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机构篇11:在金融机构买产品要小心哪些坑

2023-07-19 00:20:2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机构篇11:在金融机构买产品要小心哪些坑

比如为了销售某基金产品,只说这只基金过往业绩多好,基金经理多么优秀,给客户一种稳赚不赔的感觉, 对该基金本身是一只R5高风险评级产品,过往历史走势中如果客户在最高点买入最低点卖出可能会亏损30%的事实避而不谈。

这种关键不利信息显然会影响客户决策,因为很多客户专业性并不高,听说某只基金过去一年赚了20%,就想当然认为基金经理未来还会一年赚20%,但 实际上客户本身风险承受能力很低,并不适合买这类高风险基金。但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理财师由于被下达了该基金的KPI考核任务,所以不得不找客户买单。

坑②:夸大产品收益

金融机构理财师在向客户推荐金融产品时,为了增加成交概率,夸大产品收益。

比如近期预定利率3.5%(2023年7月15日)的保险产品陆续下架停止销售,很多金融机构理财师就告诉客户,复利3.5%的保险产品即将成为历史,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但实际情况是, 预定利率3.5%,是指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利率,客户到手是绝对拿不到复利3.5%的,因为保险公司还需要扣除运营成本。3年交,到了第5年,很多保险产品的到手复利只有3%左右,甚至不到3%。而银行客户经理或保险代理人草率 的(存心的)告诉客户,现在银行5年存款利率都不到3.5%的,存款不如买保险,但 从到手收益对比看,3年或5年交的保险产品,持有到第8年也基本到不了3.5%的复利,更何况目前部分城商行还有5年期4%单利的大额存款在售。

保险销售人员这样讲一方面夸大了收益,另一方面还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给客户造成银行存款利率很低的假象。

坑③:产品购买成本很高

理财师为了自己的佣金收入和KPI考核,同类产品向客户推荐高费率版本。

比如:银行和券商理财师经常给客户推荐新基金,难道新基金真的比老基金更好吗?

买张坤的新基金和老基金有什么区别?理财师可能告诉你新基金是1元净值,更便宜,因为张坤的老基金比如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已经2块钱了。但真实的原因是,老基金在很多金融机构购买申购费率最高为0.15%,而新基金募集期是打8折的,申购费率为1.2%,这样理财师和所属金融机构可以挣到客户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