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个人系公募调查:金融大佬“再创业”,路在何方 信托和基金的异同点分析

2023-08-21 08:46:1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个人系公募调查:金融大佬“再创业”,路在何方

2023年,公募行业风云变幻。

春节以来,市场将结构性行情演绎到极致,各大排行榜变动频繁,部分明星基金业绩出现大幅调整,甚至跑不过同期市场指数的表现。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增长,曾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并一度突破24万亿元。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6日,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51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3.90万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顶级大佬的选择也出现了分歧。

近日,兴全基金正式发布公告,董承非卸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增聘谢治宇和董理为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童兰共同管理;兴全新视野基金则由乔迁接任管理。

董承非以稳健的投资风格闻名,被称为“基金界郭靖”。公开数据显示,董承非从业18年,担任基金经理近15年,任职期间基金获奖次数高达24次。

对于他的“下一站”,市场的主流猜测是“奔私”。所谓的“奔私”,即投奔私募。

与此同时,亦有公募大佬摩拳擦掌,意欲以“创业”的方式征战公募江湖。

9月底,“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泉果基金设立申请获证监会反馈意见。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现“东证资管”)前董事长王国斌和东证资管前总经理任莉这两位在资管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现身股东名单之列,引发市场关注。

这其实是王国斌的一次公转私、再转回公的历程。

2016年,王国斌离任东方红资管董事长一职,创办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君和资本。5年后的今天,其又与从东证资管总经理一职离任的任莉合作,创办了泉果基金。

王国斌并不是个例!

继私募后,“个人系”公募成为了明星级大佬离开老东家后“再出发”的新阵地。

比如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傅鹏博,堪称国内价值投资的标杆人物;鹏扬基金的范勇宏,曾一手创立了华夏基金,在业内一直有“行业教父”美誉。

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兴起的“个人系”公募,到现在为止(截至10月26日)已获批成立了23家。除尚正基金、易米基金和兴合基金在去年成立后仍未发行产品外,其余20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资产规模总计已达到4596.55亿元。

但行业竞争激烈,“个人系”公募,尽管业内大佬云集,目前在发展上仍面临着个体分化的格局。

单以管理规模这一指标来看,23家“个人系”公募中,有人管理规模已达千亿,有人管理规模尚不足1亿。

本篇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个人系”公募,试图在和私募发展规律的对比中,发掘造成“个人系”公募分化格局的共性特点。

创业新阵地

2013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证监会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请示》一文,该文第一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可作为主要股东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2014年6月,证监会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专业人士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得到了明确的鼓励。

2015年2月,泓德基金获得了证监会的批文,核准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成立初期,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王德晓作为自然人大股东持股26%;2018年经历了一轮股权变更后,泓德基金注册资本增资到1.43亿元,王德晓的持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上升到45.7%。

泓德基金拉开了“个人系”公募的大幕,王德晓的从业经历也成了典型样本。

公开资料显示,王德晓曾任阳光保险副董事长、阳光资管董事长兼总经理。而泓德基金成立的那一年,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这之后,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