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民法典》体系下的财富传承方式 信托 债权人 受益人

2023-08-30 19:54:2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民法典》体系下的财富传承方式

《民法典》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对以上法律原先的许多规定作出了调整,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近日果冻的团队在进行财富传承内容的培训,作为配套,我在这里梳理一下在《民法典》语境下的家庭财富传承模式。

目前主流的财富传承模式有赠与、继承、保险、信托四种,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但通过不同方式的搭配组合,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财富传承中的痛点。

赠与的规定集中在《民法典》第十一章,第六百五十七条至第六百六十六条详细规定了赠与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赠与是财产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方式之一,风险在于存在无效和被撤销的可能性。

《民法典》第五百零八条: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继承是实务中最常见的传承模式,但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模式,特别是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你家的房子是谁家的”这样的灵魂拷问不论从案例分析中还是从实际上都已经屡见不鲜。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从法条中可以看到,如果发生了向上继承(由父母继承),在没有提前安排的情况下,我们这代人的父母有兄弟姐妹的依然不少,发生财富向家庭外转移是大概率事件。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是本法第1063条规定的除外。

子女婚后继承所得财产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或者继承时做了特别约定为个人财产,但该财产转变形式后存在发生夫妻财产混同的可能性,无法防范子女的婚变风险。

另一方面,在财富基数增大以后或者风险偏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以后,对于安全性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对于收益性和灵活性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人甚至中产阶级选择搭配使用家族信托、保险金对接信托、增额寿等方式进行财富传承的规划。

对于不动产、股权等形式的资产,赠与和遗嘱继承的方式在传承方面更有优势,毕竟只有小部分人群才能够到信托的门槛,而在现金资产这方面,就是终身寿险和保险金对接信托的优势区间。

终身寿险的优势在于定向传承,法律关系明确。

《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涉及到人身保险的理赔金,一般认定为个人财产。

《全国法院第八次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会议纪要》:……二、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4、夫妻一方作为受益人依据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寿保险合同获得的保险金,宜认定为个人财产,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终身寿险作为金融资产传承过程中的不足。

首先,终身寿险为格式条款,并不如财险般存在灵活定制的空间,能够进行调整的仅有受益人数和受益比例部分,可能无法满足投保人的定制化需求;

其次,保险要求受益人为确定的自然人,特定情况下也仅仅能够保留到腹中胎儿的预留份,无法实现跨代际传承;

同时,终身寿险的给付方式为一次性给付,受益人可能并没有一次性掌控大量资产的能力,从而发生挥霍、受骗等情形。

年金型保险能够虽然能够实现分阶段给付,达到细水长流的目的,却又陷入了夫妻共同财产的风险之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六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此时就进入了保险金对接信托的优势区间。

一旦保险金直接进入信托账户,就能够发挥出极其强大的资金预先安排功能。

《信托法》第二条: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甚至能够达到防挥霍、防分割、防债务追偿的目的。

《信托法》第十五条: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委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存续,信托财产不作为其遗产或者清算财产……

至于家族信托,能够放入的资产种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