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外汇储备降低 人民币贬值的措施

2023-08-12 14:49:0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过去一周,人民币开启了新一轮的快速贬值。截至写稿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贬至6.9110,接下来有可能破7。

这种跌势,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恐慌,担心下跌会引发新一轮资产外逃,导致触发金融体系风险,进而被正虎视眈眈的美国收割。

那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民币为什么会下跌。

人民币这一轮下跌的直接促因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八个字,中国降息、美国加息:8月22日,中国央行调整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为4.3%,分别较前值降低5个和15个基点。而在8月2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重磅鹰派信号,将继续对美元加息,而且是大幅加息。而且鲍威尔还表示,希望再加息100-125个基点,而且越快越好,并称应该(保持高利率)很长一段时间。

这次中国央行“降息”已经是年内的第二次;而美国那边,则正处于加息周期中。鲍威尔的这次超级鹰派言论,则直接打破了市场一直对美联储即将停止加息的猜测。中美货币政策的这种逆行,反映在汇率上,就引发了这一轮人民币的大跌。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全世界都知道,美联储加息的真实目的是要收割全球。至于收割的套路,就是通过加息制造全球经济危机,同时用强美元打爆其他货币的汇率,逼迫海外资金回流,抽干其他国家的流动性,引发他们的金融体系崩溃,等他们的资产价格打骨折,华尔街的廉价美元再返回去抄底。这种情况下,为了对抗美元加息,避免被收割,各国央行的通常做法,就是在美国加息的过程中跟随加息,用利率提升来维持汇率,增加对资金的吸引力,避免他们逃回美国。可到了中国这里,为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在美联储亮起屠刀的当口选择降息,让汇率贬值呢?

这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保经济。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经济非常艰难,疫情的反复,房地产的颓靡,长江流域的干旱和电力危机,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大宗商品通胀,这一系列问题,都对我们的经济运行和民众生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通过降息来刺激一下房地产市场,降低企业经营负担,乃至于让民众手上多几个小钱促进一下消费,确实是有必要的。

不过,这就是全部理由吗?

我觉得并不是。毕竟前面我们刚说了,现在美元是处在强势加息周期,美国正虎视眈眈的想收割世界——而我们,则是美国最想收割的对象。这时候降息,虽然确实有刺激经济的效果,但考虑到现在国内也不缺流动性,降息起到的效果其实也是有限的。何况虽然中国经济纵向比较确实很难,但如果横向比较,放眼全球,我们比美欧日韩印这些还是要好多了。现在这形势,就是全球比烂,谁先倒下谁被分尸,谁熬到最后谁就通吃。既然我们比其他主要经济体都能扛,他们都能苟,那我们也未必就苟不下去。

既然还能苟,为什么非要降息,放任汇率贬值和资金外逃?

仔细琢磨,我觉得其真实目的,很有可能是要抢别人的饭碗。

我们都知道,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年初时,无论是官方还是市场,都认为随着海外产业链恢复和通胀飙升,前两年火爆的出口估计今年会熄火,所以都把希望寄托到投资头上。官方当时也雄心勃勃的出台了一大票基建计划,并放松房地产调控引导楼市复苏,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结果一场外省疫情,直接打断了供应链,让全国经济陷入半停摆,后面断断续续的疫情,也使得基建始终无法形成实物工作量,房地产市场更是因此雪上加霜,复苏无望。而疫情的复发,又重挫了消费的信心,结果就是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都陷入瘫痪。

反而在年初时被普遍看衰的出口,却出人意料的凶猛,逐月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前7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相当于去年前9个月的1.13倍,前10个月的0.94倍。

这真是亮瞎了世人的狗眼!

为什么在全球经济转衰的大环境下,中国出口却如此之猛?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产业升级起到了效果。最典型的,新能源产业爆发,无论是国内的国产化新能源汽车对传统合资、进口汽车的替代,还是整条新能源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都极大的降低了零部件和政策进口,并促进了汽车出口——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将达近300万辆,超越德国位居全球次席。而国产芯片方面经过几年的积累也初见成效,1-7月芯片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2%。

而比产业升级更重要的因素,是俄乌战争的影响。俄乌战争改变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美国的经济制裁弄巧成拙,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对西方发起反击,并引发沙特的一众资源国跟随,直接导致了全球能源供需关系的扭曲和价格大涨。

而美系国家,尤其是德法日韩等生产国,在此过程中惨遭重创。毕竟他们都高度依赖外部能源供应——尤其是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俄罗斯掀桌子带动能源价格上涨,后果绝不仅仅是居民用不起电,更重要的是,能源紧缺价格大涨,更是大幅抬升了这帮中高端生产国的生产成本,让这些国家的产品严重丧失市场竞争力。

这就给中国可乘之机。这一次的能源通胀,受影响的主要是西方世界——毕竟是他们自己要制裁俄罗斯,不买它的石油天然气。至于中国,中国又没有制裁俄罗斯,所以不仅该买的照买不误,而且还能买额外的打折油。再加上中国在能源方面布局的早,不仅渠道来源多样化,而且都签了长协,国内的煤炭价格也被有效管控,所以在全球能源价格飙涨带动电价飙升的大环境下,中国工业用电价格一直保持稳定——这下优势就骤然凸显。一些原先由欧日韩等美系工业国占据的产业和市场份额,现在自然就转移到了中国手上。

中国的产业升级,外加西方的中高端工业体系破碎,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就是全球经济衰退、需求降低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产值反而创了新高——换句话说,我们吃掉了原本属于美欧日韩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个历史新高的顺差背后,也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产业升级类的中高端增速喜人,但传统低端产业出口滑坡严重——毕竟中高端是我们吃了欧日韩的份额,完美对冲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到了低端,就轮到东南亚、南亚携廉价劳动力和低环保优势来跟咱们竞争了,再叠加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滑在所难免。

由于中高端产品价值高,低端价值低,所以虽然低端出口下降,但体现在金额方面,我们顺差还是创了新高。但是,中高端产业的就业岗位需求远不如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这就造成一个严重问题——大量低端工人失业。而现在国内消费颓靡,基建地产不振,本来就业压力就很大,这时候如果制造业再不能有效吸纳就业,并创造间接就业,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并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就有必要降息。虽然低端产业本身对中国来说价值和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在解决就业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通过降息,减轻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压力,提振一下内部消费力,无论是对出口还是提振内需,都有一个阶段性的促进作用。

不过,降息的必要性,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低端就业。它同样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中高端站稳脚跟。

中高端升级,说白了就是抢欧日韩这些发达工业国的饭碗。现在欧日韩产业已经被高价能源整废了半条命,尤其是欧洲,工业体系正在快速瓦解——欧盟电费已经飙升到超过7元一度了,这个价格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再涨80%。

这么高的价格,哪家制造业扛得住?一向号称无国界的资本眼见大势不妙,正在加速将产业链外迁。

这个节骨眼,谁要是接过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