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公司分拆上市热潮涌动 中小市值企业积极参与为哪般?
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分拆动作频频。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4日,年内已有10家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和推进分拆的公告。
从分拆母公司来看,不仅有京东集团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有维亚生物等医药公司。从分拆子公司的行业来看,与往年的地产建筑、物业管理企业相比,互联网科技、生物医药公司成为主力军。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组合伙人邓浩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分拆上市最吸引之处无疑是可以释放相关业务的潜在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分拆业务至A股上市成为近年的新趋势,一方面分拆业务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母公司也可以通过继续控制分拆业务分享上市带来的商业效益,进一步推动母公司的股价。
互联网科技、生物医药公司
成分拆主力军
分拆上市在港股市场已较为成熟,今年以来,互联网科技、生物医药公司等港股成为分拆主力军。除了京东集团推进京东产发、京东工业的分拆事宜之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智能集团分拆工作已启动。6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布全员信称,自2023年3月份宣布了集团“1+6+N”组织变革以后,各项工作都在平稳有序地推进,目前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此外,生物医药公司分拆上市脚步亦加快。7月9日,医药外包服务行业(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宣布拟分拆其旗下生物偶联药(CRDMO)服务公司药明合联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6月11日,维亚生物公告透露公司计划未来分拆CRO业务于A股上市。5月18日,微创医疗旗下微创心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在邓浩然看来,分拆上市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例如生物科技公司因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核心产品有融资需求,分拆上市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新业务定位更清晰,更能吸引投资;另一方面对于整个集团来说,新公司有独立的融资渠道将使集团在资本操作方面更灵活。
中小市值公司
积极求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分拆母公司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例如药明生物截至7月14日收盘总市值为1738亿港元。而近期选择分拆动作的企业中,不乏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例如维亚生物市值仅30.38亿港元。
6月11日,维亚生物公告称,旗下CRO业务的运营主体维亚上海,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淡马锡及弘晖基金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整体合同研究组织(CRO)业务投后估值达43亿元人民币。公告中披露,维亚上海拟在2026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A股上市。
雪牛资本合伙人刘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维亚生物等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提出分拆,从侧面上反映了港股市场流动性以及估值的压力。尤其是医药板块的公司,更需要持续扩大融资来补充现金流、支持研发投入等。
截至7月14日收盘,维亚生物总市值仅30.38亿港元,而拟分拆上市的CRO单体业务就达到43亿元人民币估值。按照其2023年度对应收入8.95亿元人民币,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法,相当于4.8倍的市销率。
“港股市场整体估值被低估的时候,并购、重组、分拆等多元化的交易机会也会逐渐涌现,上市公司应结合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的融资优势,不断实现市场的估值认可。”刘佼表示。
有受访专家提醒称,尽管分拆上市能够改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水平,但是分拆上市中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业竞争等问题也引发监管的重视。尤其是在“港拆A”的案例中,不仅要满足港交所有关分拆上市的《第十五项应用指引》规定,也要满足境内监管对分拆上市的规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作者:朱宝琛 原标题:港股公司分拆上市热潮涌动 中小市值企业积极参与为哪般? 点击阅读全文前往东方财富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分享成功
热门推荐即将前往东方财富APP查看原文
取消 确定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微博 郑重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