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美国货币史:美钞演变史 银行纸质黄金

2023-08-14 15:24:0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美国货币史:美钞演变史

在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的联合中央政权机构大陆会议批准发行不可兑现的“大陆币”( Continental Currency),目的是为筹集战争资金。“大陆币”是美国最早的由政府官方发行的、凭借政府强制力而流通的信用纸币(不可兑换为金银)。大陆币在短短几年间发行量巨大,而且很容易被伪造,很快就走上了“大幅贬值、一文不值”的死路。

▼图:1776年发行的“大陆币”,面值3美元,图片来源:coins.nd.edu

美国于1783年正式独立后,随后便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宪法赋予了美国(联邦)国会货币发行权的合法垄断地位。根据该宪法:国会负责“制造货币,确定了美国货币与外币的比值,明确定度量衡的标准;制定关于伪造证券和通货的罚则”;任何州政府“不得制造货币;不得发行信用券;不得将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时,没有允许让国会或联邦政府发行纸币,同时也禁止州政府发行纸币,这是因为宪法制定者们(美国的开国元老们)汲取了之前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币因滥发而造成严重通胀后果的教训。

银行券

不过,《1787年美国宪法》禁止政府发行纸币,但并未禁止银行机构发行银行券(banknote,银行券在流通中充当着纸币的功能)。

在1790年之前,美国仅有三家商业银行机构,其中包括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782年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在国会特许授权下成立的),该行在费城开业后就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券。

1791年,美国国会根据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提议,授权设立“第一合众国银行”(First Bank of the U.S.),给予其20年的特许权期间。

第一合众国银行成立后,很快就发行了自己的可兑现(可兑换为金银币)的银行券,以解决当时金属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该行在各主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到1805年时,已设立6个分支行),该行的银行券很快便在各州流通起来,成为一种全国性纸币。此外,第一合众国银行还负责代理收缴联邦税收,联邦税收也接受第一合众国银行的银行券支付。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遗留下来的大部分战争债务也是用该行的银行券支付的。

▼图:第一合众国银行于1801年发行的银行券,面值50美元,图片来源:coinpeople.com

第一合众国银行获国会批准设立后,各州的立法机构,也开始纷纷给一些商人颁发州立银行牌照(特许授权),州立银行随之兴立。这些州立银行也发行可兑现金银币的银行券,以补充流通中金属铸币的不足,并促进商业发展。到1811年时,美国已有88家银行机构,绝大多数都是州立银行,州立银行都可各自发行银行券。

▼图:肯塔基保险公司(Kentucky Insurance Company)于1814年时发行的100美元票据,在当时也当作纸币流通。图片来源:lexhistory.org

▼图:列克星敦北部银行(Northern Bank of Lexington)发行的银行券样本,始于1840年代。图片来源:lexhistory.org

早期的州立银行受监管程度低,许多州立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都超过了其金银储备。另外,由于印制技术的落后,当时还存在许多伪造银行券,都混杂在流通领域中,难以分辨。

州立银行券的流通还有一定地域限制或用途限制,无法和第一合众国银行券一样,在全国流通。而且,州立银行券的承兑性良莠不齐,不如第一合众国银行券的承兑性高(有充足的金银储备以供兑取)。

当时,第一合众国银行拥有美国大部分的白银,在1809-1811年间,该行的白银储备量大约是所有州立银行储备量的总和。由于坐拥大量的贵金属储备,第一合众国银行能很好地履行兑现义务,所以其银行券的信誉好,不仅被民间接受,也被各州立银行接受。第一合众国银行的银行券发行后,被许多州立银行作为存款储备,从而节省了金银币的使用(这实际上扩大了货币供应,满足了快速增长的货币需求)。

