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对话A股“初代投资大佬”丁楹:投资就是持续“打怪”,克服一场又一场的挑战 买基金还是股票收益高些

2023-07-20 10:57:36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对话A股“初代投资大佬”丁楹:投资就是持续“打怪”,克服一场又一场的挑战

中国基金圈,丁楹属于元老级人物,上世纪90年代就已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

如今,他是百亿私募康曼德资本的掌门人。

丁楹“奔私”十年相当的低调,和他光鲜的公募与自营生涯洽成对比。

他几乎是第一代A股投资经理!1995年加入中信证券总部担任自营业务投资经理。

他也是第一代公募基金经理!1999年,在长盛基金操盘20亿规模的“基金同益”。

他还是业内第一位百亿规模的股票基金经理!2004年丁楹执掌中信经典,刷新了新基金的募集纪录,也成为了业内最大百亿基金。

当然,他经历的坎坷和挑战也并不少,2004年中信经典募集成功后,他遭逢A股近两年的惨淡熊市,和超十万客户共同经历低谷、再走出低谷,过程辛苦自不必言。

而在2013年进入私募业后,丁楹也经历了从成功到挫折,从面对挑战到克服挑战,再到迭代更新后持续发展的阶段。

2023年是丁楹私募创业的第十年,回首过去的经历,丁楹有很多的感受和总结,这构成本次对话的源起。

创新后“失业”

1994年,丁楹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用现在的语言解释,这就是人工智能(AI)专业。

丁楹回忆,他最初是以技术人员岗位被招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如今中信集团的前身。

没想到的是:他被分配到地坛营业部的清算柜台工作。入职第一天(1994年8月1日),A股市场跳空高开18.25%,结束了此前长达370个交易日累计78%的指数跌幅。史称的“333行情”开始了。

当时,A股还没有设立涨跌停板制度。正是从那天起,上证指数在短短一个月左右,上涨近三倍,走出了一波“大牛市”。

丁楹所在的地坛营业部,是由1990年亚运会举重场馆改造而成的,它同时也是早年北京股民散户们的聚集地之一。

那个年代,股民下单后是无法实时查询成交回报的,需要第二天排队领取交割单,才知道自己最终的成交结果。丁楹发现,这其中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力,而且次日的成交信息打印整理也需要很多工作量,如果能用机器完成就可以节省大量人力。

于是,丁楹编辑了一个程序,将自动打印机放在营业部外面,并摆上一个小键盘,每个股民可以输入账号和密码,实现自动打印,不仅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股民的时间。这在当时北京的证券公司中堪称首创,能够实现交割单的自动化输出。

也正因为这次创新,丁楹所在的营业部清算柜台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了,他则面临“失业”的考验。

但时来运转,他被派到上海交易所参加“红马甲”(交易所场内交易员,因穿红色背心而得名)培训,就此开始了另一个事业旅程。

参与“519”行情

丁楹的培训结束,恰逢另一个“历史时刻”——中信证券正式成立,如今的“券商一哥”在1995年正式诞生。

丁楹“幸运”进入了中信证券自营部门,成为这家券商第一批投资经理。要知道,中信证券最初的投资经理人数不到五个人。全中国当年的自营工作人员也并不多。

非金融学背景出身的他,当时接受的“训练”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