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10月玉米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黄金期货大涨原因10月13号是什么时候上市的呢

2023-09-03 06:04:0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10月玉米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原标题:10月玉米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近期玉米价格再次开启上涨步伐,卓创统计,10月30日达到阶段性高点,国内玉米均价参考2452元/吨,较上月环比上涨7.72%,较去年同比上涨34.14%。随着价格不断上涨,产区玉米开始上量,深加工玉米到货量增加,价格开始出现下调。

  10月玉米价格维持先稳后涨的趋势。月初新玉米陆续收割上市,新陈粮供应市场,但新粮始终没有集中上量,企业库存缓慢下降,随着库存被消耗,企业补库意愿增强,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带动整个产区玉米价格上涨,中旬各企业纷纷提价收购,特别是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企业到货量持续维持低位,企业补库意愿强烈,市场价格快速上涨,随着价格不断上调,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玉米到货量逐渐增加,下旬玉米价格止涨企稳,当前价格已经涨至阶段性高位,预计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

  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1.新粮收割进度缓慢

  本月从整个产区来看,玉米收割进度偏慢。华北地区较正常年份偏慢7-10天,东北地区收割进度更慢,较往年同期偏慢10-15天,主要是东北大量倒伏,拖累了收割进度,烘干塔难有上货量,东北产区新粮供应量不大。从整个产区来看,基本无季节性供应压力。

  2.农户售粮积极性一般

  本年度东北地区遭遇台风影响,特别是吉林、黑龙江玉米倒伏,农户收割费用明显增加,因此农户低价售粮意向一般。华北地区农户收割完毕,经过上市之初的短暂上量之后,目前并无明显售粮意愿,另外,华北地区贸易商收购玉米棒热情较高,收购完成之后,短期内也没有形成有效供应。

  3.贸易商惜售,市场有效供应不足

  新粮上市之后,新玉米高开高走,农户对新玉米价格预期较高,贸易商收购热情高涨,且囤粮惜售情绪严重,加上农户惜售,基层购销清淡,贸易商收购量和出货量都维持低位,市场有效供应不足。

  4.企业库存偏低,补库意愿较强

  由于新粮上市并未出现集中供应现象,特别是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企业收购量维持低位,虽然也有短期集中到货,但整体供应偏低,玉米库存处于消耗状态,企业补库意愿较强。另外,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玉米库存也维持低位,同样有补库需求,在产区带动下,价格跟随上涨。

后市预测

  11月份玉米价格整体高位运行,下旬或有回调空间,但回调幅度相对有限。分地区来看,东北产区基层预计近半个月左右难上量,预计11月上旬价格稳中略偏强运行;中旬后烘干塔上货量或有所提高,月底价格或出现小幅回调,但鉴于今年农户收割成本高,农户低价售粮意向一般,深加工企业也有补库需求,价格回调幅度或不明显。华北市场随着价格不断上涨,贸易商做中长期库存意愿减弱,随收随走为主,价格上涨过程中,农户售粮意愿较弱,基层购销清淡,进入11月下旬,随着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供应有望得到缓解,预计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有限,有下调的可能。南方市场购销博弈激烈,下游饲料企业对高价抵触,相关低价替代品对玉米价格形成牵制,预计11月份玉米价格以先缓涨后缓跌运行为主,波动幅度有限。

  政策建议

  第一,做好市场监测和发布价格预警提示。玉米价格连续上涨之后,市场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建议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态和价格风险预警,提醒农户保管好玉米质量,并且把握好售粮机会,分批次的售粮来分散风险。

  第二,引导价格适当合理的上涨。价格适当上涨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但价格过快的无序上涨,将对下游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不利于整个产业链发展。

  第三,通过政策性调控价格。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玉米及相关替代品的进口,通过拍卖陈稻谷和陈小麦增加能量饲料原料的供应,减少玉米消耗。

  第四,增加信息透明度,引导舆论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发布信息,增强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正确对待玉米价格的上涨,不囤积居奇,不哄抬价格,按市场规律售粮。

  风险提示

  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目前玉米价格已经处于高位,贸易商再做中长期库存的成本较高,后期的收益和所承受的价格下跌的风险不成正比,因此除非玉米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不建议继续大量新建库存,玉米价格春节前高点基本确定,春节之前价格继续上涨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小。

  确切来说,2023年的玉米价格并未真实反映供需情况,社会库存的大量增长使供需缺口被无限扩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