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2023H1:中国ETF市场回顾 期货基金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2023-08-16 01:50:15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2023H1:中国ETF市场回顾

1.1. 整体分析:总规模突破9000亿元,新发数量超2023年全年

自2015年以来,ETF的数量与规模始终保持稳步上升,市场总规模突破9000亿元。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市场共有484只ETF,总规模9139.0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增加了133只ETF,规模增加645.41亿元。

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有2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41只ETF,超过2023年全年总的发行数量;新发ETF合计发行份额1027.67亿份,低于2023年全年的发行水平。

1.2. 细分分析:股票型ETF占据绝对优势,跨境型ETF迎来明显增长

股票型ETF起步最早,相较于其他资产类别的ETF,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从投资范围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市场共有417只股票型ETF,合计管理规模8002.01亿元;有37只跨境型ETF,合计管理规模700.13亿元;有14只商品型ETF,合计管理规模259.08亿元;有16只债券型ETF,合计管理规模177.82亿元。其中,股票型ETF的数量和规模在全部ETF中的占比分别为86.16%和87.56%。

跨境型ETF迎来明显增长。从历年新发ETF来看,在数量方面,历年新发ETF仍以股票型ETF为主,仅2023年上半年发行的股票型ETF数量就已超过2023年全年;债券型ETF、商品型ETF和跨境型ETF的起步均较晚,债券型ETF和商品型ETF今年以来并无新发产品;跨境型ETF今年共新增13只,超过去两年发行数量的总和。在发行份额方面,2023年上半年,股票型ETF的发行份额为875.52亿份,暂未超过过去两年;跨境型ETF的发行份额相较于2023年增加275.34%。

1.2.1. 股票型ETF:近年新发ETF以主题指数ETF为主

股票型ETF的数量和规模主要由规模指数ETF和主题指数ETF贡献。股票型ETF分类方法:在Wind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将在不同类别中同时出现的ETF根据标的指数重新进行划分。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在股票型ETF中主题指数ETF和规模指数ETF的数量分别为200只和130只,均超过百只,占比分别为47.96%和31.18%。从基金规模来看,规模指数ETF、主题指数ETF和行业指数ETF的基金规模均超过千亿,占比分别为48.62%、30.46%和18.91%。

从历年新发ETF来看,在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新发ETF主要以主题指数ETF为主,2023年以来,新增87只主题指数ETF;其次发行数量最多的为行业指数ETF,共17只;仅主题指数ETF和行业指数ETF的新发数量就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新发ETF数量;风格指数ETF已连续一年半没有新发产品。在发行份额方面,除规模指数ETF的发行份额相较于2023年有所增加,其他类型的ETF发行份额均有所减少。

2. ETF表现回顾

2.1. ETF业绩表现:股票型ETF收益表现最好,新能源、半导体涨幅居前

回顾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整体呈现向上趋势,截至2023年6月30日,万得全A上涨5.45%。在股票方面,不同指数的表现有所分化,上半年沪深300指数涨幅0.24%,表现弱于涨幅17.22%和14.01%的创业板和科创50指数;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5.86%;在债券方面,中债-新综合指数上涨2.14%;在商品方面,南华商品指数上涨15.89%。

根据投资范围来看,2023年上半年股票型ETF的平均收益率为6.96%,表现优于跨境型ETF、债券型ETF和商品型ETF。商品型ETF中能源化工ETF和大成有色金属期货指数ETF均有不错表现,但受黄金相关ETF下跌影响,商品型ETF的平均收益率为-2.33%。从股票型ETF的细分类别来看,策略指数ETF和主题指数ETF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7.93%和7.56%,均高于股票型ETF;风格指数ETF的表现较弱,平均收益率为3.03%。

2023年上半年涨幅前十的ETF中有9只股票型ETF和一只商品型ETF,涨幅均超25%;跌幅前十的ETF中均为股票型ETF,跌幅均超8%。具体到产品所处赛道来看,涨幅前十的产品中有3只ETF覆盖新能源板块;有2只ETF与半导体相关,受益于政策推动、产能供给受限以及供应链的国产替代;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ETF和招商创业板大盘ETF的标的指数均以创业板为样本空间进行个股优选,业绩表现相比于创业板指更胜一筹。跌幅前十的产品均位于非银和军工板块,其他相关产品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ETF市场活跃度:商品型ETF流动性最好,交投热度最高

