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为什么会存在市盈率很低的股票,市盈率低的股票值得买吗? 股票里面基金持仓为什么没有了呀知乎

2023-07-26 13:48:46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为什么会存在市盈率很低的股票,市盈率低的股票值得买吗?

先说答案:1、为什么会存在市盈率很低的股票?

公司业绩不好,或成长性不足。

比如ST的股票,或者银行、地产等行业,虽然银行、地产行业的利润不错,但大家普遍认为成长性不足。比如银行,一次黑天鹅的出现,很可能将前面十几年的利润全部抹去。

2、市盈率低的股票值得买吗?不太建议大家去买市盈率低的股票。

股票并不是市盈率越低越好。

提到市盈率,80%以上的人第一想法就是“投资回本年限”。

如果大家简单的把市盈率与回本年限划等号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股市还没有入门。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简称PE),全称叫“市价盈利比率”,书本上的定义如下:

市盈率(PE) = 市值 / 公司净利润 = 股价 / 每股收益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简单举个例子:

某家公司开出的市值为100万,我们买下公司后让它帮我们挣钱,公司每年能挣5万元。按照公式用市值除以净利润,即100万除以5万等于20倍。

这里的20倍,就是我们投资回本的年限。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一个公司市盈率越小,则回本速度越快。

于是不少人就开始死搬硬套的只看市盈率选股、买指数,想着多多买入那些市盈率低的公司,

这样短短几年下来就能迅速回本并赚的盆满钵满。

现实真如想象中的这般美好吗?

多多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市盈率较低的部分股票。(剩下还有七百多只ST股,市盈率为负数,已帮大家省略)

做机械生产的东方精工,业绩原地踏步多年;

搞房地产开发的荣盛发展最近5年,负债年比一年多,债款接近利润的十倍,杠杆率奇高;

卖红枣的好想你,今年上半年亏掉了近两年的净利润,白干两年;

搞建筑的浙江广厦赚两年亏两年,10年合计下来竟然没什么利润;

电子元件厂ST巴士赚钱的年份没有亏钱的年份多;

科技股ST通信连续4年亏损,每年都要亏上亿元,已经被亮黄牌了;

……

简直是惨不忍睹,

所以并不是市盈率越低的股票越好,我们在实际选股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目前,市盈率在逐渐普及、推广之下,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算法。

其中滚动市盈率(TTM)时效性最强、最方便,成为大家常用的估值数据。

紧跟大佬脚步是好的,但散户想摸到大佬投资的精髓,还得看透市盈率的本质问题。否则,贸然投资只会被割韭菜!

再看一眼市盈率的计算公式:

市盈率(PE) = 市值 / 公司净利润

式子里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市值和公司净利润。

市值我们都知道,等于股价×股数。其中,发行的股数短期不会变,股价则是广大投资者炒上来的。

而股价炒作的基础是就是公司净利润。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我们为什么觉得一家公司牛?茅台为什么能炒得这么高?不就是因为新闻里都在说,茅台每年都能稳定盈利么!不就是看中它每年90%以上的毛利率么!

但非专业出身的普通投资者可能不知道,公司最容易出现猫腻和泡沫的数据,往往就是公司净利润。

这里就涉及一点财会知识了。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成本开支 - 税款 - 资产固定损耗

成本和税款不用说,只要公司还在运作都必不可少。资产固定损耗是指房屋、设备的折旧和磨损,房子用上三年、五年免不了蹭掉灰、小修小补,每年固定扣个5%左右的损耗费很正常。

看懂净利润只能说迈入了财报数据的第二层,再往下还有好几层。

以海天味业的财报为例,随着层层深入,我们能看到的钱也越来越少,公司实际到手的钱也就越来越少。

哪个部分最容易产生泡沫?

第三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

说白了就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再减去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损失,也叫莫名其妙就亏了的钱。

例如,公司拿一部分闲钱买股票,结果股票暴雷,赔个血本无归。或者是投资一家子公司,让他们自己拓展点新业务,没过多久被竞争对手暗算,直接破产清算。

这只是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还有各种利益输送、内斗、拆东墙补西墙、刻意压低股价抄底回购股票……

最可怕的不是发生在主营业务之外的损失,最可怕的是公司高层能通过隐瞒或者会计手段(做假账),让投资者看不出所以然,还以为利润挺多,乐呵呵地买入公司股票,为暴雷埋下隐患。

以至于大部分时候,公司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只说表现抢眼的净利润。只有在利润发生危机的时候才把扣非净利润当做挡箭牌,骗不明真相的散户接盘,非常鸡贼……

这些骚操作被称之为:庄家对散户的千层套路。

扯了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公司净利润含“水”量贼大。

所以为了严谨一点,市盈率公式应该改为:市值 / 扣非净利润

一般扣非净利润都会在财报里标出来,虽然还是存在作假可能,但比净利润要更接近公司真实盈利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市盈率之父约翰·聂夫是如何靠这个错漏百出的数据,实现了31年收益翻55倍的惊人战绩?

