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小康社会”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信托概念被引入我国最早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2023-09-10 04:32:5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小康社会”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从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到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小康社会”概念的形成经历了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梳理与“小康社会”具有互文、类义等关系的词语,主要包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社会”“小康国家”“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等。通过历史考察,笔者认为,可以将“小康社会”概念的演进归纳为三个方面:在内涵方面,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在程度方面,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演变为“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在目标方面,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转变使“小康社会”最终成为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涵盖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

 

一、从“小康”到“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回溯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其中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也有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发展,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民利益的诉求。

 

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把“小康”作为衡量中国现代化的标准。随后,“小康”概念衍生出“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社会”“小康国家”等概念,继而邓小平提出了“小康水平”的评判标准。依据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中共十三大正式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升到战略高度,形成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一)“小康社会”概念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就有“小康”的说法。《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小康”是指人民在辛勤劳作之后期待达成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最初的“小康”一词内涵十分简单——“小”与“大”相对,“康”即安康、康乐。“小康”概念自生成之日起,就代表着人们对生活康乐、小富即安的朴素愿望和殷切期盼,也蕴含着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

 

《礼记·礼运》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诉求:“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这段话阐明了“小康”的外在条件和内在规范,即通过实行“礼治”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近代以来,康有为将《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思想与儒家传统“小康”思想相融合,提出了“升平小康”的美好愿景,用以推动变法维新,实现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小康”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状态,一直存在于人民的日常话语中,它出自儒家典籍,寄托了中国百姓对于丰衣足食和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新中国的发展目标为“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把旧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新中国的构想。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经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中国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现实状况,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些关于新中国发展目标的设想,为“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构筑了思想基石。

 

(二)“小康社会”概念的酝酿

 

在“小康社会”概念酝酿之时,其表述具有多样性。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小康”的目标,并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小康”两字首次出现在中共领导人的话语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小康”是作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补充概念提出的,体现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小康”概念提出的影响。与此同时,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小康之家”的水平,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只能称为“小康的状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依旧漫长,而造成这种漫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此后,在判断“小康水平”时,邓小平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即“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这里提出的“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初期目标,也是这一时期邓小平评价“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可见,在“小康”概念提出初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