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 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2023-08-23 21:47:1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下”的意思和下一句是什么?

云在青天水在瓶,意思是: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原文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典故:《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译文: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含义

一个意思是万物各有各的去处,另一个意思是比喻差距之大无交集的可能。云飘在天上,水只能呆在瓶中,这就必然导致不同的眼界,不同的行为作风。同一类的事物,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行为做风。一切自有它们的归宿、来源和本性,性命相合,各归其所。如果硬将不同层次的事搅在一起,或用世俗功利要求,必然要混乱失望的。另一含义:在青天的云,和在瓶中的水本是一物。只是形态不同。这就说明:你是什么样的形态修为,就决定了你在什么位置。又或者,你不以在瓶悲,以平常心态对待。而这种心态,其实也是一种修为。扩展资料:青天之上永远是白云。现实中的人们却因为成长而慢慢丢弃了原本属于我们的白云。《皇帝的新装》中所有的成年人都在吹捧着没穿衣服的皇帝,只有一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孩说出了真相,童话告诉我们真理掌握在孩子手里。这也许是我们成长的悲哀。所幸瑕疵毕竟瑕疵,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这些瑕疵而变得丑陋。在这个美丽世界的天空下中始终飘浮着纯洁的云。海水有着咸咸的味道,到了瓶子里,依然味道不变,色不变,我们依然能透过瓶子看到大海的影子,虽然海已经浓缩了。瓶中的水依然名叫海水。无论富贵,无论贫穷,无论童颜,无论鹤发,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颗追求爱的心。君不见少女含羞走,只为心仪的少年有一双含笑的眼。君不见鹤发相依走过漫漫长路的伴侣,只为了一句不离不弃的誓言。贫穷时没丢了穷人的自尊,没丢了一颗上进的心。富贵时没忘了穷人的泪,没忘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渴望美的眼。位低时拥有平常心,淡泊名利。位高时无愧良心,无愧生养的亲人。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它有两个意思:1、一个意思是万物各有各的去处。云飘在天上,水只能呆在瓶中,这就必然导致不同的眼界,不同的行为作风。 同一类的事物,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行为做风。 一切自有它们的归宿、来源和本性,性命相合,各归其所。如果硬将不同层次的事搅在一起,或用世俗功利要求,必然要混乱失望的。2、另一个意思是比喻差距之大无交集的可能。在青天的云,和在瓶中的水本是一物。只是形态不同。这就说明你是什么样的形态修为,就决定了你在什么位置。又或者,你不以在瓶悲,以平常心态对待。而这种心态,其实也是一种修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李翱是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当时任湖南澧州刺史,药山唯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唯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他也是不顾。李翱性急,见了很不了然,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就出。这时唯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唯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唯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了这首诗赠唯俨禅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出自一个佛学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只要领悟,就不算太迟。李翱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出自一个佛学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只要领悟,就不算太迟。李翱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原文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

“云在青天水在瓶”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意境?

表示两个人离的很近,却始终不能在一起,咫尺天涯. 就像云朵离天空再近也不能在一起,水装在瓶子里,能看见却不能碰触到……

“云在青天水在瓶”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出自:《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作者李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原文全文: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原文赏析: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扩展资料:原文译文: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多么淡泊高远的境界啊!而我们,处于世俗的红尘当中,一些欲望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要做到淡薄高远,必须渐渐消除欲望,到最后,才能真正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李翱得到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潇洒作云,恬静作水,淡泊名利,修身正道。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药山禅师简单的七个字蕴涵着两层意思:一、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能够保持洁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云在青霄水在瓶,原文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拓展资料: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唐代: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释义:药山的高僧修炼了一身好功夫,体型像飞鹤一般,经常在松树下读经书。我亲自去拜见高僧,高僧却对我不予理会,只说了一句“云在青霄水在瓶”。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非常惬意,此处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有时高僧会登上山峰,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云在青天水在瓶”何解

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

李翱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俨俗姓寒,年十七出家,初事惠照禅师,后谒石头希迁,密证心法,得其衣钵,住澧州药山,大畅禅风。当时李翱任朗州刺史,仰慕其名,乃入山谒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了他们的这次会见:“(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又据《五灯会元》卷五,惟俨示法的方法大致上是这样的:“问:‘学人有疑,请师决。’师曰:‘待上堂时来,与阇黎决疑。’至晚,上堂众集,师曰:‘今日请决疑,上座在甚么处?’”其僧出众而立。师下禅床,把住曰:‘大众,这僧有疑。’便与一推,却归方丈。”竟以不言为言,正可作“我来问道无余说”的注脚。但在李翱的询问下,他还是说了一句话:“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怎么使李翱顿悟的呢?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中,物性无别,万法归一。认清本心,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也能相通。在天上,就做潇洒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把握住“现量”,就能够得到自在。这,或许就是李翱从惟俨那里得到的启示吧!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 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只要领悟,就不算太迟。李翱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禅师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践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对道的理解没有其他,只是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出自: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释译: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作品介绍:《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表现了药山惟俨禅师悟道之精妙与风骨之清傲,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