因为他除了市盈率还考虑的成长性、基本面、分红收益等其他因素。

尤其是公司的成长性。

当一家公司兼具低市盈率和高增长速度,才值得他深入研究。

这样一来直接排除了不少负增长和周期性公司。

约翰·聂夫的策略被另一位小他13岁的投资大佬彼得·林奇量化为一个新公式:

PEG = 市盈率 / 净利润增长率

通过测算企业的PEG数值,判断企业此时的股价是否与利润增长水平相符,是否被市场情绪炒高,进而找到那些增速不错但还没被市场发现的股票。

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增长水平与市盈率一致,那就是合理的;

市盈率高于利润增速,股价可能存在被炒作的嫌疑;

市盈率低于利润增速,则是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市场却没有注意到(股价没有升高)被低估了,直接买入,赚钱概率增大。

在实操选股的过程中,当一家企业多年利润增速达20%时,其市盈率应该在20倍左右。过高则不合理,过低则被低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医药行业平均市盈率在35倍左右,而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医药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利润增长可达35%;银行大而低效,利润增长缓慢,总体只能实现6%左右的增长。

【净利润增长率】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利润的缺点。

这样一来,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赚钱能力,净利润越高,挣钱速度越稳定、越快越好。

虽然不太清楚两位大佬是不是在投资策略上有过交流,但在择股思路上莫名地相似,甚至有点相互传承、推陈出新的味道。

为防止小白没听说过彼得·林奇的大名,晒一下他的麦哲伦基金收益走势,年均复利29%,被赞为“表现最好的公募基金”。

蓝线为麦哲伦基金十几年的累计收益率走势,红线是标普500指数,绿线是罗素指数,是美国同期的大盘指数。

小结:

市盈率是我们投资的重要参照物。

它起到初筛作用,缩小择股、择时范围,不至于让广大投资者在3900多只股票里大海捞针。

我们只需要在低市盈率区间里,找到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即可。因为这类公司增长速度稳定、债务不多,度过艰难期后将会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属于优质资产。低估买入,能使收益最大化。

而那些高市盈率的公司,大都是成长型公司。例如现在的科技领域公司,大家都觉得公司未来会赚很多钱,以后净利润很高;先把市值炒上去,未来利润上来了,自己也能有收益。

坦白说,投资高市盈率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属于赌博。

就像前文提到的净利润问题,盈利稳定的公司尚能吹出净利润泡沫,这群盈利没什么确定性的公司,更加值得我们警惕。毕竟,没有谁投资的钱是大风吹来的。

具体多少算高才算高?多低算低?

说实话,没有标准。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历史数据,如历史市盈率中位数、市盈率百分位辅助判断。

全面分析还得学市盈率之父,把成长性、基本面、行业发展、分红预期等因素加进来考虑,才能确定该公司最终的投资价值。

最后再强调一点,学会参考市盈率只是估值的第一步,千万别把它作为唯一的参考指标!

二、如何利用市盈率赚钱

理论框架、实战工具已经准备妥当,接下来才是真正硬核的实战环节。

我将在梳理原理的过程中,根据我的投资案例,进行论证。

1、利用市盈率的波动规律赚钱

前面我说过,市盈率会受短期市场情绪变化影响,出现剧烈波动。

个股的市盈率变化最为明显。

美的集团上市6年,经历了两次严重高估,以及两次明显的低估。

我们可以从这些年的波动中,发现“物极必反,周而复始”的规律。

市场情绪总是短暂的,没有什么股票会永远高估,也不会被一直低估。

这一现象被叫做:均值回归。

不论是股票、指数、基金都呈现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趋势。

认识“价值规律”的存在,是实操的第一步。

2、利用规律赚钱的最好方法,其实就是低买高卖!

既然市盈率在波动,我们就把握这个波动。

以下是A股平均市盈率变化图,可以在乐咕乐股网查询。

我根据市场历史估值变化简单画出了高低估区,重申一下:

买得便宜,卖得贵,是我们利用规律赚钱的核心思路。

落到实操层面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时候是最低?什么时候是最高?什么时候合适买?什么时候应该卖?

这需要引入市盈率百分位概念,也被简写为PE百分位。

当市盈率百分位为20%时,说明现在的价格比过去80%的时间都便宜。

当市盈率百分位为70%时,说明现在的价格只比过去30%的时间便宜。

逻辑和我们日常购物是一样的,碰上的折扣力度越大,我们买的商品越值。

一般来说,当全A股市盈率百分位30%以下比较便宜,类似折扣价。

70%以上则泡沫明显,类似黑心商家抬价。

其余时间在估值适中区震荡,类似日常价格。

理论上,投资想要赚大钱,我们应该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再加2倍杠杆一把梭,在最低点买入。等到市场普遍哄抬价格、陷入疯狂的时候,高价卖出。

但我们无法知道,

全市场的“商家”未来什么时候开始打折,市场又在什么时候会陷入疯狂。

投资市场不是双十一,不会在打折之前满世界打广告,这需要自己把握。

既然大涨大跌这么难预测,我只能制定一套买入策略,确保不管未来怎么变,我们都能以相对低价买入。

经过多次实践优化,我有了以下策略:

把资金分成100份左右。

当等权市盈率百分位在30-40%之间,买入0.5份。

当等权市盈率百分位在20-30%之间,买入1份。

当等权市盈率百分位在10-20%之间,买入3份。

当等权市盈率百分位低于10%,买入5份。

等权市盈率百分位最新数值,可以在A股平均市盈率变化页面查到:

具体分析一下,

理论上等权市盈率百分位30%以下买入最保险。但随着近20年A股整体投资价值缓慢提升,绝对低点难找,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