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王立宏等: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2023 信托公司互联网贷款利息高吗

2023-07-19 17:43:2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王立宏等: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2023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以零售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的特征。为避免疑义,就本报告中所指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仅包括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转让的基础资产为一般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包括正常类及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包括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以及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释 义

第一部分

2023-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市场发行情况及相关分析

一、2023-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总体情况

根据WIND及CNABS统计数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单数为47单,累计发行规模为693.5亿元。其中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单数为31单,累计发行规模为657.76亿元,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单数为16单,累计发行规模为35.74亿元。

2023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体发行单数及发行规模较2023年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ABS产品发行规模占2023年度发行规模的58.97%,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仅占2023年度发行规模的25.99%。2023年度随着新冠疫情的好转,个人消费金融重新焕发活力以及取得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的增加,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ABS发行规模稳健上升,发行规模基本与2023年度持平,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单数与2023年度持平,就发行规模而言,2023年度发行规模仅占2023年度发行规模的52.27%。

图表1:2023年度-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WIND、CNABS

根据WIND统计数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大成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单数为10单,累计发行规模为227.12亿元。三年内发行单数占市场总份额的21.28%,累计发行规模占市场发行总规模的32.75%。

二、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的主体仅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近三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银行共有7家,发行规模共计250.89亿元。就发起机构而言,除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及平安银行外,其他4家发起机构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基础资产均为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而平安银行是7家银行业发起机构中唯一发行过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及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的商业银行。就发起规模而言,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的发行规模为215.15亿元,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为35.74亿元。

就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近三年,参与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8家,发行规模为442.61亿元。由于不良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处于试点范围,消费金融公司尚不具备发行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条件。

近三年,从参与的发起机构和发行单数来看,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区别不大。但从发行规模来看,银行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规模仅占消费金融公司发行规模的56.68%,主要原因在于受限于个人消费贷的规模及不良率的指标的要求,几家国有制银行目前仅发行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未参与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的发行,而消费金融公司近三年来发行的均为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从而造成发行单数相差不大,但是银行发行规模明显小于消费金融公司发行规模的情况。另外,从单笔发行规模而言,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规模普遍大于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发行规模。

图表2:2023年度-2023年度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WIND

(一)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

根据WIND及CNABS统计数据,近三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22单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作为发起机构的商业银行包括3家国有制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及2家城商行,发行产品类型包括正常类及不良类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具体而言:

1. 国有制银行

作为发起机构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国有制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前述国有制银行近三年共发行14单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总规模为34.14亿元,具体而言,建设银行共发行9单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占3家国有制银行发行规模的68.10%;工商银行共发行4单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占3家国有制银行发行规模的28.65%;中国银行在2023年发行了首单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这也是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首单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占3家国有制银行发行规模的3.25%。

2. 股份制银行

作为发起机构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股份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及平安银行,前述股份制银行近三年共发行3单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其中招商银行在2023年发行了1单发行规模为0.12亿元的不良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平安银行在2023年度发行了正常类及不良类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占近三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7.44%,平安银行则是同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过正常类及不良类[1]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发起机构。

3. 城商行

作为发起机构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股份制银行包括杭州银行及宁波银行,前述城商行近三年共发行5单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其中杭州银行共发行3单产品,发行规模占城商行发行规模的54.55%;宁波银行共发行2单产品,发行规模占城商行发行规模的45.45%。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中,发起机构集中效应明显,造成该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1)个人消费贷款存量规模及不良率指标的影响。就国有制银行而言,其个人类贷款主要集中在住房抵押贷款及信用卡业务,个人消费性贷款占个人类贷款比重较小,存量规模较小,同时叠加近三年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等影响,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提升,国有制银行对不良个人消费贷款处置核销的需求亦在提升。就城商行而言,个人消费贷款占其个人类贷款的比重远高于国有制银行,其通过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融资,从而加快资金的利用效率并有助于进一步扩张个人消费贷款业务。(2)随着2023年初,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的放开,试点银行通过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个人不良贷款的时效性、定价以及债权转让后的催收压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均已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个人消费不良贷款资产包。在消费金融需求增加、居民杠杆率上升等背景下,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对于银行而言成为新的盘活资产的重要手段。

