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乘风破浪会有时 券商信托基金排名

2023-08-21 12:27:35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乘风破浪会有时

来源:雪球App,作者: 华宝财富魔方,(https://xueqiu.com/2598256636/217765340)

分析师:徐丰羽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7110001

Part 1

业态:资管新规收官之年,券商资管转型成效显著

    2018年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资管新规》”),资管行业纲领性文件最终落地,100万亿大资管行业开启净值化时代,资管行业各子行业重回同一起跑线,逐步回归投资本质。2023年12月31日,资管新规正式收官,整改期间资管行业影子银行风险有序化解,非标类产品加速萎缩,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标准化产品快速发展。券商资管在上一轮金融宽松的浪潮中,因承担银行、信托等机构的通道角色迎来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催生了期限错配、风险积聚等问题,因此券商资管也是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2023年末,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压降至4.04万亿,相较2018年一季度末降低71.31%,行业主动管理成效显著,业务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末,券商资管规模9.94万亿,行业实现资管业务收入317.86亿元,同比增加6.09%,资管业务收入占行业比重6.33%,较2023年下降5.29%。

1.1. 政策回顾:监管拼图补齐,资管新规平稳收官

    2018年《资管新规》的颁布后,各资产管理子行业相继颁布相关政策,资管行业监管拼图不断补齐,框架日渐完善。券商资管监管方面,2018年10月,证监会颁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券商资管监管规则细化;2023年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MOM类组合基金迎来规范性指引;2023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一参一控”放松至“一参一控一牌”,券商进军公募基金领域进程加速。2023年,券商资管政策层面相对平静,行业依然延续主动管理转型的主基调,通道业务规模不断压缩,公募化转型成为券商资管的一大发展趋势。

1.2.私募业务:资管结构持续优化,头部券商领跑主动管理转型

    2023年是资管新规的收官之年,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转型提速。截止2023年末,券商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9.94万亿,同比降低1.87%,相对2023年末降低17.14%。券商资管规模压降的是其中的“水分”: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收缩明显,2023年底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仅4.04万亿,同比下降31.80%;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同比上升74.52%至3.65万亿,规模占比由21%上升至37%。由此可见,在《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的指引下,券商资管去通道效果显著,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头部券商资管领跑私募主动管理转型赛道,中小型券商资管亦有表现。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有可比数据的券商资管中,管理资产规模排名前19位的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在2023年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亮点纷呈:(1)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银证券、广发资管、光大资管5家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提升超千亿,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银证券主动管理规模分别增加6142.88亿、3815.96亿、3296.85亿。(2)2023年,头部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占比均有明显提升,中银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资管占比提升程度较高。(3)财通证券、五矿证券、国金证券和平安证券主动管理规模在2023年进入前20。(4)2023年,国联证券主动管理规模644.25亿,首次进入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前20位。

    银行委外是券商资管重要资金来源。2023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中信证券、中银证券等券商,抓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新机遇,与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私行合作取得新进展,夯实机构业务服务能力。以银行系券商中银证券为例,以往中银证券较为依赖通道业务,2023年,“固收+”产品规模激增,中银证券发挥固收投资优势,加大机构合作力度,以固收优势为基础,将产品范围伸至固收+、量化以及主动权益投资策略,2023年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大幅增加至68.79%(2023年仅为19.94%)。

1.3.公募业务:新发基金环比下降,大集合转型提速

    2023年,财富管理行业蓬勃发展,公募基金年内新发份额仍维持高位,全年新发份额2.96亿份,相较历史上公募基金新发份额最高的2023年仅降低4.23%,仍然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券商资管全年新发590.34亿份,相较2023年下降44.37%。

    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转型过渡期到期。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定义为发行人数大于200人的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但2013年新《基金法》将投资者超过200人的集合资管计划认定为公募基金,且证监会规定不得新设大集合产品,存量大集合便陷入了“非公非私”的尴尬境地。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转型过渡期同《资管新规》,于2023年底结束。根据证监会2018年11月30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过渡期满后,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可以将大集合转变为公募基金,未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需要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或就该大集合产品向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

    2023年,券商资管大集合改造明显提速,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共有83只资管计划完成公募化改造,规模超过900亿(2023年12月31日)。2023年8月,第一只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东方红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准变更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截至2023年末共有125只资管计划参照公募基金完成大集合改造。

Part 2

现状:2023年券商资管数据统计

2.1.规模统计:通道业务持续收缩,券商资管积极拥抱主动管理

    2023年,《资管新规》正式收官,行业净值化转型全面推进,券商资管延续《资管新规》“去通道”精神,单一资管业务规模持续收缩。截至2023年末,券商资管总规模9.94万亿,同比降低1.87%。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降至4.04万亿,同比降低31.8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上升至3.65万亿,同比大增74.52%;近年来规模高速增长的资产支持计划规模达到2.25万亿,同比上升6.45%,增速有所放缓。由此可见,资管新规收官之年,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力度加大,行业延续从严监管态势,正本清源,进一步回归投资本质。

