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颜色革命”发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何行不通?-实践与思考-理论频道-中工网 外汇交易发生的最重要的根源是什么

2023-09-06 21:56:1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颜色革命”发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何行不通?-实践与思考-理论频道-中工网

再次,发生“颜色革命”的许多国家确实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矛盾,呼唤改革;但另一方面,这些矛盾不是短期之内才形成的,何以突然以“颜色革命”的方式爆发呢?有些被视为“专制独裁”的领导人甚至统治国家几十年了,又何以一夜之间被街头政治所推翻呢?另一方面,何以“颜色革命”的发生呈现为浪潮式运动的“集体现象”?思考这些问题,不可忽视“颜色革命”发生的一个基本背景,就是冷战后加速到来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一国爆发的“颜色革命”具有的“示范效应”被强化,从而容易出现集体联动性。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竞争加剧,深化了一国之内原有的矛盾,互联网与新媒体进一步将这种矛盾夸大并进行密集传播,对变革的呼唤往往在极短时间里即可形成较大声势。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教训:其一,西方将“非民主国家”和“民主欠发达国家”纳入其定义的民主化轨道的意图,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不能只是就事论事看待“颜色革命”,而要从国际政治的体系性变迁来看。其二,各国国情、政情、民情等不同,照搬西方的发展道路与政治制度模式,不仅不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和民主的期望,反而会导致国家的乱局,必须在观念上“去西方化”,破除“西方制度迷信”,而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其三,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实行变革,与时俱进,创新治国理政方略。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寒 竹:不能掉入“颜色革命”陷阱

尽管西方国家对“颜色革命”含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以下几点通常被认为是“颜色革命”的主要特征:

以西方政治制度为理想目标。西方国家常把“颜色革命”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联系在一起,看作是全球民主化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这个标准,只有发生以西方政治制度为理想目标的街头抗争运动才被称为“颜色革命”。而发生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抗争运动,无论有多激烈,如美国2011年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2012年发生的街头动乱、英国2014年的“占领民主”运动,都不会被西方国家认定为“颜色革命”。

以非暴力为主要形式。“颜色革命”通常采取大规模的街头游行或广场集会抗争给现政权施加巨大压力,并最终促使现政权崩溃。这种街头政治形式与过去以军事斗争方式推翻政权不同。所以,“颜色革命”也被称为“非暴力革命”。

以颠覆政权为行动诉求。虽然自称为“非暴力革命”,但“颜色革命”并非是一个和平变革,而是通过“非暴力”手段颠覆国家政权和根本制度。所以,即使是最温和的“颜色革命”也不同于最激进的社会改革。“颜色革命”颠覆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和根本制度,而改革则是在既有政权的领导下修正和完善国家的基本制度。

根据这三个特征,“颜色革命”这个概念显然不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客观描述,而是一个带有明显政治进攻性的概念。也正因如此,外部势力的渗透常常成为“颜色革命”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发生街头抗争和动乱固然有内部的矛盾和根源,但这种街头抗争不是为了争取民众利益,而是为了推翻现政权并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战略利益。

1 2 3 4 5 6 共6页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