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行为金融学系列文章之10:卖出和买入的行为偏差 基金的买入的盈利模式

2023-08-17 10:04:44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行为金融学系列文章之10:卖出和买入的行为偏差

普遍存在的处置效应

请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手中有一只盈利的股票、一只亏损的股票,急需钱用,必须变现一只股票,你会变现哪一只呢?

你可能会变现盈利的那一只吧?不光你会这么做,大多数人也都会这么做。

行为金融学家泰伦斯·欧迪恩在1998年的时候分析了美国一家大型券商10000个投资者的账户数据,他们测算了投资者们实现浮盈的比例和实现浮亏的比例,通过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发现:

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

这个现象其实并不稀罕,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处置效应”,指的就是投资者不愿意以低于购买价格出售资产的现象。

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售盈持亏”。这是行为经济学家赫舍·谢弗里和他的合作者梅尔·斯塔曼早在1985年就提出来的。

售盈而持亏不对吗?

有人可能会问,售盈而持亏,这种做法难道不对吗?毕竟现在亏损的,未来还有可能上涨啊?

我们可以通过交易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来检验这个投资决定是否正确。

还是回到上面那个测算,欧迪恩检验后发现:

在投资者们交易之后的84个交易日,也就是4个月后,被投资者卖出的盈利股票仍然在盈利,被投资者留在手中亏损的股票仍然在亏损。

在交易之后的252个交易日,也就是1个交易年后,被投资者卖出的盈利股票仍然在盈利,被投资者留在手中亏损的股票还是在亏损。

在交易之后的504个交易日,也就是2个交易年后,被投资者卖出的盈利股票和留在手中亏损的股票都转为盈利了,但仍然是被卖出的盈利的股票赚钱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