当时所有银行券都是非法定货币(非强制流通,可拒收,第一合众国银行券也是非法定货币),银行券全凭其发行机构的信誉而流通(银行券承兑性的好坏),人们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有些州立银行券承兑性较好,可按面值平价兑换成金银币;但有的州立银行券承兑性差,只能按面值折价兑换或无法兑换,这种情况下,银行券持有者只能自认损失。还有些州立银行因无法履行承兑义务而被迫倒闭。

另外,第一合众国银行在成立期间(1791-1811年)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有效抑制了州立银行随意滥发银行券的行为。

1811年,第一合众国银行特许权到期后终止营业,该行的银行券也被赎回,退出流通。随后,由于失去约束,州立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很快就引发高通胀,银行券大幅贬值。到1814年时,各州立银行既不承担兑现义务,又不按平价相互接受银行券(折价接受),州立银行券的信誉已经崩溃。

1814年的州立银行暂停兑现,再加上1812-1815年美国与英国的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会于1816年批准授权设立“第二合众国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S.),一是为战争筹资,二是解决州立银行券信誉崩溃问题,该行的特许期也是20年。

第二合众国银行照搬了第一合众国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很快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通的纸币,该行也充当着“准央行”的角色,是各州立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该行在各州设立了29个分行,其定期向州立银行兑现金银币,以保持各州立银行稳定发行银行券。

在1816-1832年间,人们对银行券信心重新增强,银行券流通回到稳定局面,各州立银行券的折价接受问题也消除了。

1832年,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否决了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特许期延期。183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特许权到期,该行转为了一家州立银行(后在1841年破产)。美国随之失去了这个“准央行”机构。

美国的银行业也在这一时期发生深刻变化,从1837年起,美国开始推行起自由银行制度(联邦政府放弃了对银行体系的集中管理,将银行的审批和监管都交给各州自行负责,银行设立门槛变得十分宽松),各州立银行数量井喷式爆发,银行券的种类和数量也变得日益繁多。

由于没有一个“准央行”机构的约束,银行券再度被滥发,并诱发了1837年挤兑危机(人们对纸币信心下降,纷纷拿着银行券到银行挤兑金银币),并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四年(1839-1843年)的经济大萧条。

因而,自1836年后,美国的州立银行券发行回到了“百花齐放、毫无约束”的局面,银行券的流通陷入到长期混乱之中,一直持续到内战时期。到1860年时,美国有超过1500家州立银行在发行各自的银行券,每个银行都有好几种不同面额的银行券,而且,银行券一直存在被伪造的现象,假券盛行。

绿钞和国民银行券

美国内战(1861-1864年)是美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也是美国货币史的重要节点。美国内战时期诞生的两类纸币——绿钞(Greenback)和国民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是美国法定纸币的历史开端,也可以说是现代“美钞(美元钞票)”的起源。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为了筹集战争资金,美国国会1862年2月通过《法定货币法案》(Legal Tender Act),授权时任财政部长萨蒙·波特兰·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发行1.5亿美元的不可兑现(不能兑换成金银)、纯靠联邦政府信用支撑的“绿钞”( U.S. notes或Greenback)。1862-1864年间,为支付战争费用,林肯政府被迫三次发行绿钞,总额达4.5亿美元,数额非常大,几乎占到内战时货币供给总量的一半。

▼图:1862年时林肯政府财政部发行的U.S. notes,面值1美元,正面印有时任财政部长蔡斯的头像;背面写有“this note is a legal tender”(这张纸票是法定货币),由于这种纸币的背面是绿色墨水印制的,因而也被称为“绿钞”或“绿背”(Greenback)。图片来源:WIKI百科。

“绿钞”被赋予法定货币地位(强制流通、不得拒收),是美国最早的法定纸币(内战之前,被国会赋予法定货币的只有金属铸币,各类银行券均非法定货币)。另外,“绿钞”也是继“大陆币”之后,第二个由政府官方发行的、单凭政府信用而流通的不可兑现纸币。绿钞自发行后,便长期成为了美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到1862年底时,战争规模已经扩大化,林肯政府需要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