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疯涨之际 来看看当前的有色与历史高点的差距 基金历史最低点和历史最高点的区别

2023-09-01 10:02:0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以下为海通有色对具体品种的具体分析:

1、铜:供需决定价格趋势,金融属性影响短期波动

铜作为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跟其他金属相比金融属性较强,其价格与美元走势、通胀预期等经济因素有较强联动性。铜价走势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美国经济增速强劲,美元始终保持强势的地位,因此本轮周期是工业属性叠加金融属性的共振向下。以下是铜价走势回顾:

在最近一个阶段,第一个周期为2002-2006 年,铜价从1500 美元/吨大幅上涨至8800 美元/吨,期间美元贬值,全球宏观经济一片大好,金属铜需求高涨,出现供不应求,刺激铜价大涨。

第二个周期为2006-2008 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铜价高位震荡。铜价从2006 年触及8800 美元/吨的高位之后铜价进入调整阶段,回调幅度达30%左右,最低跌至6440美元/吨;自2006 年6 月底7 月初铜价重新返回7000 美元/吨之后,数次在8000 美元/吨处遭到强劲的阻力,从而开始了长达近半年的区间振荡;随着LME 铜库存从10 月下旬开始持续回升,给铜价带来沉重压力,铜价在11 中旬跌破了区间振荡的下方7000 美元/吨的支撑位,12 月底又跌破6500 美元/吨,并有向5000 美元/吨靠拢的趋势。进入2007 年之后在中国进口需求的带动下,铜价结束了2006 年末的下跌行情,并在2007 年3-4 月份发动了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5 月初价格最高达到了8335 美元/吨,但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之后长达半年时间铜价7000-8000 美元/吨区域振荡。

第三个周期为2008-2009 年,铜价大幅下跌,铜价有8000 美元/吨的高位急跌至3000 美元/吨以下,标志性事件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2008 年10 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业的危机直接威胁到实体经济的稳定,美国经济数据在10 月大幅下挫,LME 铜价暴跌。伦铜在11 月有所反弹,但是随后的宏观数据进一步大幅下滑,拖累铜价,LME 铜价在11、12 月合计跌幅也达到26%。

第四个周期为2009 年-2011 年,铜价重回上升周期,由3000 美元/吨上涨超过9000美元/吨,标志性事件为中国出台“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中国需求爆发式增长。

第五个周期为2011 年至今,宏观经济背景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铜供给过剩,全球流动性宽松。进入2016 年,全球过剩产能逐渐消化,供需发生反转,铜价逐渐企稳。

2、铝:供需变动及经济态势影响下的周期变动

全球铝实际市场价格自1980 以来呈现周期性上涨态势,价格低点由950 美元/吨左右平均上涨到2000 美元/吨左右。在周期内,受全球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市场供需条件以及投机性活动影响,约以6 年为一个周期价格上涨后回落。

1982-1987 年间,西方经济体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得铝价暴跌,然而经济复苏缓慢,使得铝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迷和供过于求的局面。至1989 年,宏观经济向好,其中美国GDP 总值由1987 年47360 亿美元增长到54820 亿美元,日本GDP 增速至1991年达到顶点回落,同时铝价于1989 年达到短期高位后回落。1994 年铝价触底后,伴随全球主要发达国家GDP 增速回升,铝消费市场增长,1995 年上涨并出现短暂的供需缺口。在1996 年5 月,铝价猛跌,加之1997 年经济危机爆发,铝市场价格一路走低。

进入2000 年,供给方面,因价格较低前期关停矿山部分伴随价格回暖恢复生产;而需求方面,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欧元区国家出口增加,包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经济体消费需求增长,铝价呈上涨态势。然而,2001 年,受宏观经济形势走低,美国、日本GDP 增速明显回落等,铝价有所下跌。此后至2007 年前后,铝价因美元贬值速度减缓价格缓步上升,同时受北美大面积关闭产能,中国原铝消费扩张影响,对价格上涨提供支持。2008 年经济危机发生,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原铝库存过剩,房产及汽车行业需求下降,供过于求明显,价格暴跌。

自2015 年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对中国电解铝行业的投资热度打压愈加严厉。2015年全年累计关停产能为427 万吨/年,较上年增长2.7%,其中44%产能集中在四季度削减。受此影响,2016 年铝行业供需面持续向好,铝价持续反弹,4 月铝价最高点超过13000 元/吨,8 月以来现铝也一直在高位13000 元/吨左右波动,10 月25 日沪铝一度涨至13995 元/吨,创一年半内新高,较2015 年末最低点涨幅达45%。

以下是铝价走势回顾:

3、铅:下游需求或将长期放缓

我们将历史上铅的价格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 年至1990 年,第二阶段为1991 年至1996 年,第三阶段为1997 年至2008 年;前三阶段均以价格高位开始,中间价格逐渐走低,再回归价格高位。第四阶段为2009 年至今,铅价活跃,铅市需求长期放缓。

第一阶段(1980 年至1990 年)初期,铅价从1979 年达到的高水平上下跌。世界经济放慢,美国英国等国家因受工业衰退的严重影响,消费大幅下降,电池的需求大大降低,汽油的铅添加剂减少,铅市需求一蹶不振。供给方面,由于80 年代末期有色金属的猛烈上涨,各生产国大力扩大产量,导致世界有色金属产量大大超过了消费量。第一阶段中期,1986 年开始,西方世界铅的供给吃紧,库存下跌,需求剧增,铅市从长期的供给过多造成的低价中逐渐复苏,进入上行通道,在1990 年达到峰值。

第二阶段为1991 年至1996 年。铅价在1990 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跌,在1993 年到达低谷,此后铅价开始回升。这次市场复苏主要是由于良好的市场基本因素,全球供应和需求都有所增长。铅市产销两旺,价格全面回升,在1996 年到达峰值。第二阶段后半段,铅价一路上扬,逐步攀升。需求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汽车工业和电池业的发展,铅的需求稳步增长。东南亚地区的铅消费在1992-1996 年期间增加了50%以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量也很旺盛。供应方面,铅市供需紧张,主要由于部分冶炼厂关闭或停产,导致铅生产的增长幅度不足。

第三阶段(1997 年至2008 年)引起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亚洲金融危机。该危机开始于1997 年7 月左右泰国铢的贬值,随后快速蔓延到东南亚、韩国以及日本。亚洲各国政府大幅削减开支、提高利率,引起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大幅放缓。在世界经济走势疲软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进入周期性低谷,铅价在原料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处于横盘整理状态。第三阶段中期,2002 年左右铅价走出底部,开始酝酿新一轮上涨。2003 年全球铅市场基本面有所改变,LME 铅价底部逐渐抬高,欧洲铅冶炼厂的关闭、中国精铅消费强劲增长,支撑铅价走好,在2007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达到峰值。

第四阶段为2009 年至今。2009 年年初,中国的暂时供应不足启动了全球市场,国际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中国进口和中国市场价格上涨的拉动。但随后的价格持续反弹迅速刺激了西方国家的矿山生产和中国冶炼产能的增加,创造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