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银监会发布三大指令:压降20%非标融资、35%同业通道、下达风险处置规模 融资类信托压降一万亿是真的吗知乎

2023-08-06 11:31:4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银监会发布三大指令:压降20%非标融资、35%同业通道、下达风险处置规模

昨日,融资类信托业务全停的消息在市场传开,经记者采访调查,该消息不实。

记者获悉,多家信托公司日前收到来自银保监会信托部的窗口指导,明确各家公司压缩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的具体规模。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按照各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所占据行业总量比例,下达具体指令。以各公司2023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各自压降比例在20%左右,每一家都有具体压降数值。”

另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此番同步下达各家信托公司需要压降的金融同业通道规模数据以及风险处置规模数据。

万亿非标融资压降“动真格”主动管理类信托贷款系融资类业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工商企业类信托贷款、房地产信托贷款、政信类信托贷款等。

过去一年中,融资类信托增长高速增长,引人担忧。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5.83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4.17%。

今年3月份,各地银保监局向辖区信托公司传达2023年信托监管要求,其中关键一点是——持续整治影子银行乱象,要坚决清理非标资金池,持续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

按照监管部门的年初规划,2023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日前,压缩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进入强制阶段。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多家信托公司日前收到来自银保监会的窗口指导,明确各家公司压缩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的具体规模。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各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所占据行业总量比例,下达具体指令。以各公司2023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各自压降比例在20%左右,每一家具有具体压降数值。”

另有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坦承,“年初是监管部门让信托公司上报压缩计划和目标,此次是直接下达指令,是绝对值,而且是由银保监会信托部统一下达至各个公司。”

压降35%金融同业通道按照银保监会的原有计划,2023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同时,还需在2023年末基础上继续压缩通道类信托,压降规模为2万亿元。

此番,监管部门在下达压缩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指令的同时,同步下达了各家信托公司需要压降的金融同业通道规模数据。

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各家信托公司2023年需要压降35%左右的金融同业通道规模,同样以各公司2023年底的规模数据为基础,每一家有具体压降数值。

实际上,2017年以来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已有大幅下降,而此次监管窗口指导主要针对金融同业通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0.65万亿元,占比49.30%。与2018年和2017年末相比,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5万亿元。

下达风险处置具体指令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加以及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的压降,信托资产风险率也在持续提升。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季度末,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较2023年末提升0.35%;但环比增幅较2023年末的0.57%下降了0.22个百分点。

据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此次窗口指导,银保监会信托部还下达了各家信托公司需要处置的风险资产规模数据。

回顾此前,2023年4份、8月份及12月份,银保监会信托部三次启动行业全面风险排查工作,尤以第三次风险排查最为严格,力度空前。

北京一位资深信托从业者认为,“2023年信托行业三次风险大排查,可能导致之前没有认定的风险项目暴露出来,加之现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导致违约仍在加快暴露。但在信托资产规模收缩的背景下,如果下半年继续压降融资类信托,信托资产不良数据或将维持高位,不过这也是阶段性问题,整体风险可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