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中信刘正均接任华融董事长    四大AMC换帅收官 中信集团信托公司董事长

2023-07-20 23:49:4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历经引战、财报扭亏的华融,迎来了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派驻新管理层

​刚刚经历第一股东变更的华融,迎来了新掌门人。

3月30日上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召开会议,宣布了由来自中信集团的刘正均接任华融党委书记,在经过公司程序之后,有望接任华融的董事长一职。

此前一天,华融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拟将持有的3%股份转给中信集团,中信集团将以26.46%的持股比例取代财政部成为华融第一大股东。同一时间,华融发布了年报,经历千亿巨亏后,2023年华融扭亏为盈,净利润19.86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亿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23.4%;营业支出836.34亿元,同比下降52.7%。

春节以来,四大AMC进行了密集人事调整。2月18日银保监会与党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到中国东方资产召开会议,宣布东方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跃到龄退休,公司暂由57岁的总裁邓智毅主持工作。十天之后,李均锋出任长城资产董事长。(参见青财经此前的《长城、东方领导层再度变动 四大AMC前路何方?》)

之后的3月9日上午,中国银保监会领导及组织部相关人士一行到中国信达召开干部会议并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子艾到龄退休,总裁张卫东出任党委书记,拟接任董事长一职。(参见青财经此前的《四大AMC再换帅》)

1、高管调整 划转中信集团管理

此前的3月4日,华融公告增补了三位董事,其中执行董事候选人为刘正均。

据华融官网显示,3月30日,中国华融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主要负责人任免。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银保监会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少俊宣布银保监会党委决定:免去王占峰同志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另有任用。此外,中信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朱文辉将出任华融副总裁、财务总监。

2018年4月,原广东银监局局长王占峰在赖小民案爆发之后临危受命,出任华融党委书记,至今已经四个年头。

中信集团官网显示,刘正均于1965年9月出生,现任中国中信集团副总经理,目前同时担任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曾任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科员、副处长、处长,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驻长春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党组书记,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法规司司长,审计署党组成员。

“中信集团已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中国华融党组织关系、领导班子等近期已整体划转至中信集团党委管理。”中国华融官网信息显示。

实际上,华融引入了中信集团等5家战略投资者,以实施改革重组为标志完成了整体风险化解,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改善了资本监管指标和公司治理结构。此前一股独大的财政部也将退居华融第二大股东,引战牵头方中信集团成为华融第一大股东,与此操作紧密相关的是华融班子成员的调整,董事长、财务总监等要职为中信集团派驻。

值得注意的是,刘正均目前在中信集团分管城市开发建设板块。

而在此前2023年12月6日,风险爆发的房企中国恒大设立风险化解委员会,中国信达副总裁赵立民位列该委员会;2023年1月24日,信达香港董事长梁森林入职中国恒大董事。

2、中信入主

3月30日,中国华融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中信银行将其持有的《债权转让协议》所列明的金融债权,包括截至基准日(即2023年9月30日)的主债权及其从权利等,合共本金余额9925万元转让给中国华融,转让价款为4333万元。

此前一天,在公布2023年业绩的同时,中国华融也宣布大股东将易主。

经历千亿巨亏后的2023年,华融扭亏为盈,净利润19.86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亿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23.4%;营业支出836.34亿元,同比下降52.7%。同时,中信集团正式成为华融第一大股东。华融发布的公告显示,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占已发行总股份的3%)向中信集团增资。本次权益变动后,中信集团将持有华融26.46%的股份,原第一大股东财政部的持有股比降为24.76%。

2023年底,华融完成了引战增资的重组工作,引入了以中信集团为主的战略投资人。通过此次增资行动,华融共计募集资金420亿元,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

“财政部以华融的股权增资中信集团。”一位中信系人士对此评价说,“之后中信将持有全部金融牌照”。

华融总裁梁强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中信集团在金融和实业两大领域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信系的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金融类公司,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或龙头企业,在人才、产品、客户、渠道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瘦身后的华融主业将更加突出,将围绕问题资产、困境企业、危机救助、风险化解等方面,与中信集团各版块、各机构形成互补性和协同性,共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性、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末,华融资产总额为1.57万亿元,同比减少4.4%;负债总额为1.46万亿元,同比减少7.2%。这与华融正在进行的资产处置相关,华融消金、证券的股权转让敲定了买家。其余包括华融湘江银行、华融租赁、华融信托等5家牌照类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日前,中央巡视组向华融资产、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反馈巡视情况。其中,巡视组发现四家AMC有共性问题。例如华融资产、长城资产结合“三新一高”深入研究公司发展定位不够,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弱化,完善内控机制有差距。而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则聚焦主业定力不够,服务实体经济不够有力,风险防控不够到位,深化金融改革和内部治理有差距。

中央发出号召后,各大AMC在监管风向下,“瘦身”计划陆续实施,如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减、转让旗下与不良资产主业不相关的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贷款公司等,但前路何方,依旧让四大AMC迷茫 。

此次,华融引资重组落定,归入中信集团之后,另据有媒体报道,其他三家目前可能的方案是,长城资产或划归光大集团,信达可能独立,也可能与东方一起划归中国投资集团。

值得的注意的是,中国华融巨亏后的引战增资计划中,中国信达作为战略投资人,于2023年12月底,以40亿元认购中国华融39.2亿股,占中国华融总股本4.89%。

文/杨锐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