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为什么不管多垃圾的股票,机构研报给出的几乎都是增持和买入评级? 外汇如何买涨买跌的股票呢知乎

2023-07-23 23:53:24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为什么不管多垃圾的股票,机构研报给出的几乎都是增持和买入评级?

原因有很多,诸如“因为他们是卖方”这种回答,描述了情况但没有解释原因。至于说“黑嘴”这个,开玩笑无所谓,没什么实际意义。

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一下。

第一个,是直接针对问题的标题:为什么机构研报给出的几乎都是买入和增持?

因为,我们能看到的是卖方研报,这里就需要首先搞清楚卖方到底是谁?卖的是什么?

卖方通常指的是券商研究团队这些,当然广义上也可以包括一些投研服务型的团队,首先他们卖的投研的服务,说白了就是他们的工作是去覆盖、跟踪、研究一些公司(也包括行业,我这里说得简单一点),再把这些成果去给到买方(广义的)那里。

买方可以指投资机构、公募私募这些,你要说得宽泛一点,甚至你一个散户都可以看做买方(夸张表述,理解意思即可)。因为买方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覆盖那么多行业、那么多公司,所以你大概率需要别人来帮你覆盖公司,以及整理一些信息等等。

所以,卖方卖的是这一系列的服务,他们本身自己不通过投资交易赚钱。

而我们知道,A股是不能做空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所以卖方去唱空某家公司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大家都不能做空,你唱空它,就算你是对的,而能够据此获利的人又很少,没多大意思。

而且卖方平时要获取公司经营动态,也需要跟上市公司董秘交流,也需要跟人家搞好关系,你去唱空人家相当于得罪人家,结果还不会有很多人因此获得好处,那这不是费力不讨好么?

国外一些市场有唱空的研报,那是因为本身市场可以做空。如果我是某卖方研究员,我唱空某公司,对一些有做空计划的买方而言是有价值的,可在A股这就没有很大意义了。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研报基本上全是增持和买入,因为我们是单向做多的,所以总体来看只有唱多的研报才有价值。再说在一些不能做空的市场里,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去唱空,本身也是得罪上市公司和股东,没什么意义。

第二,为什么给出的评价,偏偏都是“增持”和“买入”呢?

我这里针对的是这两个词:增持、买入。

我相信肯定有人有类似的疑问的,增持啥意思?买入啥意思?什么区别?

反正我早期确实是有这种疑问的……

给什么评级是有一套固定的标准的,你翻到研报的最后就能看到。

买入:未来 6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15%以上;增持:未来 6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5—15%;中性:未来 6 个月内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减持:未来 6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5—15%;卖出:未来 6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15%以上。

说白了,他们所谓的买入或者增持,这都只是在套个固定模版而已。

不要去理解他们的字面意思。你把“增持”换成“吃饭”,“买入”换成“吃大餐”,“卖出”换成“吃屎”都行,并没有什么影响。

评级给的什么,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只要研究员给的目标价符合上面的标准,就会套用相应的评级用词。“买入”不等于叫你买入,仅仅代表研究员认为这个股票未来几个月能涨,并且能相对超出市场一定涨幅罢了。

综上,“增持”和“买入”这种结论纯粹只是套模板,这个确实是不具有太多参考价值的。

第三,那么,为什么“不管多垃圾的股票”,研究员总觉得它们未来一段时间能相对超出市场涨幅呢?

这里我要说一句可能有点绕的话了……

因为:只有有上涨潜力的的股票,才会有研究员去研究。

这里的“上涨潜力”只是一种逻辑,并非说一定。既然是逻辑,那可成立,也可以不成立。

你去看一些长期处于下跌趋势的小票,那些根本连券商覆盖都没有,说白了这种可能就是连上涨潜力都没有的股票了。

第四个问题,额外扩展一下,那为什么机构给出的买入和增持,后期经常发生不灵光的情况呢?

根据PE=股价/EPS的公式,可以推出预测股价=预测PE*预测EPS这个等式。

那么显然,影响预测目标价的多少,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预测PE,另一个是预测EPS。

一般来说,机构给的盈利预测(EPS)通常不太容易偏差太大(周期股除外)。

因为机构虽然有都有自己的盈利预测模型,但整体上是比较类似的。而且研究员一般都是专职跟踪某一个行业的,人家对行业的理解程度以及信息来源,一定比绝大多数散户都厉害多了。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盈利预测不太容易错。

因此,问题很可能就出在预测PE上面。

我们知道,股票的上涨,一种是盈利增加(EPS),另一种是估值提升(PE)。

如果PE保持不变,EPS是涨的,根据那个股价=PE*EPS的公式,那么股价整体看应该是上涨的。

可是,以上只是理论情况,谁规定PE一定保持不变呢?

但一般比较常见的卖方研报,他们通常直接给了股票较高的PE,默认了公司可以享受较高估值,默认了公司的估值会提升。

而且,一般机构研报经常出在股价开始上涨之后,这表示当年的动态PE其实是变高了,这也就意味着当年的预期很可能被打满了,假如你按照研报去买,很可能会在短暂的高位站岗很长一段时间。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