“吾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对道的理解没有其他,只是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深层含义:1、是说云本来就在天边,水就在瓶里装着,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说,做人要有平常心。2、是说正如云漂浮在蓝天、水装在瓶子里,不管形状如何变化,但其虚空和纯净的本质却是不变的。出处:《赠药山高僧惟俨》——李翱。原文: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赏析:1、人有一颗心容易,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却是不易的。如同花儿一样,需园丁精心栽培,不然就会营养不良干枯而死。2、无论富贵,无论贫穷,无论童颜,无论鹤发,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颗追求爱的心。3、富贵时没忘了穷人的泪,没忘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渴望美的眼。位低时拥有平常心,淡泊名利。位高时无愧良心,无愧生养的亲人。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惟严禅师给李翱说的话,而这句话则是为其指出了一条正道。“此事” ,就是指入道的正途、奥妙。也就是说,你要入道,就必须像佛陀那样,舍江山、舍父爱、舍妻爱、舍子爱、舍人不舍之物,才可达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境界。“高高山顶立”,这是一个宽广而高远的境界,就像上界的清廓。“深深海底行”,这是一个深邃而幽微的世界,就好像西方净土。第一句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惟俨大师是清矍的,这往往是修炼者仙风道骨的典型风貌。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比喻是常用的手法。用仙鹤来比喻修炼者,比喻是恰当的,形象是美的。第二句用“千株松”和“两函经”两个美好的形象,传达了世外高人所处的优雅绝俗的环境和居室内身无长物的萧索状况。言简意赅,传神之至。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又引出了此诗的重点:什么是佛法。难能可贵的是,短短7个字记录了一位封疆大吏对一位得道高僧拜访问道的一段历史掌故,给历史(包括文学史、佛教史等)留下了宝贵的一笔。第四句更是神来之笔,单用“天云”和“瓶水”两个简单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是佛法。云在天上是自然的,水在瓶中也是自然的,从万物如一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自然自在的,达到了佛所说的文字般若的境界。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是何意思?

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

李翱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俨俗姓寒,年十七出家,初事惠照禅师,后谒石头希迁,密证心法,得其衣钵,住澧州药山,大畅禅风。当时李翱任朗州刺史,仰慕其名,乃入山谒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了他们的这次会见:“(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又据《五灯会元》卷五,惟俨示法的方法大致上是这样的:“问:‘学人有疑,请师决。’师曰:‘待上堂时来,与阇黎决疑。’至晚,上堂众集,师曰:‘今日请决疑,上座在甚么处?’”其僧出众而立。师下禅床,把住曰:‘大众,这僧有疑。’便与一推,却归方丈。”竟以不言为言,正可作“我来问道无余说”的注脚。但在李翱的询问下,他还是说了一句话:“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怎么使李翱顿悟的呢?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中,物性无别,万法归一。认清本心,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也能相通。在天上,就做潇洒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把握住“现量”,就能够得到自在。这,或许就是李翱从惟俨那里得到的启示吧!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只要领悟,就不算太迟。李翱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何解?

解释:是说正如云漂浮在蓝天、水装在瓶子里,不管形状如何变化,但其虚空和纯净的本质却是不变的。改编自:《赠药山高僧惟俨》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李翱题赠给药山惟俨禅师的一组七言绝句。原文: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译文: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扩展资料该诗的首句描述禅师居住在幽静偏僻的地方,非常有迥离尘世的情趣。也就是第一首诗中提到的“千株松下”。“终年无送亦无迎”一方面是表示所居住之处人迹罕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禅师“心无挂碍”的体现。毕竟不肯终年无访者。大彻大悟如药山禅师者,当有许多人前去参访问道。诗人自己也是其中一位,但禅师已证《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是心中没有“送迎”。后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有时”体现了禅师的“随缘任性”,无所用心。“直上”既是写禅师率性登顶的飘飘风度,也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宗风体现。对于自己的本来面目,要当下承担,不杂疑虑,不受人惑。“孤峰顶”即是最高处,直上孤峰顶,就是直达最高处,就是直契真如实相,不与万法为侣。身临最高处,忽见云开月来,清光洒露,于是与天地为一体的药山禅师,和唱一声,长啸万里。这一啸有什么含义,这一啸没什么意思,啸就啸了,并不容得分别思虑。只是如此,方才会得几分“笑傲浮华”意。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哪首古诗里面的句子,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答案:"云在青天水在瓶"是李翱的“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而这首诗出自《赠药山高僧惟俨》。

原诗:《赠药山高僧惟俨》 作者:李翱其一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哪一首诗里的一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应该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典故是: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 “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 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目贱耳?”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附录:偈诗二首 偈颂七十八首 宋-释正觉 云在青天水在瓶,几人错认定盘星。 乐山八字轰开也,恰到而今话大行。 赠浮屠道本二首(之二) 宋-王之道 一去禅关忽五春,异乡惊见眼终清。 问师参学今何解,云在青天水在瓶。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对道的理解没有其他,只是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深层含义:1、是说云本来就在天边,水就在瓶里装着,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说,做人要有平常心。2、是说正如云漂浮在蓝天、水装在瓶子里,不管形状如何变化,但其虚空和纯净的本质却是不变的。出自 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释译: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扩展资料:《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表现了药山惟俨禅师悟道之精妙与风骨之清傲,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何处?

出自唐代李翱的诗,很有佛学味道,另有其它人接一句:沙埋黄金风埋情。很受人喜欢

云在青天水在瓶下一句

云在青天水在瓶下一句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出自:《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作者李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原文节选: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译文:意思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扩展资料:作品赏析: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却是不易的。如同花儿一样,需园丁精心栽培,不然就会营养不良干枯而死。善良的心或是一朵花园里开得娇姿欲滴的硕大的花,让人欣赏,也或者是一朵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茉莉般的清香的路边的小花。无论怎样的姿态,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是我们在残酷的生活中所看到的希望。如果在任何的环境下,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更是不易。在广阔的青天之上飘浮的是纯净的白云,在狭小的瓶颈里装的是纯净的海水,无论在青天之上的云,还是瓶颈中的水,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药山高僧惟俨

对联: 上联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求下联 。

出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对句:道在人间佛在心

偶题 杜牧道在人间或可传,小还轻变已多年。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