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谭雅玲:美国未来通胀压力很大,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加快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照片大全视频

2023-08-15 10:41:4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谭雅玲:美国未来通胀压力很大,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加快

最后就是时机不当,这和中国外贸企业的基本规律和周期有关系。人民币在第二季度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四月份开始贬值。实际上,企业的账期基本上是在下半年开启。换句话说,七月份和八月份是企业账期收款最多、最敏感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对接企业的账期,似乎时机也是不妥当的。

综上所述,时机不妥当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一点就是特别值得质疑的。如果从主观的角度来考虑,中国是以我为主,就是根据我的经济需要,根据我的时间点,或者根据我政策的考量,来做价格或者汇率水平的选择。但是以我为主被破坏了,现在并不是以我为主。政策本身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但离岸人民币汇率在带动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在走,而离岸的价格受制于美元。美元升值,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离岸的动作可能会更快一些。

我们前期强调的是中性管理,就是不赌行情,不是升值我就悲观,贬值我就乐观,中性管理需要企业做一个长期的规划,做一个具体的安排,这样面对汇率的时候,应对起来可能会比较自如。从主观的角度来看,不太适宜的就是双边波动是我们的基本取向,但是双边波动不是大起大落。国内一般的消费者对汇率的感觉不会特别直接,外贸企业对汇率的感觉应该是最直接的。而外贸企业所表达的就是,汇率可以波动,他们可以承受波动,但是不要大起大落。

而这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完全违背了我们的原则,因为第一人民币是中国的本币,第二中国的外汇市场没有开放。我们只有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其规模、速度、效果都不能与国际上真正的外汇市场相比。所以中国的汇率机制还是一个窄幅调节,没有那么大的跨度。但是这一轮的人民币升值速度是非常快的,2000点的波动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对整个的政策,对整个的市场和企业家来讲都是十分不妥的。

客观原因是怎么造成的?主要还是海外的局势,尤其是商品价格上涨比较明确的倾向,使得货币基金的规模转场到商品基金,这样可能就对商品价格的刺激性比较强,而对货币本身的压制性也比较明显。所以不仅是人民币在贬值,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都在贬值,甚至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也在贬值。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货币也在贬值。

发达国家的货币贬值可能更蹊跷一点,像商品货币加拿大元、新西兰元,它们都有加息的举措,而加息的举措超出了25个点的预计,达到了50个点,应该刺激货币升值。再加上商品货币加拿大元背后应该和石油有关,而新西兰可能是与畜牧业或者农业有关,现在的粮食、农业产品涨得也很快,但是这两个货币都没有升值,反而贬值是超出预期的。

由于这些蹊跷的表现,美元不得已升值。美元的策略到底是在做一种什么样的准备?美元指数从2023年5月13日的105下滑到 2023年5月23日的102。前期美元的不得已升值,实际上的意图还是为美元贬值在做准备。整个的市场水平波动背后的技术策略,和国家政策和主张的宗旨,对汇率的影响是最关键的。但是谁有能力可以做到这样的一种局面?我们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海外的投机因素,对整个货币走势和商品走势的推波助澜形成了倒挂的局面,它符合逻辑,但是不符合现在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的基本态势,它是非理性的一种现象,是投机赚钱和短期赌博的一种现象,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加息。因为,第一美联储已经加了75个点,第二它未来加息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加快。美东时间5月25日下午2点,美联储公布了5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会议(即FOMC议息会议)会议纪要。纪要显示,美联储认为需要在6月和7月的议息会议上分别再次加息50个基点。这样就会使美元的基准利率接近2%。FOMC议息会议一年有八次例会,接下来还有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例会,它还会有加息的举措。但是加息加到什么程度,现在来看是不确定的。

当然市场在炒作美国的通货膨胀,在炒作美国经济衰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性是非常突出的。因为美国的通胀从2023年3月的8.5%下滑至4月的8.3%,通胀并没有消退,美国未来的通胀压力还会很大。所以美联储加息和美国通胀的下降形成的逻辑关系,(通胀)不是推低了美联储加息的可能,而是推高了美联储加息的可能。

那我们就要判断,美国未来的通胀到底是高还是低。通过石油价格的预测,我们应该看得比较清楚。今年年初的石油价格是78美元一桶,到了俄乌战争的时候,最高的价格走到了将近140美元一桶,现在(2023年5月)迂回在110美元左右一桶。从这个角度去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减少,还会上升。因为美国投行预测,2023年年底之前,石油会上到150美元到160美元一桶。世界银行预测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有40%的上涨空间。这些可能都是助推通货膨胀非常重要的诱因,所以美联储加息的节奏还是有可能加快的。

因为美国的官方,包括总统、财政部长,包括美联储主席都在评论,美联储加息加晚了。而美国现在应对的主要问题应该是通货膨胀,而不是经济衰退。实际上,市场舆论所说的经济衰退,是十二个月以后的事情,为什么在当下发酵得非常严重?还是在为美元贬值在做舆论的造势和操作上的空间。从这些角度来看,舆情有侧重的这种导向,可能还是要实现美国货币政策的战略,美国货币政策的宗旨。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

目前,市场对美国的评论过于低级,过于调侃,而没有透过现象去看清美国的本质。我们看清美国的本质并不是吹捧美国,而是通过美国的真实性让我们了解它政策的意向,尤其是通过美国的现实,让我们发现它的对外策略和战术可能给别的国家,包括中国带来的风险。看不懂别人,就看不清自己,看透了别人才能看懂自己,这个逻辑一点错误都没有。

但是并不见得说美国好,就一定是吹捧美国。由于专业深度和市场经历的差异,大家看美国方向的论点和它的层级是有很大的差别。专业经历比较长的,一直在跟踪美国的个人和机构可能看得比较透,其他人可能并不了解美国的逻辑。因为美国的逻辑是超出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从这一点去看,美国的焦点和热点,应该是对全世界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美国策略的前瞻性,超前性,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美国做事的风格绝不是眼前对眼前,它一定是提前设计、提前规划,所以它有备而来,包括通货膨胀,包括加息,包括美国经济的应对,包括美国股市和债市的应对。

更何况客观环境的现实,中美关系处在调整期、调和期和商榷期,中美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化掉,而中美之间的竞争性现在已经远大于合作性。有人认为,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舒缓了。因为美国的压力很大,美国的困难很大,美国可能会取消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关税。这一点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论证?

中国出口美国是不是需要有订单?但是现在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几乎没有订单。所以,从这个角度,取消出口关税对中国到底有多大意义?这是要慎重考虑的。美国人绝不干赔本的买卖,它之所以可能取消中国出口美国的关税,是为了舒缓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因为大家都知道,中美之间有矛盾,但是美国需要中国的产品,尽管东南亚国家可以替代中国,但是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产品的多样化、合适的价格和产品的精致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跟中国相提并论。所以像越南、柬埔寨、印度,它们最近的出口很好,但是与中国出口的总规模相比,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总需求相比,中国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从这个角度去看,中美之间还是存在着竞争逻辑的。

如果企业手里没有美元,没有收款,这时候人民币的贬值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毫无意义。所以四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下降,这里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唯一可以追寻到的一个原因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出口创汇,外贸企业赚到了美元卖给国家换成人民币。而4月中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大量订单转向东南亚,4月出口增速只有3.9%。所以我们看行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针对自己的出口数字,去对标它未来的表现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从条件的角度来讲是特别不适宜的。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突然逆转,对企业来讲是毫无防备的。因为年初到现在,人民币都是偏升值的倾向,全年基调的评论应该是6.4元到6.5元。尽管我也预测有6.7元到6.9元的可能,但是我是少数派,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