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深度解析: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探究 国外主要期货交易所

2023-09-05 23:58:0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深度解析: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探究

原标题:深度解析二|王在伟: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探究

来源:大宗传媒

前言: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在经历了早期的无序发展、长期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后,逐渐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表现为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成交额逐年增加。

截至2018年底,全国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交易金额突破30万亿元,各类交易场所达到2461家。

但是,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却没有随同交易场所的发展而与时俱进,2008年3月,华夏商品交易所的代理商发现其结算资金出金困难,华夏商品交易所的结算问题浮出水面,引起各界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资金安全问题的关注。

结算环节是整个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关键环节,在交易场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结算体系和结算制度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交易场所效率的高低和功能的发挥。

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探究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体系及其改革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一、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结算发展历程

1、客户资金无银行分户存管时期:

2007年笔者入职到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从事天然橡胶产业客户的开发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笔者发现客户进入市场交易的资金都是通过银行电汇和柜台转账到交易市场开立在银行的公户,交易市场后台的结算与银行是完全分离的,当时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都是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值得庆幸的是笔者所供职的平台非常正规从未出现过任何客户资金问题。

时间来到2008年3月,华夏商品交易所问题爆发,实际控制人郭远峰潜逃美国,与此同时卷走了上亿元的客户资金,从此客户资金问题被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提上了工作的日程表,橡胶市场通过青岛地区的工商银行向北京工商银行总行提出开发一套客户保证金存管系统,此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经过交易场所、银行和软件公司的反复沟通和技术对接,终于开发出了这套系统,笔者有幸作为亲历者参与了整个过程。

这套系统的原型是期货领域的“集中式银期转账”系统,经过工总行的调整后变为了大宗商品领域的“集中式银商转账”系统,由于橡胶市场是此系统的合作开发方并在行业内首推,所以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在工商银行内部的系统代码是00000001,集团下属另一家交易场所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在工商银行内部的系统代码是00000002,这套银行系统的上线可以说是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从此大宗行业有了专门的银行客户资金存管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交易市场在银行开了一个大的保证金结算账户,保证金账户下设众多虚拟子账户,银行在这套系统中实现了客户资金的“分户存储”。

2、国有银行存管系统全面主导时期:

随着工商银行2008年在大宗行业首先推出“银商转账”系统,随后建设银行推出了“E商贸通”,农业银行推出了“银商通”,中国银行推出了“股商存管”等同类型的资金存管系统。

本以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因为与国有大行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结果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过低,导致大量投机倒把的从业人员进入行业,带来众多的“先进交易模式”(笔者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