    从2023年全年存量规模来看,券商资管总规模维持收缩趋势不变;分业务类型来看,由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压力,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在2023年Q4规模显著缩水,环比降低17.33%;集合资产管理计划Q3规模提升幅度较大,环比增加22.07%。

2.2.发行统计: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占比不断上升

    从2023年全年发行份额上看,券商资管在1月、3月以及7月出现发行高峰,相对上证指数的表现来说有一定滞后型;2023年下半年,A股市场交易情绪高涨,日均股基交易额维持万亿以上,但券商资管发行热情在下半年较低,9月发行断崖式下跌。

    根据Wind分类,2023年券商资管新发集合理财产品仍以债券型基金为主,近年来由于权益市场表现亮眼,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占比不断上升。2023年,券商资管新发股票型基金55.75亿份,同比降低6.41%。

    从历年发行规模来看,2023年,券商资管共发行3574只集合理财产品,同比下降35.83%;发行份额700.67亿份,同比下降26.29%,相对于《资管新规》落地前2016年巅峰时期下降80.65%。

    回顾2009年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2011年以前券商集合理财还处于萌芽期,每年发行不超过100只,进入2011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只数首次突破了100大关。随后的2012年集合理财发行数量即呈现了飞速增长,新发数量环比2011年增长了100%。2013年,在政策红利的催化下,新发产品数量呈现“火箭式”激增,达到2000只。伴随着新发产品数量的提升,集合理财发行份额同样一路上扬。在经历2011年发行份额略微下降后,2012年和2013年新发产品份额同只数出现了飞速增长。2014年新发产品的份额下降,2015年新发份额再次迅速增加,达到3513亿份。2016年-2023年,券商集合计划发行份额连续六年下降。

2.3.业绩统计:股票型产品业绩表现较好

    本次我们选取了Wind公布成立以来收益率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母基金(成立满一年)进行统计,纳入统计样本的共有1850只。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布收益率且成立满一年的集合理财产品在2023年的算数平均收益率为6.69%,业绩表现好于上证综指全年4.80%的表现。在公布业绩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2023年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总共有1680只,占比达到91%。负收益的共有170只,占比9%,逊于券商资管产品2023年的表现。

    具体来看,2023年,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全年上涨4.80%,结构牛行情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现较为亮眼,2023年平均收益达到18.54%和7.65%(2023年分别上涨43.07%和27.55%)。其次是FOF型产品,197只有数据可查的FOF产品(成立满一年)2023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6.44%。2023年,债券型基金2023年平均收益率6.05%,好于2023年5.10%的表现。

    从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来看,2023年收益率较高的前十只产品均为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其中股票型产品四只,混合型产品六只,收益率分布在89%-303%之间。招商资管的“招商资管华锐精密科创板战略配售”产品表现较好,该款股票型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302.85%。

Part 3

展望:券商“大资管”业务赋予行业业绩增长新动能

3.1.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新纪元

    2023年,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逐渐复苏,我国坚持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工作,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都居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GDP同比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十四五”规划以及第二个百年目标取得了稳健开局。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反复、房地产及碳减排政策调控、金融严监管常态化、平台经济治理等事件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正如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稳字当头”成为贯穿2023年的政策主线。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切换。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自1990年沪深交易所建立起,资本市场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革新,在扩大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股债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社会融资结构逐步改善、金融产品种类日益多元化、对外开放政策渐次落地,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及跨越式发展,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2018年,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三年的防范风险的“强监管”时期后,进入了改革新篇章: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一时期,伴随着股票质押风险的不断暴露,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多项维稳政策出台,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了新高度,“高质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发展目标。2023年9月,深改“12”条落地,开启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新证券法》于2023年3月正式实施,奠定了本轮改革的法治保障;科创板与创业板共同施行注册制,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再融资与并购重组要求放松,新三板改革全面启动;对外开放步伐坚定有力,为行业引入活水。

    2023年,海外疫情反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一行两会等部委发布一系列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作用已成为共识。具体来看,《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通过顶层设计落实违法犯罪法律法规,为资本市场改革保驾护航;北交所横空出世,与沪深交易所实现功能互补,共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交所合并主板与中小板,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存量改革,退市制度与询价新规再次修订,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深化。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表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全面注册制”,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随后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A股“全面注册制”时代即将开启,资本市场改革也将站上新高度。

    伴随改革的深化和基础制度建设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总体来看,注册制的实施、退市制度及询价新规的修订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氛围的形成,为A股优质的上市企业保驾护航。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则为A股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降低股票的波动率,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价值投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即将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资产管理行业的底层权益优质资产不断扩容,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开启了大资管行业100万亿金融资产的大迁徙时代,对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23年末,历时三年半的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保本”“刚兑”正式成为过去时,理财子公司快速崛起,公募基金迎来黄金时代,净值化、标准化成为行业新标签,资产管理行业逐步回归投资本质,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三年半过渡期不仅是整个资管体系的重塑过程,同样也是居民投资理念的重构过程。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财富快速积累。国家顶层设计定调“房住不炒”,居民可投资资产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迁移,资产配置需求转型多元化,破刚兑背景下标准化权益资产的吸引力水涨船高。政策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从资产端为资产管理行业供给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