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历史阶段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思考 人民币国际投资基金

2023-08-24 23:50:3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历史阶段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思考

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历史阶段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思考2023年08月02日19:02    作者:余永定  (0)+1 我有话说

意见领袖 | 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缘起与最新进展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持有巨额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两房债券”),中国政府十分担心由于美债违约或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胀导致实际违约。2009年3月13日,中国政府公开表示了对中国所持美元资产安全的担忧。

2009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用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逐渐取代美元这一国别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但遭到美国拒绝。2000年建立的清迈协议也未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应有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在2009年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路基本有两条:一是逐步用特别提款权SDR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二是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形成新的区域货币如“亚元”,并最终形成由欧元、亚元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三足鼎立的多极国际货币体系,从而对美元形成制约。

在上述两条改革思路未能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中国决定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取得与美元、欧元同等的国际地位,成为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极。与此同时,央行还希望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倒逼”汇率体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步骤是跨境输出人民币。输出人民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贸易项目,二是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国选择了以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

由于当时人民币处于升值阶段,境外出口商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自2009年7月推出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规模由2009年的不到36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2.08万亿。但2015-2016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差强人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增速下降。在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明显放缓。

由于所谓“网络效应”,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不仅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努力,而且取决于美元地位的下降。

首先,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再度恶化。2023年美国的海外净负债超过18万亿美元,对GDP占比接近80%。目前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美国海外融资成本在逐渐上升。除非美国能够解决“外部可持续问题”,否则其他国家寻求美元替代物以规避和分散风险的趋势将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将为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提供机会。

当然,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的最明显原因还是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措施,是“尼克松冲击”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美元“武器化”彻底破坏了国际货币体系依托的国家信用。

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之后,俄罗斯银行把大量外汇储备转为人民币资产,用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IPS)代替纽约的CHIPS系统。

不少国家同中国人民银行签订了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银行、货币互换和使用当地货币结算的协议。这些协议,特别货币互换协定,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但也应该看到,货币互换协议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