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中国金融》|私募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连带责任

2023-07-19 03:56:58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中国金融》|私募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连带责任

共同受托人要尊重与敬畏投资人权利,不得侵害投资人利益,更要积极增进投资人福祉。前者系消极尊重义务,后者为积极增益义务。权利义务相匹配、利益与风险相平衡。受托人的控制权与信托义务如影随形,须臾不分。管理人与托管人有义务向投资人持续提供属于“金融服务”的基金资产的管理与托管服务,履行基金资产安全保障义务。管理人与托管人的法定信托义务旨在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人权益,不是任意性或倡导性规定,而是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而非管理性规定)。当事人无权约定排除托管人的法定义务,与之抵触的合同条款应属无效。

托管人与管理人作为共同受托人职责的密切协同与相互制衡

托管人与管理人的受托职责并非泾渭分明。相反,作为共同受托人的托管人与管理人应互相监督,彼此制约,共同维护和增进投资人的根本利益。托管人与管理人既严格分工、各司其职,也密切合作,更相互监督。这种管理人与托管人相互制衡的“四眼”原则是共同受托人制度在信托型私募基金场景中的核心特征。为确保共同受托人之间的有效监督,《基金法》第十八条禁止管理人的董事、监事、高管和其他从业人员担任托管人任何职务,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活动。此举旨在保持管理人与托管人之间的利益绝缘状态,预防管理人对托管人的围猎或俘获。

为强化托管人对管理人的监督义务,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第二十四条第二项授权托管人监督管理人对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对管理人违法违规违约对基金财产及其他当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要报告基金业协会并采取必要措施;第二十五条第十四项要求托管人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发现管理人投资指令违法违规违约的,应拒绝执行,立即通知管理人;发现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已经生效的投资指令违法违规违约的,应立即通知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应对管理人异常经营或失联的重大风险,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要求托管人在管理人发生异常且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时依法依约履行托管职责,维护投资者权益。

共同受托人之间双向对等、力度均衡、相互制衡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是有利无弊的制度选择,也是《基金法》创设连带责任的主要理由。若共同受托人制度的双保险机制有效运作,私募基金产业有望成为最大诚信产业。但仅强调托管人对管理人的监督是不够的。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管理人对托管人的有效制衡是基金全生命周期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法》中连带责任与分别责任的二元化规则

托管人拒绝或怠于履行托管职责,既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托管义务,也违反《基金法》第九条、《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与第二十四条,《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条与第十一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以的诸项法定义务。根据《基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托管人与管理人违反法定信托义务与约定义务时极有可能产生连带责任。

《基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了托管人与管理人违反该法给基金财产与投资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第二款规定了基于共同行为的连带责任与基于各自行为的分别责任的二元化规则,该条款要求裁判者区别两种不同情形下的责任承担形式。

首先,管理人与托管人分别就其各自履职过程中的违法违约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基于责任自负的理念,管理人违反管理义务、托管人违反托管义务时要分别担责。创设分别责任的分别行为的核心特征是管理或托管措施的独立性与可分割性。管理行为或托管行为的决定与实施无需或不应告知另一受托人,也无需获其同意、协助和监督。若特定管理或托管行为的实施离不开共同受托人的联动配合、彼此协调与相互制衡,则损害投资人权益的行为应归入共同行为范畴,不再适用分别责任规则。

其次,在管理行为与托管行为相互间存在交集、彼此融合构成违法违约的共同行为时,管理人与托管人要对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共同行为可类型化为三种范畴。一是共同背信的积极作为。托管人与管理人狼狈为奸,共同策划,密切协同,相互配合,共同侵害投资人权益。二是共同背信的消极不作为。托管人与管理人同流合污,共同消极懈怠,坐视基金资产与投资人利益被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投资目标公司的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蚕食殆尽。管理人不理、托管人不管,双双陷入失灵状态。三是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的混合模式。托管人或管理人积极背信弃义,另一方既不积极参与或从中牟利,也不积极阻止与纠正,而是袖手旁观,姑息纵容,导致立法者预设的托管人与管理人之间密切协同、相互制衡的良法设计瘫痪失灵。易言之,双向监督与相互制衡机制的失灵本身足以被裁判者认定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共同行为。托管人在管理人侵害投资人权益时本应挺身而出、及时阻止并有效纠正管理人的背信失德行为,若拒绝或怠于履行托管职责,则属于承担连带责任的共同行为范畴。

最后,在共同行为与非共同行为划分存疑时,裁判者应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落差优势将其推定为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共同行为,但应允许管理人与托管人举反证推翻。信息占有与举证责任成正比。若投资人能举出证明力更具高度盖然性的优势证据,则裁判者仍应认定共同行为的存在。向市场主体弱势群体适度倾斜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灵魂,也是民商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法治文明胎记。裁判者在基金争议案件中向在信息占有、谈判地位、维权资源与风控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人适度倾斜是对平等原则的继承与发展,而非对平等原则的背叛与否定。

诚实守信、勤勉谨慎的信托文化与契约精神是私募基金市场的生命线。从《基金法》维度看,托管人与管理人应就其共同行为对受害投资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为消除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建议《基金法》明确管理人与托管人作为私募基金共同受托人的法律地位,直接确定托管人与管理人的连带责任原则,删除分别责任规则。为防范连带责任风险,建议托管人创新尽职调查策略,精选诚信管理人与优质底层资产,建立覆盖管理人与底层资产的全过程无缝隙的基金内部治理、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体系,倾听投资者利益诉求,鼓励投资者直接参与私募基金协同治理体系,激活投资者大会制度,建立私募基金全面合规体系,畅通托管人承担连带责任后向管理人主张求偿权的法律通道,探索管理人预先向投资者与托管人提供担保手段的新模式,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针对私募基金共同受托人连带责任险的保险新产品。 ■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