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经纪业务谁是老大?国君中信银河占牢总收入前三,代销金融产品中信三年第一,各家排名升降有看点 境外期货经纪公司排名前十名是谁呀

2023-08-29 04:25:1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经纪业务谁是老大?国君中信银河占牢总收入前三,代销金融产品中信三年第一,各家排名升降有看点

文 | 财联社 吴丹 胡启元

一直被调侃为“看天吃饭”的经纪业务,2023年收成如何?各券商力推的财富管理转型又有怎样的收效?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看,2023年证券行业积极探索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全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826.41亿元,同比增长25.06%;其中,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4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5%;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37.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8%;客户证券资产规模达44.43万亿元,同比增长32.33%。

从经纪业务总收入来看,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占牢前三,其中国泰君安证券经纪业务收入重回50亿大关,西部证券经纪业务排名上升幅度较大。

在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方面,国泰君安以25.92亿元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取代国信证券成为第一,国信证券以23.24亿元次之,银河证券位居第三,部分中小券商排名下滑幅度较大。

在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方面,中信证券收入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国盛证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在代销售金融产品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三年稳居第一,太平洋证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经纪业务总收入:国君中信银河占牢前三,超10亿有21家

近三年,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占牢经纪业务收入前三。

其中,国泰君安经纪业务继2017年后,经历了2018年的市场低迷,再次突破50亿元大关,取代中信证券位居券商经纪业务之首;中信证券以49.44亿元位居第二;银河证券以38.96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位居第三。

2023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21家,21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合计587.84亿元,占总经纪业务收入达71.13%,有着较强的头部效应。与2017年和2018年相比,2023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排名整体变动不大。

2023年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前10位的券商分别为:

1、国泰君安收入50.88亿元,相比2017、2018年上升1个名次;

2、中信证券收入49.44亿元,相比2017、2018年下降1个名次;

3、银河证券收入38.96亿元,2017、2018年排名同为第3;

4、国信证券收入38.87亿元,相比2018年上升1个名次,与2017年名次同为第4;

5、广发证券收入38.17亿元,相比2018年下降1个名次,相比2023年上升1个名次;

6、华泰证券收入37.78亿元,与2018年同为第6,相比2017年上升1个名次;

7、招商证券收入36.55亿元,相比2017、2018年上升1个名次;

8、申万宏源收入34.56亿元,相比2018年下降1个名次,相比2017年下降3个名次;

9、海通证券收入28.96亿元,与2017、2018年同位居第9;

10、中金公司收入26.48亿元,与2018年排名同为第10,相比2017年上升3个名次。

除前十榜单外,经纪业务超过10亿元的其他11家券商分别为:中信建投证券(26.14亿元)、方正证券(24.42亿元)、中泰证券(22.85亿元)、平安证券(22.69亿元)、安信证券(19.84亿元)、光大证券(18.99亿元)、长江证券(17.97亿元)、东方财富(16.42亿元)、兴业证券(14.42亿元)、东方证券(12.65亿元)、国金证券(10.81亿元)。

在排名整体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西部证券的排名变动惹人注目。2023年,西部证券经纪业务收入6.59亿元,比2018年上升8个名次,比2017年上升6个名次,跻身前30行列。此外,变动较大的还有东方财富证券,较2018年上升2名,较2017年上升6名。

2023年前30家券商经纪业务同比均呈增长态势,其中东方财富、平安证券的同比涨幅超过50%,西部证券、华西证券、东莞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和东吴证券的涨幅均超30%。

代买收入:国君26亿位居第一,中信、安信等上升最快

作为经纪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一般占比经纪业务超过80%,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向客户收取的证券交易佣金及手续费,该收入取决于客户的交易量和券商收取的经纪佣金费率。

2023年,国泰君安以25.92亿元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取代国信证券成为第一,国信证券以23.24亿元次之,和经纪业务排名一致,银河证券位居第三。

相比2018年,中信建投证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此外,多家券商代理买卖业务收入出现排名下滑,仅前30名中,就有14家券商的排名出现下滑,其中华西证券、信达证券的排名相比2018年下降超10名。

具体来看,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排名前10的券商分别为:国泰君安(25.92亿元)、国信证券(23.24亿)、银河证券(18.48亿元)、申万宏源(15.94亿元)、广发证券(15.52亿元)、招商证券(14.63亿元)、中信证券(12.89亿元)、方正证券(12.83亿元)、中信建投证券(10.05亿元)、中金公司(9.4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对2023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计算方法出现了调整。

2017年和2018年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计量方法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股票基金交易额*万分之2.5;而2023年这一指标的计算方法变更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股票基金交易额*万分之1.5。

前十家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券商中,除中金公司外,其他9家券商2023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均超10亿元。

从代买收入排名变动幅度来看,中信证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从2018年的第49名跃升为第7名,排名上升速度最快;其次为安信证券,相比2018年上升17个名次位居第13,相比2017年上升8名;长江证券相比2017年的排名上升13名至第23,排名上升幅度也较大;中信建投相比2018年也上升5个名次至第9名;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也都有3个名次的上升。

