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接连暴雷,被坑惨了 信托暴雷是怎么回事儿

2023-07-24 11:51:2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接连暴雷,被坑惨了

没想到,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都能爆雷。

昨天有个新闻是说,民生信托的产品逾期了遭投资者起诉。

我看了下,这个产品投资的方向是国债、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一看底层资产都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

虽说现在已经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运作,有点涨涨跌跌正常,但出现逾期的情况,有点说不过去。

后来别人一查才发现,这只信托产品,居然把资金用在了这两方面。

一部分钱买了自家的债券,就是“自融”。

第二个就是民生不止这一只产品出事,它的“汇丰”系列产品,多只都发生了逾期。所以,这产品还有一部分钱,接盘了自家的风险项目。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要是按正常投资亏了,投资者也不能说什么,我们基金绿成这样,去法院告基金经理也没用。

但是这个产品,错就错在违反了合同规定。上面这两部分都不符合要求。

合同里明明写着,投资标准化资产比例不低于70%,就是投资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企业债这些产品。

但是这个产品实际上大部分的钱都用于投资非标产品。就是有77%的钱,去买了金融机构对公司放贷所形成的债权。

所以法院判决民生信托返还本金。

本来信托这个产品就是有钱人玩的,之前网上曾流行一句话——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

普通人可能不怎么买信托,一听到信托产品,就觉得多数都是某某有钱人资产传承工具。 怎么到我们这就会爆雷呢?

国内国外这个信托还真不一样。国内版的信托却截然不同,变成了一个金融工具。和银行理财产品很像,但很多信托产品其实和银行理财是反向的。

很多时候是委托人做项目缺少资金,就会去找信托公司筹资,而信托公司通过将项目包装成产品向投资人发售,筹集到资金后将款打给委托人。在委托人的项目产生收益后,连本带利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抽佣后再返还投资人。

比如过去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十年,一些中小房企在银行融不到资,就去找信托来融资,还有一些城投公司也是这种做法。

投资人图“安全”与“收益”、信托公司图“创收”,但高收益高风险,这不就爆雷了吗。

所以啊,好多舶来品,都是披着高大上的外衣,一到我们这味道就变了。

很多信托爆雷之后,都会以“政策变化”、“经济情况”等非细节的理由来搪塞投资者。比如前面提到的民生就是说,因为经济调整及行业负面舆情影响,才导致的逾期。

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别以为你不买信托,就跟你没关系。

因为现在有不少上市公司,有流动资金的时候,想要获取一定的收益,也会去买信托产品。

你炒股买基金,肯定不会去看这些公司每天都在干嘛?要是遇到这样的公司买了这样的信托,可能就会引起股价下跌了。

所以真的最终都是坑的普通人的钱。

要是上市公司过去买了房子,遇上实体业绩不好,还能卖房补充现金流。要是碰上像云南白药(000538)这种,实业不聚焦,拿着股民的钱去炒股亏成狗,财报难看,股价也大跌。

现在这金融环境,真的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留心都免不了踩雷。

前段时间大家应该看到新闻了,有个村镇银行都出现取不出钱的情况了。

前些年好多人都投钱到JD金融之类的去买利息高一点的创新存款,都是一些异地小银行。

现在看,也不是说完全保险啊。

今年以来,为什么连固收类产品还会爆雷了呢?

一般来说吧,固收产品风险都是比较低的,都是投银行存款,国债,债券,和公司债。

有一些债券是利率债,利率上升,债券也会下跌,但是通常波动很小,整体还是比较稳得。

就是有一种情况,如果市场行情不好,买到了一些爆雷企业的债券,就可能存在没办法兑付的请况。

像是大的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的固收类产品,踩雷的风险都比较小。但是那些私募、信托可能就存在打着“固收产品”的旗号,干着“自融”的事情,风险就很大。

大家一定要注意,投固收类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了解资金的去向,合同上白字黑字写清楚投什么类型的产品,然后才好衡量真正的风险是多少。别只听销售或者银行谁谁谁跟你一顿说。

那个取不出钱的女士,如果在他把钱放在某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时候,知道这笔钱最终会放在某叫不出名的城镇银行,多少会多留个心眼。

所以,对我们普通者来说,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你买的那个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什么?资金最终的到谁手里,以及如何才能赚到收益。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按照这个方向去理,一定程度能帮你避开一些坑。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小财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