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加强“雪球”产品监管 新增25%限制 让合适的金融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2023-07-19 09:28:28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原标题:加强“雪球”产品监管 新增25%限制 让合适的金融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在8月初就雪球产品存在的风险发文提示券商后,监管再放大招。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近日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作出窗口指导,指出9月后基金业协会将暂停不符合要求的雪球类产品备案。

近期市场放量或与“雪球”有部分关系

一般来说,雪球产品主要有两种,小雪球保本但收益低,通常以收益凭证的方式发行;大雪球收益高但不保本,是一种奇异看跌期权,也是市场上热捧的对象。

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期限、挂钩标的、敲出价格、敲入价格和或有收益率。

其中,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异常火爆,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等资管机构纷纷涉足其中。

记者针采访长江证券市场研究员,他表示:“这种交易量异常放大的情况我们在2015年牛市看的非常清楚,大量配资入场推升交易量。这次异常交易与个股场外期权(雪球产品)推动应该有很大关系。”

近期市场万亿成交量可以说是常态,而成交量也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创造突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期个股的场外期权很火爆,即投资者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券商全额买入对应个股。

同时他还担忧:“这种产品给没有经验的散户销售,风险很大。我们之前在自己内部培训会上都提示过,不允许带有任何保本之类的暗示表示,我们也预估到会对雪球加强监管。”

加强监管后 “雪球”不再是纯“雪球”

此次窗口指导中,对雪球类产品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关于“25%”的投资比例限制。监管要求,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的比例不超过产品净值的25%,除非投资者全部是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该类封闭式集合计划才可豁免25%的投资比例限制。

以前最多可以投100%雪球资产,现在只能25%,仓位少了很多,仓位减少的同时代表收益也是减少的,以前是纯雪球,现在可能就变成掺了75%基金的雪球。

“如果有配置比例限制,还不如自己做固收+的其他产品,期权成本又低,浮动收益不一定比雪球产品低”,一家券商资管的相关人士表示,“比如固收+期权,期权作为一个配置品种,但那和之前雪球产品的模式就差异巨大了,就不是敲入敲出的模式了,对于发行机构来说,发行的动力就不那么大了,对投资者来说,预期收益也是不可知的,吸引力也大降。”

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是对新兴金融产品最好的保护

早在8月3日,监管部门向各券商发文,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提醒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下一步,监管将对证券公司发行的雪球产品的销售适当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风险管控不足的公司,将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层层追责

此次基金业协会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进行了雪球期权的窗口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比例: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结构期权的比例不超过25%,全部为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超过1000万的封闭式集合计划可豁免。

2、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产品风险等级要和雪球的风险相匹配。

3、加强信息披露,在合同中明确产品敲入的风险,产品运行期间发生敲入的,要对投资者进行特殊提示。

4、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

5、9月份开始对不符合要求的雪球产品不予备案,不影响存续产品运作。

在本轮监管中,特别提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产品风险等级要和雪球的风险相匹配。同时,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

记者针对此次内容致电咨询了华福证券相关人士,他针对此次知道内容表示:已经积极开展关于雪球产品的相关投教业务,积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的工作。”

针对第4条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的问题他表示“对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影响比较大,比如天天基金、蚂蚁基金、腾讯腾安基金等,但是对于我们传统券商其实没什么影响,但监管为何只针对第三方机构却不得而知了。”

据了解,雪球产品目前多为大型券商发行。根据远川研究所投资组高级分析师于前的报告,目前雪球产品的发行主力军是8家证监会指定的一级场外期权交易商,包括广发、国泰君安、华泰、招商、中金、中信建投、中信以及申万宏源。另据了解,目前嘉实资本、中金公司的雪球类产品规模最大。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在8月初就雪球产品存在的风险发文提示券商后,监管再放大招。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近日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作出窗口指导,指出9月后基金业协会将暂停不符合要求的雪球类产品备案。

近期市场放量或与“雪球”有部分关系

一般来说,雪球产品主要有两种,小雪球保本但收益低,通常以收益凭证的方式发行;大雪球收益高但不保本,是一种奇异看跌期权,也是市场上热捧的对象。

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期限、挂钩标的、敲出价格、敲入价格和或有收益率。

其中,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异常火爆,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等资管机构纷纷涉足其中。

记者针采访长江证券市场研究员,他表示:“这种交易量异常放大的情况我们在2015年牛市看的非常清楚,大量配资入场推升交易量。这次异常交易与个股场外期权(雪球产品)推动应该有很大关系。”

近期市场万亿成交量可以说是常态,而成交量也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创造突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期个股的场外期权很火爆,即投资者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券商全额买入对应个股。

同时他还担忧:“这种产品给没有经验的散户销售,风险很大。我们之前在自己内部培训会上都提示过,不允许带有任何保本之类的暗示表示,我们也预估到会对雪球加强监管。”

加强监管后 “雪球”不再是纯“雪球”

此次窗口指导中,对雪球类产品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关于“25%”的投资比例限制。监管要求,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的比例不超过产品净值的25%,除非投资者全部是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该类封闭式集合计划才可豁免25%的投资比例限制。

以前最多可以投100%雪球资产,现在只能25%,仓位少了很多,仓位减少的同时代表收益也是减少的,以前是纯雪球,现在可能就变成掺了75%基金的雪球。

“如果有配置比例限制,还不如自己做固收+的其他产品,期权成本又低,浮动收益不一定比雪球产品低”,一家券商资管的相关人士表示,“比如固收+期权,期权作为一个配置品种,但那和之前雪球产品的模式就差异巨大了,就不是敲入敲出的模式了,对于发行机构来说,发行的动力就不那么大了,对投资者来说,预期收益也是不可知的,吸引力也大降。”

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是对新兴金融产品最好的保护

早在8月3日,监管部门向各券商发文,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提醒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下一步,监管将对证券公司发行的雪球产品的销售适当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风险管控不足的公司,将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层层追责

此次基金业协会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进行了雪球期权的窗口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比例: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结构期权的比例不超过25%,全部为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超过1000万的封闭式集合计划可豁免。

2、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产品风险等级要和雪球的风险相匹配。

3、加强信息披露,在合同中明确产品敲入的风险,产品运行期间发生敲入的,要对投资者进行特殊提示。

4、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

5、9月份开始对不符合要求的雪球产品不予备案,不影响存续产品运作。

在本轮监管中,特别提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产品风险等级要和雪球的风险相匹配。同时,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

记者针对此次内容致电咨询了华福证券相关人士,他针对此次知道内容表示:已经积极开展关于雪球产品的相关投教业务,积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的工作。”

针对第4条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的问题他表示“对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影响比较大,比如天天基金、蚂蚁基金、腾讯腾安基金等,但是对于我们传统券商其实没什么影响,但监管为何只针对第三方机构却不得而知了。”

据了解,雪球产品目前多为大型券商发行。根据远川研究所投资组高级分析师于前的报告,目前雪球产品的发行主力军是8家证监会指定的一级场外期权交易商,包括广发、国泰君安、华泰、招商、中金、中信建投、中信以及申万宏源。另据了解,目前嘉实资本、中金公司的雪球类产品规模最大。

举报/反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