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储贷协会” 存款保险基金由银行业协会负责管理

2023-09-09 08:19:54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储贷协会”

来源:雪球App,作者: 成于微言,(https://xueqiu.com/7905095454/136990406)

原创申明

本学习笔记由刘诚燃原创。欢迎报名参加12月21日-22日在上海举办的新课程,由专家讲解中小银行该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高通胀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因为在此之前,银行一直受到Q条例的限制,保护美国银行业躺着赚钱。所谓Q条例,即1933年美联储颁布的《联邦储备制度Q条例》,规定银行不能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设定了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美国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美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一直并无管制(除高利贷)。美国利率市场化也是从准备到开展再到完成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0~1977年是准备期,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成立了“金融结构与管制委员会”, 1973年,尼克松提出了“美国金融制度改革建议”并送交国会。在此期间,美联储1970年6月取消了10万美元以上、3个月以内的短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同时放开了90天以上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1973年5月,取消了所有大额存单利率上限。

1978年起,美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正式拉开序幕。1978年6月,允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即商业银行可以发行1万美元以上6个月期的储蓄存单,利率参照同期国债利率。尽管CD最低限额门槛较高,存款机构的资金仍大量流入到这些监管较松的CD产品之上,截至1980年年底,存款余额骤增到1780亿美元。同期,美国银行业的储蓄存款余额下降了约200亿美元。

此后,美林证券公司开发出首个现金管理账户,伴随着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s)盛行起来之后,美国银行业存款大量流失,这是美国历史上典型的“脱媒化”过程。和当年余额宝抢走银行储蓄存款非常相似,本质是存款变成了各种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的投资,背后是一般存款转变为同业存款,只是老百姓体会不出来,只知道余额宝比存款利息高。

正是因为存款的大幅流失,银行开始游说金融监管当局说这不公平,要求提供新的平等竞争条件与不受“Q条例”监管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展竞争,《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以及货币控制法》被美国国会通过。同年,建立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DIDC),1981年,DIDC宣布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在6年内分阶段完成。

1982年颁布的《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详细制定了废除和修正Q条例的步骤,为提高大银行资产负债经营能力,责成DIDC创造一个与证券业MMMFs竞争的金融工具,被称之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截至1983年底,仅商业银行吸收的MMDA存款余额高达2300亿美元。这个账户可以理解为中国银行业投资货币市场的保本理财,只是没像我国银行业把表内和表外理财混在一起完成了资金池、影子银行。

1982年存款机构法也取消了银行跨州经营的限制,这为市场充分竞争奠定了基础。2012年之前我国很多城商行、农商行跨省异地经营实际也是一种放松管制。

1983年10月,DIDC进一步修订“Q条例”,消除对一个月以上定期存款的所有利率的管制,“监管利差”从而受到进一步缩窄。1986年1月1日,DIDC宣布满足利率放松监管的账户最低金额不再受到限制,从原来的2500美元降至零。

1986年3月31日起,客户存款利率管制被完全取消,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当然,最后的小尾巴禁止对活期存款付息在十年之后被多德-弗兰克法”废除。

这即美国历史上从“金融脱媒”到“反脱媒化”,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是通过金融监管当局主导的产品创新过程来推动和实施的。美国利率市场化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名义利率放开相配合,缓解了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利率市场化没有跟上改革节奏,间接导致80年代储贷危机。

二、美国储贷协会危机

如今很少人还会想到“储蓄与贷款协会(S&L)”(简称“储贷协会”)这类组织。但就在上世纪80年代,这可是仅次于商业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的第三大金融机构。最高时储蓄金额占12.7%。

储贷协会是一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1980年,在储贷协会资产中有6000亿美元的房产抵押贷款,占到美国所有房产抵押贷款的50%,最鼎盛的时候全美国共有4700家储贷协会。

储贷协会长期遵循“3-6-3法则”,即:存款利率3%,贷款利率6%,每天下午3点关门。谁也没想到,美国利率市场化让这样一家看似保守,躺着赚利差的非银机构成为了牺牲品。

储贷协会借短放长,从会员手中吸收到零碎的储蓄存款,再贷给买房者,有社区的信誉和房子的抵押,收入稳定、安全可靠。如果没有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是个稳赚不赔的游戏。

然而,石油危机带来的滞涨严重困扰了美国。在通胀率居高不下的压力下,政府放松了利率管制。会员们经不住其他金融机构的高息揽储和“理财产品”诱惑,纷纷把钱转走。而房贷贷出去后,不到期是收不回来的,房贷本身也缺少流动性。为了维持流动性,市场的压力倒逼储贷协会需要提高了存款利率。