图表3:2023年度-2023年度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统计

(二)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

根据WIND统计数据,近三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25单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作为发起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共计8家。如前所述,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基础资产均为正常类的个人消费贷款。

图表4:2023年度-2023年度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统计

另外,根据公开渠道查询,截至2023年末,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17家获得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业务资格,9家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已成功发行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除上述8家消费金融公司外,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16年即发行了首单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2023年3月,又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分别为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根据《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营业绩,最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二)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三)对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合理的目标定位和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且符合其总体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四)具有适当的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选任标准和程序;(五)具有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所需要的专业人员、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六)最近三年内没有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良记录;(七)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因此,金融机构申请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首先需要具备经营满三年,这一硬性指标限制了部分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预见的是,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逐步增长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成熟,越来越多符合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申请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仍有望尝试通行发行ABS拓宽融资渠道。

三、从发行端看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发行情况

(一)证券分层情况

根据WIND统计数据,就近三年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而言,除杭银消费金融发行的杭邦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及湖北消费金融发行的楚赢2023年第二期、2023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产品采用优先档和次级档结构化分层外,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均设置了夹层档。就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而言,均只设置优先档和次级档分层。

图表5:2023年度-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优先档分层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二)证券端发行期限

从证券端发行期限来看,近三年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证券端存续期限差别较大。具体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优先档及夹层档存续期限普遍较短,基本不超过1.5年,且优先档及次级档之间存续期间的区间相差较大。而银行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优先档及夹层档存续期限相对较长,优先档及夹层档的最短期限及最长期限均高于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同时银行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次级档证券到期日一般在优先档证券到期日后2年以内,但银行发行的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次级档证券到期日一般在优先档证券到期日后2年-3年之间。

图表6:2023年度-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存续期限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三)证券端发行利率

1. 优先档发行利率

根据CNABS数据及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等公开信息查询,商业银行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同评级的发行利率比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行利率相对较低,银行系消费公司的发行利率相对低于非银行系消费公司,具体而言:

(1)就银行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其底层资产质量较优且市场认可度较高,其发行利率相对较低。AAA评级的优先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2.66%到3.25%之间,夹层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2.94到4.8%之间。就银行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优先档证券均为AAA级,发行利率在2.5%到4.75%之间。

(2)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不同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行利率上相对分化,就银行系消费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AAA评级的优先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2.68%到4.49%之间,夹层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2.73%到5.49%之间;对于非银行系消费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AAA评级的优先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2.9%到6%之间,夹层档证券的发行利率在3.8%到6.5%之间。

但随着监管部门近两年持续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管控,除明确要求向个人金融消费者披露实际承担的贷款成本外,还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上限标准,进而造成发行利差整体保持稳定并有所收窄的趋势。

2. 次级档发行价格

个人消费贷款因底层资产具有小额分散且入池贷款利率较高的特征,基础资产端的超高利率直接影响到次级档的收益水平,同时由于次级档一般包含着超额收益部分,对于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而言,如采用平价发行,则意味着对基础资产端进行了一定的折价,从而导致部分产品中出现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溢价发行的情况。而对于不良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因基础资产在交付给信托时本身已折价,故就正常类和不良类产品相比,不良类产品中次级档溢价发行更为明显。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发起机构一般会在交易文件中设置清仓回购、非现金资产处置、原状分配、持续购买等方式来调节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水平及影响发行价格,通常情况下,发起机构全部自持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要远高于部分自持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

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告2013年第21号—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行为的公告》的规定,发起机构必须自持不低于5%的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而发起机构自持比例也影响到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价格,如全部自持的,则均以票面价值来定价,如涉及对外销售的,大部分均为溢价发行,且近三年来消费金融公司对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进行销售的,均以溢价形式发行,最高发行价格达到125元/百元面值。

相对于银行的出表需求,消费金融公司对于融资需求比出表需求更为强烈,且因个人消费均具有较高的收益,故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不对外进行市场销售,而是选择全部自持。根据近三年来消费金融公司次级档发行的情况,除兴业消费金融发行的兴晴系列产品外,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对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均为全部自持。