中小券商排名下降幅度较大。

1、信达证券排名由2018年的第18名和2017年的第23名分别下降12个名次和7个名次至第30名;

2、华西证券由2018年的第6名和2017年的第14名下降至第16名;

3、中原证券相比2018年下降9个名次、相比2017年下降3个名次至第28名;

4、财达证券相比2018年下降8个名次、相比2017年则下降4个名次至第20名;

5、恒泰证券相比2018年下降8个名次、相比2017年下降6个名次位于第24名;

6、西部证券相比2018年下降6个名次、相比2017年下降2个名次至第17名;

7、东莞证券、华安证券和国元证券的排名相比2018年也都有所下滑。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中信证券三年第一,国盛证券排名上升最快

作为券商独有的业务资格,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正成为稳定证券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

数据显示,2023年交易席位租赁收入中,中信证券以6.32亿元收入连续三年霸榜。紧随其后的是长江证券和海通证券,交易席位租赁收入分别为5.58亿元和5.53亿元。

交易席位租赁收入在4亿元以上的,除了上述前三外,还有国泰君安证券(4.77亿元)、兴业证券(4.57亿元)、招商证券(4.51亿元)、广发证券(4.50亿元)、华泰证券(4.30亿元)、东方证券(4.22亿元)、申万宏源(4.22亿元)、中金公司(4.13亿元)。

从排名上看,近三年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整体变动不大。

中信证券近三年稳居第一;长江证券和海通证券在2018和2023年也稳居第二和第三;国泰君安相比2018年上升3名、相比2017年上升6名;招商证券相比2018年上升4名,相比2017年上升1名;华泰证券相比2018、2017年上升6名;东方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天风证券、中信建投的2023排名相比2018和2017年有小幅下滑;光大证券连续三年排名第12,东吴证券连续三年排名第22名。

国盛证券的排名上升幅度较大,2023年相比2018年上升13名位居第19名,相比2017年则上升49个名次。

2023年,前30家券商中有17家券商实现正增长,2018年有13家券商实现正增长。其中国盛证券近两年的交易租赁席位收入涨幅惹人注目。2023年和2018年,国盛证券同比分别有235.13%和645.40%的涨幅,是2023年和2018年交易租赁席收入涨幅最大的券商。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中信证券近三年稳居第一

金融产品销售正成为券商注重的财富管理发力点。

2023年,91家券商全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4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5%。其中,有15家券商去年全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超过5000万元,累计37.79亿元,占全行业比重86.77%。

券商金融产品代销能力差距悬殊,也最能直接体现财富管理转型进程。

2023年排名前15的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均超1亿元,累计31.70亿元,占全行业比重72.77%。

这15家券商依次分别是中信证券(8.30亿元)、中金公司(3.42亿元)、国信证券(2.12亿元)、兴业证券(1.99亿元)、广发证券(1.95亿元)、银河证券(1.81亿元)、招商证券(1.76亿元)、中信建投(1.63亿元)、华泰证券(1.59亿元)、安信证券(1.46亿元)、国泰居安(1.26亿元)、平安证券(1.16亿元)、国金证券(1.11亿元)、长江证券(1.08亿元)和东方证券(1.06亿元)。

从排名上看,中信证券近三年的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持续稳居第一;前五名中,中金公司(3.42亿元)、国信证券(2.12亿元)、兴业证券(1.99亿元)、广发证券(1.95亿元)相比2018年和2017年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前10名中,银河证券和华泰证券的近三年代销金融产品排名下滑,其中银河证券相比2018和2017下滑4个名次至第6名,华泰证券相比2018和2017年下滑3个名次至第9名;安信证券连续三年位居第10名。

前30名中,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中泰证券、财通证券和华福证券的排名相比2018和2017年均有所下滑,其中,中泰证券比2018年下滑5个名次,相比2017年下滑8个名次,下滑幅度较大。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国金证券、方正证券、东方财富、恒泰证券、长城证券、华西证券和太平洋证券的排名相比前两年都有所上升。

前30名中,有2家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排名上升逾10位,分别是:华西证券(0.25亿元)相比2018年上升16名、相比2017年上升14名至28名;太平洋证券(0.24亿元)相比2018年上升11名,相比2017年上升47名,为近三年上升幅度最大的券商。

相比2018年,海通证券、华福证券和中泰证券的排名均下滑5名,三家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5.85%、24.31%和10.61%。相比2017年,中泰证券排名下滑8名,财通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华福证券的排名均下滑5名。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处于初级阶段

2023年证券行业积极探索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财联社的“券业财富管理转型”系列报道也已吸引招商证券、恒泰证券、银河证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平安证券和万联证券等多家券商接受财富管理转型相关专访。多家券商纷纷向财联社表示,财富管理转型要以客户为中心。

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认为,我国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2015-2018年不断下滑,一方面是由于交易量的下滑,另一方面行业平均佣金率也在不断下滑。交易量的下滑主要是市场走势影响交投活跃度,而佣金率的下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