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高频交易犯法吗? 股票期货交易是什么

2023-09-09 13:03:3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高频交易犯法吗?

首先我想说,这至少是一篇不合格的新闻报道,概念混淆之多简直不忍直视。

伊世顿账户组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实现包括自买自卖(成交量达8110手、113亿元人民币)在内的大量交易,利用保证金杠杆比例等交易规则,以较小的资金投入反复开仓、平仓,使盈利在短期内快速放大,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

“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单从字面上看,不知道这个行为本身哪一点犯法,然后在一段“定罪”的文字里,用这句话开篇,真是诛的一手好心。

"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这段话初读十分匪夷所思,所谓申报价格,大概是指报限价单,是一种不保证成交的委托单,人家觉得市场价格不合理,报单偏离市场价格又有什么问题呢?往下看,才明白:

该公司账户组……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的偏离度显著高于其他程序化交易者

如果说的并不是“申报价格”,而是“成交价格”,那显然是很有问题的。但是逻辑上,下一个疑点就是:为什么能在偏离市场行情的价格上成交?要知道“市场行情”本身指的就是成交价格,你总不能说市场行情偏离了市场行情吧?

看到这真的很为文章作者理解能力和文笔捉急。那我们就脑补一下,这个“违法行为”到底在哪里可能出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背景知识,即中国期货市场上的“市场行情”,一般而言指的是交易所每500毫秒一次发送的市场快照及上次成交情况。这个“行情”数据本身就是一个阉割过的产物,有大量的委托单(Order Book)变化情况,以及成交信息是被过滤掉的,除交易所自身外,大家都收不到这些信息。文中所指的“市场行情”,实际上应该就是指这每500毫秒一次的“上次成交”价格。但是因为500毫秒内实际上发生的成交往往多于一次,那么那些被交易所人为过滤掉,没有发出来的成交,它们的价格确实很有可能偏离被作为“市场行情”的“500毫秒中最后一次成交的价格”。

好了,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来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的偏离度显著高于其他程序化交易者”,这段话显然是在说,这家公司的成交价格的确和一般的程序化交易者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为什么它们要这么做呢?沿着原文往下看:

今年6月初至7月初,证券期货市场大幅波动,伊世顿公司在交易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等股指期货合约过程中,卖出开仓、买入开仓量在全市场中位居前列,该公司账户组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31笔,且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的偏离度显著高于其他程序化交易者。以6月26日的中证500主力合约为例,该公司账户组的卖开量占市场总卖出量30%以上的次数达400余次;以秒为单位计算,伊世顿账户组的卖开成交量在全市场中位列第一的次数为1200余次;其卖开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的偏离度为当日程序化交易者前5名平均值的2倍多。

从这段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交易量非同一般,这一点的确非常可疑。再结合之前所说的“实现包括自买自卖(成交量达8110手、113亿元人民币)在内的大量交易”,我大概可以猜测,这个“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的偏离度显著高于其他程序化交易者”,实际上很可能是通过大量的自成交实现的。

我们知道,大家手里都只有500毫秒更新一次的市场数据,那么事实上500毫秒内的市场是什么情况,完全是一个黑盒,但这段时间内,市场上又的的确确在发生着一些事情。你在500毫秒内开出一张买单,理论上没有人会在下一次数据更新前看到这张单,所以当然不会存在“因为看到了一张买单而主动愿意成交”的对手盘,在这种情况下,这张单会不会被成交,完全是一个随机事件。这实际上就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交易者所面临的困境:市场行情数据太不给力了!

但是,如果考虑到自成交的应用,这种情况事实上又是可以操作的。市场上的确不存在“因为看到了一张买单而主动愿意成交”的对手盘,但是还确实就有一个人可以做“因为知道一张买单的存在而主动愿意成交”的对手盘,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这样想,整个逻辑就比较清晰了。该策略通过高频挂单,“该公司账户组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31笔”,再加上自成交,那么实际上就是通过大量自买自卖行为,人为的在500毫秒内制造出比官方“市场行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