在整个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美国国会先是于1980年提高了储贷协会支付存款的上限,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放开房贷利率的上限。存款虽然稳住了,但资金成本显然是倒挂的。最终在储贷协会的压力下,1982年开始允许储贷协会向住房之外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可想而知,在政策保护下只会做简单业务的储贷协会,既缺乏专业人才,又不具备银行风控能力,无知无畏的储贷协会工作人员将贷款投向了马场、鱼塘、赛车跑道、风力发电厂,甚至借钱给拉斯维加斯开赌场,开辟空中航线这些匪夷所思的高风险项目。

美国属地监管能力和水平也是有限,根本也管不过来。很快,政策的放松导致大量坏账、投资亏损和欺诈行为,从1982年到1985年,有25%的协会持续亏损,10%的协会事实上已经破产。尤其是在美国西南地区,几乎所有的协会都破产了。

“无论你怎么看,这些数字都是触目惊心的。上周,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委员会称它将支付13.5亿美元来清算加州两家已经破产的储贷协会。他将用掉存款保险基金账面上现存资金的40%。流血并没有就此止住。”

——《纽约时报》1988年11月9日题为《谁该为这场储蓄机构危机负责》

一直苦苦支撑着储贷协会的两帮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终于在1989年轰然倒下,同年8月,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管理委员会宣布解散,其职能由一个新设立的机构取代。政府最后还是成为了这场危机的买单人。1989年2月,刚刚上任的老布什总统公布了救援计划。

“去年,美国3120家储贷协会中有1/3是亏损的,有500家以上的机构将破产。总的来说,专家们估计要耗资200亿到700亿美元。这将成为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灾难。这次危机有可能导致有史以来政府最大的援助行动。

据权威机构测算,截至1995年风暴彻底平息时止,为挽救储贷协会,美国共花费了1530亿美元,其中纳税人付出1240亿美元,储贷行业本身承担了余下的290亿美元。这场危机虽然没有蔓延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但却教训深刻,即使对当今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有借鉴意义。

三、中国的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在历史时期的确可以起到稳定金融的作用,固定的存贷利差给予银行“躺着赚钱”的特权,而金融的基本稳定可以保证实体经济在高速发展中不会偏离轨道,并通过实际上的“低利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红利消失,传统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利率管制的弊端也逐步显现。

利率管制导致了中梗阻,动脉血管的血液流入不到毛细血管之中,而是在心脏和身体中循环,时间久了,局部组织就会因缺乏营养而坏死。这不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资源不断向国企和民营头部企业聚集,货币资金使用效率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中国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利率双轨制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等问题,其实质是就处于麦金农所论证的“广义资本市场处于分割状态”。

整体而言,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路径。从1993年提出利率改革设想,到2015年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基本也是三大阶段。

图1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对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监管部门也表示过种种担忧,最害怕的是会出现美国的储贷危机,毕竟10年前中国还有大大小小农村信用社数千家,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小银行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而银行倒闭会形成“多米勒骨牌效应”,有可能会形成无法掌控的金融危机,最终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损伤。小踏步前进,在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存贷款利率虽然法律上取消管制,并不代表利率真正就实现市场化。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尚未合成“一轨”。一个是对宏观经济环境极度敏感、完全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和短期借贷市场利率,一个在理论上已经完全灵活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和美国金融自由化并不相同,监管部门希望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让利率机制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几年的实践表明,我国银行发放贷款对利率仍然僵硬,尽管2013年就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限制,多数银行仍按传统思维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置下限,贷款利率稳如泰山,并未随债券收益率随波逐流。

因此,2023年央行尝试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为下一步利率并轨创造条件。按照358的推进速度,预计要不了多久,大家都会习惯在LPR基础上加减点得到贷款利率。

参考资料

2014-12-12【银行家,作者:黄小军】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2015-7-25 【钛媒体,作者:刘戈】80年代末美国“储贷协会”经历的那场危机,会在中国金融业重演吗?

第一天  中小银行发展破局之路与两项评级提升

(时间:12月21日  讲师:刘诚燃)

一、中小银行困境与破局之道

(一)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八大难题

(二)中小银行发展破局之道

二、两项评级工作实践与指导

(一)两项评级比较研究

  (二)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

(三)资产管理相关指标

(四)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

(五)盈利能力相关指标

(六)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

(七)市场风险相关指标

第二天 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

(时间:12月22日 讲师:B老师)

一、利率市场化与LPR改革机制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利率传导机制与利率并轨

(三)LPR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四)LPR改革后的报价分析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

(一)商业银行定价管理机制

(二)商业银行内部定价管理

(三)基本定价规则

(四)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管理

三、新监管形势下结构性存款业务解析

(一)结构性存款概述

(二)结构性存款的监管趋势

(三)结构性存款业务解析

四、Basel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一)从Basel协议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二)资本计量方法

(三)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

上海

Shanghai

培训地点:上海,开课前一周通知具体地点。

培训时间:12月21日(周六)-22日(周日)

加报名老师微信

备注:上海报名

长按二维码咨询课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