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为什么大多数A股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为什么股民不买基金

2023-07-20 11:21:24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为什么大多数A股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周末闲暇好时光,网上乱逛的时候,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大多数A股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那么今天咱们也来给股民朋友分析一波,看看这个问题究竟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是股民的认知盲区。

首先明确一点,无论你是自己选股操作,还是挑基金操作(指数型,股票型都是如此),投资方向其实都是A股,成熟机构最多也就加点指数的对冲工具,如果再复杂一点话,混合基金还会搞点债券、货币啥的,它们通过各种投资品种,形成对冲,获得理论上的稳定收益,当然,A股波动往往对冲不掉,因此2015年前后,混合基金虽然红极一时,但目前依然不是主流。

很多人在鼓励你投资基金的时候,通常会讲两个逻辑:

第一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A股生态链中,长期有“七亏两平一赚”的说法,这个概念相当于告诉你,想在股市赚钱,比你高考上一本线还稍微难一点(2023年的一本上线率全面超过10%)。当然,这个亏赚比例的说法,一直都没有得到客观数据的支撑,也不合乎人性。

为什么这不合乎人性呢?

因为,如果真的90%的人都长期不赚钱,那这个市场为啥还总有人参与呢?

真实情况往往是,赚到的人,要么是闷声发大财(中国人优良传统),要么不是我们身边的普通散户(也就是机构投资者)。

因此理论上,具备金融专业知识,有团队化运作,投资工具更全面,交易习惯更严谨的机构,应该是参与A股二级市场的完美选择才对。

然而真实情况是,真正的牛市,过程中能跑赢指数的机构那是凤毛菱角,遇到熊市大跌时,比其他人少亏5-10个点,也解不了渴。机构的优势在于平稳行情,震荡行情中,他们中最优秀的那批人,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这其实是为什么A股常年3000点左右徘徊的原因,机构喜欢啊!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A股目前4000多只股票,股民选出对的概率已经不大了,你如何保证自己能在将近7000只股票型基金中选到优秀的那些呢?

都是要选择,中国人的基础数学还是挺不错的,哪边概率大,就往哪边走呗!

第二条,股神巴菲特N年前的一句话

巴菲特在某次股东大会上,为了对比,证明一下自己公司的收益水平,举例说明了90%的基金跑不赢指数,建议普通投资者别搞基金,不如定投场内指数基金!我估计他还有句潜台词,意思是,有条件的直接找老巴更好。

这句话应该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真理,到目前为止你定投A股的指数基金,表现也都不错。老股民也都应该听过这句话,也看到过这个收益表现,所以股民没几个真正玩基金,但又为什么股民依然选择自己买股,而非定投指数呢?

因为这里有个BUG,我估计你稍微接触股票一段时间,也会发现这个BUG。

那就是,如果你定投A股的指数,比如最受市场认可的沪深300指数,里面理论上包含了A股里最好300家公司,并且定期会有成分调整。但是问题来了,这理论上里有个标准怎么都绕不开,那就是总市值,因为这类指数基金追求的不只是盈利,更有贴合市场大盘的波动,挑选成分股时,总市值越大,越容易成为指数成分股。

这里面就有上市之后跌了13年的中国石油,以及A股早期上市的大量周期行业,所谓周期行业,大多数公司的股价也是周期性的,拿得越久越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就说,指数基金里,有些明显不合符价值投资的品种,目前的权重还都不低,那么长期持有并定投指数基金,效率上打了很大折扣。

其它类别的指数呢?

比如,红利指数基金,里面挑选了各行各业的龙头以及分红率居前的公司,按照A股的现状,里面会有大量的银行股,你喜欢吗?

中国的股民虽然专业知识未必足够,但是基本的研究精神还是不错的,不然那些技术指标K线图也不会被用到人人会背(夸张的说法)的地步,类似上面那些指数基金的BUG,让巴菲特的建议也在A股市场实践者也是寥寥无几。

小结一下:基金比股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