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元盛资本CEO托尼·芬纳

2023-07-16 00:30:0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元盛资本CEO托尼·芬纳

近期,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DLP)低调面世,英国元盛资产管理公司(Winto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下称“元盛资本”)成为首批六家试点的境外对冲基金之一,获批50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

根据《阿尔法》杂志公布的全球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规模排行榜,截至2013年1月,元盛资本以25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位列全球第9,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也称CTA)之一。

近日,元盛资本新任CEO托尼·芬纳-莱陶(Tony Fenner-Leito,下称“芬纳”)到访中国,其间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的专访。有着25年股票交易与资本市场投资运作经验的芬纳指出:“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与丰富的资本实战经验结合,成就了元盛资本的成功。尽管近期CTA策略作为投资策略总体遇到了一些波折,但就其未来的表现下结论为时过早。”

打造精美模型

元盛资本由大卫·哈丁(David Harding)于1997年9月创立。金融危机过后,管理期货作为最分散的对冲基金策略之一而备受全球投资者追捧,元盛资本也得以发展壮大。

截至2013年7月,元盛的旗舰期货基金获得了14.49%的复合年均回报率,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仅为5.93%。

仔细查看元盛资本历年表现,数据再次证明了管理期货策略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的特点。2008年,在标准普尔500指数大跌37%的情况下,元盛资本的旗舰期货基金获得了20.99%的正收益。此前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三年熊市期间,该基金均实现了绝对收益。

在被问及元盛资本为何能成为CTA行业的领军者时,芬纳指出:“我们的优势建立在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之上,这就意味着我们知道自己的局限。我们并非完美,一直努力避免过度被自信影响投资决策。”

“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加上大卫·哈丁领导的团队的丰富资本实战经验,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芬纳指出。

哈丁是全球量化投资的先行者之一。他早在1987年就采取趋势跟踪CTA的策略创建了AHL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并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来,AHL被曼氏集团(Man Group)收购。

正是由于打造了一个非常精美的交易系统,元盛资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而非投资公司。

“我们的研究人员来自全球科学领域,他们多数拥有数学或自然科学的教育背景,有的是天体物理学家,有的是气象学家或宇宙学家。我们希望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将自己由于过度自信而可能会犯下的错误降至最低。”芬纳坦言,“如果CTA策略投资者及管理人所具备的知识不够完备,就会很容易被错误的统计方法所误导。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充满了金融天才却没那么多人能做出天才决策的原因。”

如今,精益求精的元盛资本每年在研究经费方面的支出达到3000万美元,其中包括雇用125名研究员。他们将各种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应用到资本市场的历史价格与波动率的分析中,并对未知的风险价值进行合理预测。在强大的电脑系统支持下,他们每天可以处理相当于3000万本《圣经》的数据。

“CTA交易策略其实和汽车工业十分相似,每年都会在原有的模型上进行微小的改动。如果每年都能迈出一小步,那十年之后则是一大步。”芬纳这样形容道。

在面临市场的随机改变时,元盛资本并不在短期内立即就随机事件对系统做出调整,但每年会审视系统,做微小的改善。但鉴于不能立刻确认这些改变正确还是错误,他们往往会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反复对之前的系统调整进行审视。

芬纳坦言,每一个微小的改动都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接受可能出现的失败,但依然要坚持。长此以往,每一点进步将令系统变得愈加牢固。

眼光要放长远

需要指出的是,再“天衣无缝”的系统也有自身软肋,市场的巨幅波动令CTA策略开始失去头顶的“光环”。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元盛资本在全球资产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之下,遭遇了它自1997年成立以来的第二个亏损之年。

“很多时候,业绩增长与否取决于无法控制的因素。当市场出现危机时,投资人会迅速撤出资金,并变得更加保守。可在另一些时候他们可能迅速地增持。投资人往往较为短视。”芬纳这样解释道。

然而,投资人更为担心的是,当市场中涌入太多采取相同理念和策略的基金时,这个策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芬纳则认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很多人认为目前所有的CTA策略趋同,其实这些策略只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而已。这就好比价值投资者们总是以相似的理念来看待投资一样,但他们用不同的标准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判断。”

“尽管6月份,一些CTA策略基金出现了亏损,在今年的前五个月里,许多CTA策略表现都很出色。至于未来行情如何暂时还不能下定论。”芬纳这样说道,“我不认为在这个市场阶段中,CTA策略会有任何重大变化出现,现在谈及CTA策略失效还为时过早。”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元盛资本的表现要好于同行业。

芬纳透露,今年以来,元盛资本在日本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等获利颇丰,而在去年为他们带来不错收益的美国国债市场,今年却是面临亏损。

试水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高速增长的亚洲市场都是全球对冲基金觊觎的对象,在这场“群雄纷争”之中,元盛资本显然是为数不多的赢家。当一些大型基金纷纷撤离亚洲之际,元盛资本在亚洲的业务却取得了较快发展。

不过从亚洲市场占比情况看,芬纳坦言,由元盛管理的资产大约有15%来自于亚太市场,主要是日本和澳大利亚。

芬纳指出,美国是其拥有客户规模最大的金融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投资人较为资深、市场较成熟,而中国则是极具成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元盛资本针对不同市场情况运用了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发展模式。

去年10月,元盛资本已经低调进入国内市场。作为期货研究技术提供商,他们与华宝兴业基金合作了一只基金专户产品。截至8月末,这只产品单位净值达到1.186元,成立11个月获利18.6%(未扣除业绩提成)。

元盛资本在中国的策略中,设定的波动率目标要大于发达国家市场。芬纳指出,投资策略的动力之一是帮助客户获得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回报。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无风险利率通常是0到0.5%,非常之低,中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被问及中国的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缺乏历史数据是否会影响元盛策略的成功率时,芬纳解释道:“对于元盛资本而言,市场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中国期货市场是具备的。的确,交易经验丰富时可以在研究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更具信心,当手头的历史数据并不是很充分时,作出的投资建议会变得谨慎。谨慎意味着不鲁莽。这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策略,不需要频繁交易,不需要押重注,并且注重降低交易成本。”

不过芬纳坚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市场变得更为复杂而有经验后,元盛资本将对自己的研究更具信心,并从市场中挖掘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