场的司机,让滴滴和一众网约车平台跌入“内卷时代”。

网约车谁最便宜?上海、温州两地实测

网约车司机的纠结和抱怨,并非空穴来风。

在上海某下午时段的一段固定行程(约23.3公里)中,出租车打表预估价大概是96元。不同的网约车平台报价不一,从56元到70元不等。

不同平台页面对比(上海)

价格“内卷”不仅发生在上海。例如在浙江温州某28分钟的行程中,一众网约车平台预报的一口价,集中在25-29元左右。相比之下,滴滴特快的一口价是34元,快车的预估价是32元,特惠快车的一口价约为20元。特惠快车依然是几乎所有出行方式中报价最低的。

不同平台页面对比(温州)

可以说,滴滴现在“真的很便宜”。

但低价漩涡背后的现实是,滴滴客单价比“起步价”高不了多少。

今年一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订单量达到28.75亿笔,同比增长15.6%。其中,中国移动业务的交易量达到23.25亿笔,同比增长14.4%。报告期内,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价值(GTV)达人民币727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中国移动业务GTV达5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这意味着,一季度滴滴每笔订单的平均金额约为25元。

今年2月,中金公司曾发布研究报告,根据滴滴招股书披露数据,测算2023年滴滴中国网约车业务客单价约为23元。虽然对于专车等高价值消费的比例在提升,但是整体网约车的单量增长主要来自于下沉市场,可以假设,到2025年ASP(客单价)依然维持在23元左右。客单价略有提升,但至今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研究部曾经拆解过网约车的客单价。其中大概20%的部分是平台实际抽成,司机的净流水为39%,司机付出的成本(含租金、燃油费、电费等)约为41%。

滴滴从“价格战”中获益了吗?恐怕未必。

看亏损,今年一季度,滴滴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1.6亿元,上年同期为162.76亿元,有所收窄;看营收,滴滴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27.12亿元,较上年同期(358.48亿元)增长19.1%,其中中国出行营收为390.49亿元,较上年同期(328.92亿元)增长18.7%——但是如果剔除疫情带来的低基数影响,滴滴表现未必就好。

文件显示,2023年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营收392.35亿元,轻微高于现在的表现。

有关网站截图

“以价换量”时代,最明显的矛盾不在财报之上,而在网约车司机身上。

网约车行业本身平均客单价并不高,伴随着下沉市场的开发、用户收入面临阻力,乘客其实也想要便宜。结果平台内部,订单不可避免地流向更低价的“特惠订单”;平台之间,从低价到高价的排序,让中小平台和滴滴等大平台的网约车竞赛变成了拼刺刀,订单金额不可避免的一降再降。

供给饱和,司机收入低,反过来又促使了“某些业务网约车司机不开空调”等现象的发生。

网约车乱象背后,拆解司机的现实困境

网约车司机情绪大,这个问题年初就出现了。

今年2月,上海地区进入到滴滴调价的范围。在互联网上,消息一度引发网友猜测:滴滴一边维持或者提高起步价,一边下调里程费时长费,同时细化远途费,这是想要兼顾司机与乘客,争取市场份额。在观察者网实际走访中,一些滴滴师傅表示,考虑到里程等费用的下调,自己到手的钱实际上变少了。

社交媒体截图

绕不过去的一点:租车、租房和运营成本,它们可能并不会下降。

2月24日晚间,观察者网以司机身份,随机致电上海某网约车租赁公司。接线人员表示,报价确实比年前要贵点,月租7200元的车,年前6000多就租出去了。“现在市场都缺车。过完年了过(上海)来找工作的人也比较多,现在市场行情都比以前贵的。”

据该人士彼时介绍,纯电车押金是8000元;续航500公里左右,次新一点的,比如几个月或者一年的车,基本上在7000-7500元之间。混动车月付一般是5000-5500元,纯油车基本上是5000-5800元——油车和混动车押金都是5000元。具体价格还跟车型有关。

许朋(化名)是河南人,家里有两个小孩,女儿读小学,儿子念高中,他租车跑网约车。“来上海干网约车的人太多了。”他表示,市场已经饱和了,挣不到什么钱。”许朋粗略估算了一下,在滴滴平台抽成以后,他每个月到手能拿两万块左右。但算上成本,他真正可支配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

  “租车公司要抽走六七千,(新能源车)电费是两千块左右,这就九千了,对吧?在上海,你吃饭喽,还有电话费喽,这得有2000块钱吧?”许朋算了一下,“你一个月也就挣六七千块钱。你要租个房子吧?这还要千把块钱。我住在奉贤,外环以内千把块钱肯定租不到(房子)的。”

许朋(化名)展示某段16公里行程的收获,乘客支付了61.43元

如今“不开特惠没单”、“车子烧凉水也不想开特惠单”的抱怨,司机们骂滴滴、骂高德,不过是情绪的又一次爆发。

但在生计面前,身体依然诚实。

“没有司机去干,这个东西(特惠)就是做雷锋,你知道吗?”,7月11日晚间,谈及特惠快车,一位滴滴特快司机对观察者网表示,“你试试看,你根本就叫不到车。”当晚下车后,观察者网使用了特惠快车,几乎瞬间被接单。接单师傅表示,虽然很多人主观上不愿意接特惠单,但考虑到行程顺路、口碑值状况等等,无人接单,不至于的。

一些司机对特惠订单的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合理水平。

有司机师傅曾对观察者网透露,类似电商平台的“炸店”行为,网约车也存在“打针”(音译)的现象:一些司机会假冒乘客发出特惠订单,把出发点选在上海外滩等交通繁忙、停车不便的地区,等司机快要抵达以后,再把订单取消。虽然取消订单“乘客”全责,但这足以让那些勾选特惠订单的司机心生顾虑。

供需错配的网约车,需要一个机会

每次滴滴调价的时候,浏览短视频社交平台,难免有司机将问题归咎于高德。

和滴滴不同,高德选择的是聚合模式,中小网约车的报价由低到高排列。高德提供的是一个入口,和滴滴肉搏拼刺刀的,还是入驻其中的中小网约车平台。“聚合打车”如今呈崛起态势。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首次公开聚合打车平台相关数据,如今聚合打车平台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分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将网约车聚合平台定性为“匹配供需信息”平台;此后多地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或征求意见稿。例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聚合服务经营行为的通知》,明确了聚合服务经营者及网约车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越来越规范的管理,给了高德们很大的压力,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考虑到今年5月,全国网约车行业月度订单总量为7.35亿单,高德对滴滴并无份额的压力——但竞争压力正在别处显现。伴随着相关文件落地,聚合平台的身份和边界逐渐明朗。或许在未来,高德只是滴滴流量上的对手,在定价、服务和福利等方面,跟滴滴对垒的将是中小平台。

非对称作战,向来都是棘手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高德和中小平台就撬动了滴滴的护城河。

在网约车市场上,滴滴、高德和美团呈“三国杀”态势,大家各有长短。

滴滴是回不到一家独占市场九成份额的岁月,但市场龙头地位依旧。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90%下滑到70%~80%。在市场走向充分竞争的大趋势之下,滴滴依然保持着规模优势。滴滴的市场份额优势意味着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