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历史上五次油价暴跌回顾 原油市场何去何从? 美国股票期货大跌原因分析图

2023-07-22 19:36:02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摘要]此次原油价格在疫情与OPEC+减产协议未能达成带来的大幅下跌之后,将开启一轮新的复苏周期,在这一轮新的复苏周期中美国页岩油不会再构成原油价格上行的核心压力,供给端边际再次回到闲置产能充沛的中东产油国手中。

国际油价出现雪崩,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跌超30%,以下为广发证券研报对油价暴跌的分析:

事件:OPEC+减产会议未达成协议,原油市场继续探底

本次OPEC+减产会议未达成协议,原油价格大幅下跌。2023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相应的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悲观,进而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市场寄希望于3月5-6日的OPEC+会议能够达成减产协议,在现有的减产基础上继续深化减产,缓解疫情导致的供需压力。但是据路透社等媒体报导,此次OPEC+减产会谈最终未达成任何协议,国际原油价格在会议结果出炉后大幅下跌。

一、以史为鉴,历史上的数次油价大跌回顾

1. 1998 年: 最大跌幅 61% 亚洲金融危机

油价暴跌原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1998年全球经济增速从前一年的4.18%减速至2.5%,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减速至0.5%。

油价下跌时间与幅度: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自高点24.80美元/桶跌至9.75美元/桶,区间最大跌幅61%。

油价止跌回升原因:OPEC在1998年4月和7月两次减产,幅度分别为125万桶/日和133.5万桶/日;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触底回升。

油价后期走势:1999年3月份油价开始回升,到1999年底原油价格回到下跌前高度。

2. 2001 年:最大跌幅40% 互联网泡沫破裂致 全球经济衰退

油价暴跌原因: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经济减速,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时减速,同时9.11事件导致美国经济受损,全球原油需求增长连续低于1%。同时受OPEC国家增产带动,2000年全球原油产量增速达到4.32%,市场陷入供过于求。

油价下跌时间与幅度:2001年9月到2001年11月期间,布伦特原油价格自高点29.43美元/桶跌至17.68美元/桶,区间最大跌幅40%。

油价止跌回升原因:OPEC两次宣布限产保价,2001年9月宣布减产350万桶/日,2002年1月再次减产150万桶/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EPC国家也承诺减产46万桶/日;危机过后石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

油价后期走势:油价在2002年2月触底回升,5月油价基本回到大跌之前的水平。

3. 2008 年:最大跌幅 75% 全球金融危机

油价暴跌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增速断崖式下滑,全球原油需求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20018年同比增速-0.39%,2009年同比增速-1.68%。

油价下跌时间与幅度: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从创纪录高位144.49美元/桶跌至36.61美元/桶低点,区间最大跌幅75%。

油价止跌回升原因: OPEC三次减产保价:2008年9月减产52万桶/日;2008年10月减产150万桶/日;2008年12月减产220万桶/日。各国政府积极救市,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经济逐步企稳。

油价后期走势:原油价格在2008年底触底企稳后迅速反弹,2009年5月原油价格回到60美元/桶,之后在2011年5月回到120美元/桶高位。

4.2014 年2016年最大跌幅76% 页岩油冲击

油价暴跌原因:页岩油产量迅速增长,OPEC拒绝减产,选择增产试图将页岩油挤出市场,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解除,加之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全球供需宽松,原油显性库存大幅累积。

油价下跌时间: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15.06美元/桶跌至27.88美元/桶,区间最大跌幅76%。

油价止跌回升原因:OPEC与俄罗斯等产油国组成减产联盟自2017年开始减产180万桶/日,减产联盟一直持续至今。

油价后期走势:原油价格在2016年触底后缓慢回升,随着减产协议的执行,原油需求的恢复,原油库存的去化,2018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回到70美元/桶。

5.2018 年:最大跌幅 41% 贸易纷争叠加 OPEC 增产冲击

油价暴跌原因: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各大机构下修经济增长预期;各大产油国持续增产以应对美国对伊朗制裁带来的供给缺口,但美国对伊朗制裁节奏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在供给过剩的担忧中大幅下跌。

油价下跌时间与幅度: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自高点85.00美元/桶下跌至50.47美元/桶,区间最大跌幅41%。

油价止跌回升原因:OPEC+达成减产12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一季度OPEC+减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主动减产执行力度较强,加之美国对委内瑞拉与伊朗的经济制裁,原油市场供给端收缩超出市场预期。需求端,贸易纷争阶段性缓解,中国与美国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油价后期走势:中美贸易纷争持续,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原油价格在2023年4月回到70美元/桶以上后再次回落至55-70美元/桶区间震荡。

以史为鉴, 历史上的油价暴跌最后都如何收场?

