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 外汇市场总量排名前十名公司有哪些股票可以买

2023-07-19 23:28:3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

7月18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这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连续第九年编制发布中国百强城市榜单。在发布会上,中国百强论坛秘书长田晓红对榜单进行了重点解读,中国百强论坛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就如何解决地方债务,扭转经济低迷态势发表了主题演讲。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高居前10位,位次保持不变。重庆、宁波、无锡、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西安位居第11至20位。与上年相比,宁波前进1位,超过无锡;青岛前进1位,超过长沙;合肥前进1位,超过郑州。菏泽居第100位,上饶新晋百强城市位居第99位,滨州退出百强城市,山东百强城市再减一城。

在硬经济方面,今年的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8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2万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6.0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4.13%),百强城市常住人口7.69亿人(占全国人口54.43%)。

近年来,百强城市创造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滑,从最高75%逐渐下降到70%,GDP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城市经济发展放缓也直接导致全国经济发展乏力,如何提振百强城市经济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课题。

在软经济方面,百强城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025所(占全国总数的67.23%),专任教师147万名(占全国总数的52.80%),医院19110所(占全国总数的52.23%),执业(助理)医师数253万名(占全国总数的59.14%),医院床位411万张(占全国总数的55.47%),博物馆3593个(占全国总数的64.48%),百强城市共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4276.98亿元(占全国的86.64%),专利授予数377.69万件(占全国总数的84.55%),95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3个城市年均pm2.5浓度低于35g/m3。

百强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和获得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80%,是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百强城市建成区平均绿化率超过43.2%,年均pm2.5浓度为32.2g/m3,均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7%和45g/m3,可以看出百强城市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上走在全国前列。

十强格局保持稳定,杭州有望晋级中国“第四城”

北京(92.46)、上海(89.47)继续稳坐前两位,大幅领先于第三位深圳(78.95),而深圳也逐渐拉大了与广州(74.99)的差距,进一步坐稳中国第三城的位置。广州与第五位杭州(74.15)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不断缩小,杭州的硬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广州,软经济指标中文化和卫生实力也优势明显,如杭州能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科教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补足短板,则有望成功晋级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城”,形成“北上深杭”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天津(64.77)守住前10强位置,但与第11位重庆(64.52)之间的差距十分微小,软经济指标已被重庆大比分超越,硬经济指标中GDP指标落后明显,天津只有加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实现全面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才能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避免再次跌出前十。

江苏独占鳌头,闽赣皖表现突出

江苏连续多年取得全部十三市尽数登榜的成就,且省内最后一名连云港也排在百强城市第77位,是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各省百强城市数量上,江苏以13个百强城市独占鳌头,山东为12个,随后是福建、浙江、广东同为8个,共有5个省份百强城市上榜率过半,分别是江苏(100%)、福建(89%)、山东(75%)、浙江(73%)、河北(55%)。

福建省今年共八市上榜,除福州排名不变,其余六市排名均有上升,其中宁德上升15位、漳州上升7位、三明上升7位、龙岩上升5位,在百强城市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前十位城市中,福建独占四城,是上升势头最迅猛的省份,并且厦门、龙岩、莆田的环境指标在入围城市中高居第1、第2和第6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取得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福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值得学习。

随着上饶市首次入榜,江西上榜城市数量达到五个,其入选城市的排名也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九江、赣州、上饶排名上升两位,宜春排名上升三位。江西上榜各市大多软经济发展较为出色,除宜春外其他各市软经济排名均领先于硬经济,赣州软经济领先幅度甚至达到45位。江西应该重点关注未来产业的发展,利用好软经济优势,将其切实转化为带动硬经济增长的动力。

安徽上榜三市合肥、芜湖、滁州排名均上升,不仅合肥进步较快,其余两市也进步明显,芜湖从2016年的第76位一路上升至第53位,滁州自2023年首次登榜以来,位次稳步上升至第79位。今年,安徽入选三市软实力提升位次均高于硬经济,尤其是在科教领域发展较为突出,芜湖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入围城市第11位,滁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和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分别上升了27%和43%,增速可观。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