根据过去一个季度日均成交额均值(简称“日均成交额”)和过去一个季度换手率均值(简称“日均换手率”)分析各细分类别ETF的流动性和交投热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单个ETF过去一个季度的日均成交额和过去一个季度的日均换手率,根据细分类别进行加总后除以各类别中的ETF数量得到均值。从日均成交额来看,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品型ETF的流动性优于其他类别ETF;除债券ETF的日均成交额环比增加13.20%外,其他类别ETF的日均成交额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均有所下降。其中,跨境型ETF和股票型ETF的日均成交额下降最为显著,分别环比下降48.46%、35.07%。在日均换手率方面,商品型ETF的交投热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类别ETF;债券ETF和主题指数ETF的交投热度有所上升,日均换手率分别环比增加27.74%、5.41%;跨境型ETF的交投热度下降的最为明显,日均换手率环比下降38.54%。

3. 市场格局

3.1. 管理人格局:CR3和CR5微升,华夏基金居全市场ETF管理人首位

根据ETF管理人的基金管理规模统计ETF管理人的集中度,计算方法:ETF基金规模最大的n家公司ETF管理规模占全市场ETF规模的比例。从ETF管理人集中度来看,截至2023年二季度,CR3、CR5、CR10分别为42.18%、58.47%、79.48%,相较于2023年,CR3和CR5微升,CR10微降,变化不大。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场ETF管理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别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华夏基金以1968.95亿元的基金规模位居市场首位,并远超第二名。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在2023年上半年不断发力,基金规模分别增长29.36%、20.28%,反超国泰基金位列二、三名。另外,易方达基金现已成为除华夏基金外第二家ETF基金规模过千亿的ETF管理人。

从市占率来看,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在TOP10 ETF管理人中共有4家基金公司的市占率相较于2023年末有所上升,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和华宝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的市占率提升超1%,在2023年二季度末的市占率分别为11.11%、9.53%。

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市占率的提升均离不开已有的明星产品。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中概互联网ETF和科创板50ETF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带来了142.28亿元和48.71亿元的规模增量;华泰柏瑞旗下规模增量前三的ETF产品分别为华泰柏瑞红利ETF、港股通50ETF和沪深300ETF,均为已有的支柱型产品,规模增量分别为65.49亿元、47.55亿元和26.16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发ETF也功不可没,为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的市占率提升续力。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新发ETF科创创业提供了超30亿元的规模增量,生物科技和恒生科技30ETF均提供了超10亿的规模增量。华泰柏瑞基金除规模增量TOP3的ETF为原有产品外,其他7只ETF均为2023年上半年的新发产品。

3.2. 产品格局:新增3只百亿ETF,中概互联网ETF规模增速超250%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超过百亿的ETF共有21只,合计基金规模为4561.34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在数量上新增了3只百亿ETF,在基金规模方面增加了347.09亿元,头部ETF规模集中度仍有略微提升。

在基金规模前十的ETF中,根据投资范围来看,前十大ETF中有9只股票型ETF和1只跨境ETF。对比过去两年,有7只产品的基金规模始终稳居市场前十,其中华夏上证50ETF自2015年以来稳居全市场首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自2023年以来位列全市场第二;首次进入前十行列的ETF有2只,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基金规模增速分别为61.40%和256.79%。我国互联网巨头大多选择海外上市,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投资海外市场的门槛较高,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覆盖海内外知名中国互联网企业,同时投资门槛低,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具有高性价比的海外互联网投资渠道。这也是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能够在半年时间内跃升至头部ETF行列的主要原因。

在规模增长前十大ETF中包括3只跨境型ETF、6只股票型ETF和1只债券型ETF,规模增速均超过100%。今年年初,受益于中美政治关系有望好转、流动性宽松、全球经济复苏、港股估值偏低以及中概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港股吸引力增加,使得千亿资金南下掘金,港股相关ETF成为了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方式。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和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50ETF受益于这波南向热潮规模均有明显增长,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50ETF的基金规模更是从6.39亿元跃升至53.94亿元,规模增长了743.89%。基于投资者对医疗和军工的看好以及市场行情的驱动,华宝中证医疗ETF、易方达中证军工ETF和广发中证军工ETF也大幅度的规模增长,分别为344.86%、190.13%和131.05%。国泰中证钢铁ETF则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迎来规模增长。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ETF作为smart beta产品,其规模的增长也有助于投资者对smart beta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