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经济学》傅新红 重点知识点归纳版 2023.5.26 (上篇) 商品期货有哪些周期规律性的特征

2023-09-02 17:32:2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整理来源网络,非权威性,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遗漏请自行更正,实在无法解决问题请在评论区评论,共同探讨。

第一章 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 Aricoture )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门,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体的生理机能和土地、水、气以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通过人的劳动和经济投入来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获得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二 农业的特点

(一)农业的本质特点: 农业的本质特点是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

 

1.农业的自然再生产

它是指生物有机体利用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动植物和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是生物体严格遵循自然规律进行自身代谢活动的过程,如亚马孙河流域中的原始森林从发芽、生长直到成材的全部过程。

 

2.农业的经济再生产

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生物体的生理机能改变或改造自然环境条件,借助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不断扩大农业产出面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经济投入和产出、价值的再生产过程。

 

1.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

农业生产是生物有机体、环境条件、经济资源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生物生命活动的自然再生产或仅是人类有目的参与的经济再生产,而是两者的有机交织、融合。农业生产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遵从社会经济规律。

 

(二)农业的具体特点

 

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2.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3.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4.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5.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三)农产品的特征

 

1. 农产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农产品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2. 农产品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易腐烂,不易保存

这一性质决定了农产品需要有效储存,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3. 农产品的供求弹性较小

就供给而言,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在短期内,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是一定的。

 

 

1.深刻理解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农业的具体特征出发,应怎样促进农业发展?

 

第一,农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

①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迄今为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食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资 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合成品在一一定程度 上能够替代农业生产出的一部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不可能完全替代。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出现的物质生产部门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世界性的经济规律并长期发挥作用。 人类发展历史揭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规律。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是相对比重下降,其绝对数量呈增长态势绝对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农业不可能因为其产值比重下降和从业人员数量减少而失去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第三,农业的具体特征。①农业的本质特点是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交织。②具体特点: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2)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4)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5)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第四,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土地流转;2)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3)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化;4)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5)政府进行农业宏观调控。

 

2.农业的多功能性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第一,农业的多功能性:

①生态环保功能;

②社会稳定功能:1)提供就业环境。2)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或吸收劳动力。3)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资料。

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启示

1)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社会化服务;

3)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针对现代农业特点进行阐述)

 

 

3.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概念: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第二,研究内容:①农业的地位和作用;②农业生产要素;③农业微观经济组织;④农产品市场;⑤农业保护和农业发展。

 

4.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是什么?

 

第一,“三农”问题的成因

 

①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最终导致了政治的不平等和权利的不平等。

 

②促成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主要制度安排:

 

1)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3)严格的农村组织管理制度;4)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农业税制度。

第二,解决策略:“两条腿走路”战略:

①外部战略: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②内部战略:改善农业内部分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

具体解决思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国家战略的相应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五个方面的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具体措施:①统筹城乡规划建设;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③统筹城乡管理制度;④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1.什么是土地?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有哪些?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有的情况下,土地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

 

第二,土地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所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土壤肥力的可变性。4)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未对土地进行利用时,这一特性是不存在的。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第三,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

①农业对土地有特殊的依赖性;

②农业生产中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2.为什么说农业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如何实行集约经营?

 

第一,农业集约经营的含义: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在实际中,人们常说的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指土地集约经营,因此这里所指的土地集约经营也就是农业集约经营。分为劳动集约型、技术集约型、资金集约型。

 

第二,集约的意义:①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是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性决定的。③土地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④土地集约经营是我国的现实需要(弥补土地不足劣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

 

第三,如何实现集约经营。中国应该走精细密集农业发展道路。①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集约农业。②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形成劳动集约与技术集约、资本集约相结合③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1.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土地流转。

 

理论基础:产权制度(明晰产权降低交易成本)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最严格的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①立法明晰产权,从制度上扫除土地流转的障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在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之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抵押的方式进行再次转让。

②保护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是基本原则土地流转后,用途不能变更。

③鼓励、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提高土地流转需求。

④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土地流转供给。

 

4.水资源有哪些经济学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它在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一,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通常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恢复和更新水资源的基本来源

 

第二,水资源的经济学特点:1)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自然特点);2)水资源同其它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在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3)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4)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5)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

 

第三,存在的问题:1)农业用水缺口大2)农业生产和用水之间的区域不平衡;3)水生态环境恶化;4)水利建设基础弱。

第四,如何利用:1)增强节水意识;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4)合理配置水资源;5)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6)研究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7)加强执法力度

 

5.根据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农业气候资源重要但并不被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迁,我国农业生产如何实现气候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第一,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1)无穷尽性:  通常把农业气候资源称为可更新性资源或再生性资源.这是因为农业气候资源中的水气资 源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可水续利用。

 

2)变化性:  变化在是农业气候资源的最大特点之一。

 

3)适度性:  农业气候资源有一定的适度范围,在这-特定的范围内 ,可根据资源对农作物、林果树木、牧草等的有利程度确定其质量等级。

 

4)资源密度低:  农业气候资源总量均较大,但密度都很低,且不易自然汇集。农业气候资源密度较低和不易天然汇集的特点以及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率很低的现实,决定了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大规模、长时间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产量和产生较大的效益。

 

5)有价无值:  农业气候资源是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资源

 

第二,合理配置和使用:1)开发气候生产潜力,提高作物单产;2)根据气候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减灾增产;3)开发利用山区的立体气候;4)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引进优良品种。

 

 

第三章 农业社会经济要素

 

 

一 .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 根据中国农业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要素禀赋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更适合中国国情。坚持精耕细作,一方面能提高农产品乡;的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农民收人。

 

2.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从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领域拓展,既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固定在农业土地上可以较长时间发挥作用的生产性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集约经营水平,而且可以大量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国里断酬锁

4.开发利用“四荒”地,拓展农业的广度

“四荒”地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

 

 

 

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