(1)供需失衡引发原油价格大跌,供给端引发的油价暴跌往往需要修复的时间更长,需求端引发的油价暴跌修复的时间更短;

(2)供给端引发的油价暴跌可参考2014-2016年,下跌持续时间较长,且需要较长时间消化市场过剩,原油供给方需要与新增供给方在新的油价位置达到平衡。OPEC及俄罗斯作为传统最主要供给端,在新旧博弈过程中减产的意愿不强,因为市场份额的流失很有可能是永久的。

(3)需求端引发的油价暴跌可参考1998年,2001年,2008年,需求端引发的油价暴跌往往很快可以引发供给端主动减产,但原油价格回升往往需要需求端触底企稳后才会实现。需求端引发的油价暴跌往往是由于短期剧烈的金融市场危机,而危机中全球央行大概率会采取降息操作释放流动性,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在需求触底恢复的过程中成为原油价格上涨的推手,加速油价上行,最终原油价格可较快速的回升,且回升的高度往往达到甚至超过下跌前水平。

此次OPEC+减产协议未达成,原油市场何去何从?

此次减产协议未能达成,对后续原油市场的走势将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原油市场短期已经用价格暴跌回应此次减产协议未能达成,而当前在跌破我们所认为的页岩油的成本支撑位置后,原油价格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开始加大。到底是继续探底还是迅速回归成本支撑?我们认为为分析此次深化减产协议未能达成对后市的影响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当前时点的供需基本面如何?

2. 为何此次深化减产协议未能达成?

3. 此次协议未达成后续事态可能的演化方向?

1. 当前时点供需基本面压力如何?

经济预期悲观,需求预期悲观程度类似08年。受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影响,全球市场对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普遍下调,且预期较为悲观。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预测,如果新冠疫情限于中国范围的短期冲击,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较基准情形下滑0.2%,若疫情在亚洲范围内蔓延,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较基准下滑0.5%(4000亿美元),若疫情出现全球蔓延,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较基准下滑1.3%(1.1万亿美元),且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恐将降为0。美国国债收益率近期大幅下跌,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跌至-0.57%,2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49%,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大幅大跌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疫情对中国原油需求影响已经显现,但对全球经济与疫情影响仍在预期阶段。从当前供需情况看,疫情对中国原油需求的影响已经显现,且至暗时刻已经过去,未来需求呈现逐渐复苏态势,国内主营炼厂与山东地方炼厂开工率逐步回升。答案是疫情对全球经济与原油需求的影响仍然还在预期阶段,中国以外地区疫情开始加速发展自2月下旬开始,目前海外经济数据与原油数据还未反应疫情影响。

全球显性库存仍在正常区间,库存压力小于14-16年下跌期。从当前显性的库存数据指标看,全球各核心库区显性库存水平仍处于正常区间。美国原油库存,鹿特丹石油库存以及日本原油库存情况均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从美国原油库存看,当前原油库存压力显著小于2016年。

确诊病例较多的几个国家占全球原油需求比例约23.6%。根据BP统计年鉴2018年的数据,全球原油年消费量约4529百万吨,其中中国消费量628百万吨,占比13.9%;日本176百万吨,占比3.9%;韩国122百万吨,占比2.7%;伊朗82百万吨,占比1.8%;意大利59百万吨,占比1.3%;美国893百万吨,占比19.7%。当前确诊病例较多的包括中国、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合计占全球原油需求比例的25.2%。

2. 此次深化减产协议 未能达成原因分析

此次深化减产协议未能达成令市场措手不及,我们分析此次深化减产协议未能达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前供需基本面现实强于预期,中国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2.多次博弈后油价再次试探页岩油生产成本,页岩油增长动力开始减弱;3.经过16年-20年的复苏,俄罗斯财政得到缓和,当前减产意愿更强的是财政压力更大的中东产油国,因此俄罗斯不愿承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