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员工持股计划坑深深 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共同富裕,但股市有风险,买入需谨慎。须知,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四年来,大半是亏损状态。员工持股计划,...  信托会不会亏损股票

2023-07-22 12:30:32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员工持股计划坑深深 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共同富裕,但股市有风险,买入需谨慎。须知,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四年来,大半是亏损状态。员工持股计划,... 

来源:雪球App,作者: 初善君,(https://xueqiu.com/6615553088/113204376)

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共同富裕,但股市有风险,买入需谨慎。须知,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四年来,大半是亏损状态。

员工持股计划,指上市公司根据员工意愿,通过合法方式使员工获得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制度安排。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为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

员工持股计划并不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证监会2014年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才使得员工持股计划走上历史舞台。

监管的本意也是好的:“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而且,“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使社会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优化配置。”

从指导意见下发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年,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有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大半亏损

笔者选择了2014年至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688家公司,计算各家公司股权激励的盈亏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盈亏计算有两个假设:一是没有考虑现金分红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期间分红了,那么其亏损程度会有所减轻;二是假设员工持股计划到期后,并没有减持或者清仓,而是持有至今(截至2018年8月12日)。

经过计算整理,688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中,从员工买入后至今,员工持股计划翻倍的只有19家,盈利的合计169家,占比25%;亏损的员工持股计划合计519家,占比75%,而亏损幅度超过50%也就是员工持股计划腰斩的共计140家,占比五分之一。可以说,四分之三的员工持股计划演变成坑员工的计划了。

如果分年份来看的话,除了2014年的12家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是盈利14%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合计576家员工持股计划平均亏损均在15%以上,2018年已实施100家的股权激励计划,平均亏损6.90%。可以说,不管哪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基本上都是亏钱的。

如果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本意是与员工共富贵的话,截至目前,大部分都演变成坑员工的持股计划。

各家比惨

哪些公司坑员工最深、最多?

从亏损程度上来看,共计10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超过80%,基本都是大名鼎鼎:ST中安、乐视网、*ST凡谷、*ST信通、奥瑞德、金龙机电、芭田股份、印记传媒等,都是这两年经历过连续跌停的公司,而且,员工持股计划越大,亏损金额越大。如乐视网实际买入金额5.1亿元,假设没有卖出,截止目前合计亏损4.63亿元。

从亏损金额上看,十大坑员工公司分别为冠昊生物、万达信息、神州泰岳、中珠医疗、歌尔股份、乐视网、比亚迪、浙江永强、双塔食品和长盈精密,员工持股计划亏损均超过4亿元,真是买的越多,亏得越多。

实际上部分员工持股计划到期后可以卖出止损,并没有理论上亏损的这么惨,比如ST中安的两期持股计划在2017年10月和12月已经出售完毕,出售时股价在5元左右,员工实际亏损程度在85%左右。

同时,考虑到很多员工持股计划存在一定的杠杆,在股价大幅下滑之时,一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开始爆仓,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比如凯迪生态、智慧松德、金龙光电和金鸿控股控股,等等。

ST凯迪的员工持股计划,“云信凯迪 1 号”于2017年5月陆续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购买公司股票,买入公司股票共计 3571.60万股,成交金额合计39190.10万元,占公司总股本1.82%,该计划所购买的股票锁定期为2017年5月24日至2018年5月23日。而且员工持股计划的杠杆非常高,员工出资1元,浦发银行出资2元,也就是说3.92亿元的买入金额中,只有1.31亿元是员工出资的。

可是因为ST凯迪年报难产,大股东债务违约等问题爆出,公司复牌股价跌了75%,因此其员工持股计划也早早爆仓。考虑到股价跌幅,持股计划中员工早就亏光了,劣后出资2.61亿元的浦发银行最终也只剩下9000万元左右,可谓惨也。

本来好好的做公司员工,拿点工资就好了,可是非要做股东,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可惜被套牢。命不好的,还要爆仓,连长期股东都做不成,股市有风险,股东需谨慎!

共同富裕

那么,那些与员工共富贵的持股计划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它们能实现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实现共同富裕?

笔者统计了员工持股计划涨幅排行榜,这些都是员工持股计划翻倍的公司。从实施时间上看,2014年至2018年都有实施,从公司来看,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绩优白马股:利亚德、五粮液、牧原股份、伊利股份、紫光股份,等等。尤其是紫光股份,盈利金额高达17.57亿元,像牧原股份、五粮液等盈利金额也超过10亿。

这些公司有什么特征呢?

业绩好!

且不说五粮液、伊利股份等,即使像安科生物,2016年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5%和41%,利亚德2016年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02%和81%,当升科技2016年和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648%和152%,等等。

因此,各位员工考虑是否参与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时,一定要像投资股票一样,判断公司的业绩发展情况,不然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