图表7:2023年度-2023年度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次级档发行情况

第二部分

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基础资产及交易结构分析

一、基础资产分析

随着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领域乱象的治理及强监管,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被整顿及部分被清退,持牌金融机构在强监管的监管环境的挑战中也迎来了更好的机遇和市场空间。监管部门对于消费金融领域合规经营的监管强化及规范,除了推进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外,同时对于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而言,能够筛选入池的基础资产的质量也予以提高,进而可以有效地缓释因基础资产本身的风险而带来的券端的兑付风险。

另外不同持牌金融机构基于其不同的股东背景、获客渠道、获客成本及客户群体等,其享有的个人消费贷款债权在贷款用途、地区、期限、贷款利率、借款人职业及年龄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础资产的质量存在差异,并影响存续期的表现,但因为个人消费贷款笔数众多,且呈现出小额、分散的特征,故入池基础资产一般均呈现出剩余期限较短,且贷款利率水平较高的特征。

(一)贷款用途

就近三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而言,除平安银行发行的安顺2023-1项目以抵押类消费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外,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产品的基础资产均为信用类的个人消费贷款。

就入池贷款而言,装修类的贷款用途占据首位,如湖北消金发行的楚赢系列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项目入池贷款的用途均为装修,其他占据首位的贷款用途还包括手机数码、时尚消费品、家具家电、日常消费等,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消费类贷款主要以一般消费为目的,其用途不能用于购房、股本投资等禁止性领域。

图表8:2023年度-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主要贷款用途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二)基础资产期限

在对基础资产期限加以分析时,一般使用“加权平均账龄”和“平均贷款剩余期限”两个指标综合判断。“加权平均账龄”系指每笔贷款的起息日至初始起算日的加权平均期限。而“平均贷款剩余期限”系指每笔贷款的初始起算日至到期日的加权平均期限。从数据分析角度,加权平均账龄与平均贷款剩余期限的比值越高,资产池整体的违约率就越低,因为入池贷款已有一定的正常信用表现,而且随着临近最终还款,违约成本提升,借款人违约动机也会变小。

图表9总结了近三年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加权平均账龄及平均贷款剩余期限情况。最长加权平均账龄为楚赢2023-1项目,其加权平均账龄达到了15.5个月,但其对应的平均贷款剩余期限则为16.16个月,其加权平均账龄与平均贷款剩余期限的比值反而为上述项目中的最高值。

图表9:2023年度-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基础资产期限(消费金融公司)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图表10总结了近三年商业银行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加权平均账龄情况及平均贷款剩余期限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杭银2023-1项目、幸福2023-1项目及幸福一期2023-1项目的加权平均账龄均长于平均贷款剩余期限,加权平均账龄与平均贷款剩余期限的比值均超过1。

图表10:2023年度-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基础资产期限(商业银行)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三)基础资产利率

基础资产利率一般使用“加权平均利率”予以统计。图表11与图表12分别统计了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在近三年发行的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中的“加权平均利率”情况。

已统计数据中消费金融公司最低的加权平均利率为安逸花2023-1项目,仅为11.72%,加权平均利率低于18%的项目包括捷赢2023-1、锦融2023-1、安逸花2023-1、安逸花2023-1、楚赢2023-2、楚赢2023-3及杭邦2023-1,其余均在18%以上。相比之下,消费金融公司对应的基础资产加权平均利率整体上高于商业银行的基础资产加权平均利率,已统计数据中商业银行中最高的加权平均利率为安顺2023-1项目,达到了16.79%,而其余的项目加权平均利率均在6%-7.5%之间。

图表11:2023年度-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基础资产利率(消费金融公司)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图表12:2023年度-2023年度正常类个人消费贷款信贷ABS基础资产利率(商业银行)

数据来源:WIND、中国债券信息网

二、交易结构分析

(一)持续购买机制

在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持续购买结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到产品当中,用来解决资产期限与证券期限错配问题。持续购买型交易一方面能够扩大发起机构单笔交易的最终融资规模,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基于个人消费信贷ABS基础资产一般为期限较短及具有一定的早偿率,持续购买可以实现以剩余期限较短的资产支持发行较长期限的证券,并一定程度降低再投资风险,从而满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