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金色的光荣:见证外滩金融业传奇的5个门牌号 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汇兑银行

2023-09-11 16:33:1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金色的光荣:见证外滩金融业传奇的5个门牌号

上海亦被称作上海滩,每当被冠以“滩”的后缀,这座城市便自动切换到传奇模式。

繁华与动荡,荣耀与耻辱,灯红酒绿与战火纷飞,那些磅礴、沧桑、泥沙俱下的一幕幕往事,都在“上海滩”这个名字之中。

差不多一百年前,沿着黄浦江边那条纤夫踩出的小路,一排新古典主义、巴洛克、折衷主义、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拔地而起,前赴后继,勾勒出上海最初的天际线。

它是建筑师的必由之路,是海事时代的游客自码头登岸时,对上海的第一次张望。

它是奠定城市金融基因的“远东华尔街”,沿着上海中央那条新月形的弧线,中国第一家国有银行、第一家信托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储蓄会、第一个有组织的证券市场,植物般茂密生长。

它是外滩,面朝黄浦江直通太平洋的浩浩江风,百舸争流,资本竞逐。

几经战乱、几经涅槃、几经金融聚集。每一个门牌背后都对应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录着百年逐梦、富民强国的澎湃故事,张扬着一城一带、重拾光荣的壮志雄心。

中山东一路6号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名牌店&餐厅

1906年,由玛礼逊洋行设计,一座拥有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尖角的建筑在黄浦江畔落成,屹立为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在此之前,这座花岗石贴面建筑的原址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此诞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外国银行几乎垄断了我国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并通过贷款,控制清政府财政金融和中国民间商业实业。

“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改变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挽救清王朝金融体系,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开设中国自己的银行。容闳、郑观应、李鸿章、左宗棠都曾为创办银行奔走,而直到19世纪末,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一再向清廷上书:“要振兴实业,非改革那些资本小、范围狭的金融机构、钱庄、票号、银号不可”、“铸银币、开银行两端,实为商务之权舆”,终于获得光绪帝首肯。

盛宣怀的主持下,外国银行林立的黄浦江畔,大清帝国日薄西山的最后一缕微光中,属于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终于在帝国主义的阻挠和清廷内部顽固派的反对中艰难诞生。

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垄断由此打破,泱泱华夏的近代信贷事业自此开始。

中山东一路12号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923年6月23日,上海租界万人空巷,见多识广的上海市民潮水般涌向新落成的汇丰银行大楼,争睹这座“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1864年汇丰银行由外商在香港成立,并于翌年在上海外滩原汇中饭店旧址设立分行,晚清至民国时期,一直是外资银行翘楚。汇丰银行大楼是当时世界第二大银行建筑,八角门厅高悬着以当时汇丰入驻的八座城市主题壁画,依次为上海、香港、东京、伦敦、纽约、曼谷、巴黎和加尔各答。其中上海图案的主题为中国传统的航海保护神妈祖,背景为外滩,似乎昭示着中国是汇丰最大的市场,以及其当时在上海银行界的领袖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接受人民政府管理,特批继续经营外汇业务,成为改革开放前仅剩的两间在沪英资银行之一。而汇丰大楼则被收归国有,1955年,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

上世纪90年代中,外滩大楼“筑巢引凤”置换工程开始,上海市政府让出大厦,开设浦发银行,向世界宣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雄心壮志。

“1997年12月12日,浦发银行以17亿元人民币成功置换上海中山东一路12号大楼。1998年6月23日,浦发银行举行仪式,正式启用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大楼。”

浦东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浦发银行作为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入驻外滩金融街,有利于上海市加快外滩中央商务区功能的开发,有利于吸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