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推荐书单 |盘点那些年我翻来覆去的经典书目 基金推荐书籍
登登登登~你们一直催催催的法学推荐书单终于来了。这是一期重磅文章,不管你是想要修学法律,法学在读萌新,准备法考考研的,还是法律工作者。无论你在哪个阶段都值得反复阅读品味的经典书籍。
如果各位同仁们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对你影响颇深的书,欢迎大家真诚交流阅读感受。
西窗法雨 评分:★★★★☆作者:刘星每个法学生刚刚踏入这座大门,对法律这个字眼如饥似渴地时候,书单上总会出现《西窗法雨》的掠影。作者法大刘星教授运用一个个常年所积累的法学故事,辅以幽默而又不失风趣的语言,将他对西方法学的看法观点,一一勾勒出来。每个英美法判例被作为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结合中国的世情民风,引出人们对法理的思考。《西窗法雨》,开的是“西窗”,窗虽然小,每件案例短小精悍,但语评独到,入木三分,下的是“法雨”,雨虽然不大,但能让人润物无声地感受法理。阅读之后,就会对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相信多数人之治找到原因,这本书的魔力就在于很容易培养一些初涉法学小白的兴趣。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评分:★★★★☆作者:苏力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至今,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移植,但却少有余力反思当今中国的本土环境能否接纳“法律移植”,少有余暇顾及中国的本土资源。而苏力教授不同,他没有迷失在“现代法治”的激变浪潮中,转用一种细致透彻的观点,认为“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治的理论”,对盛行的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案”进行了反思和挑战。这本书的年份虽然比较久远了,但其中所说的中国法律发展中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对法学理论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社会上许多让你疑惑的法律问题会在本书中得到解答。比如对《秋菊打官司》的解读以及通过该电影引申出来对法律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十分值得一读!
洞穴奇案 评分:★★★★☆作者:彼得.萨伯极端环境下食人求生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有所耳闻,但你思考过其中的伦理困境吗?假如你是被困探险者中的一员,会不会为求生而起杀心,又会不会接受掷骰子来选择一人杀死分食的建议。洞穴奇案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电车难题、囚徒悖论、伦理困境等诸多问题的疑难案件。14位法官在这一设定下,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针锋相对的雄辩和层层推进的交锋。法律的基石是道德,还是规则?法律与道德是否可以截然分开如何看待死刑与法律生命至上原则的矛盾?刑罚的目的何在?是威慑、是矫正、是报复,还是其他?阅读过程中,你可能被某位法官说服,又在下一位法官的驳斥中倒戈。这样无限反转的体验真是种享受,比看《奇葩说》还过瘾。
电车难题 评分:★★★★☆作者:托马斯.卡斯卡特“一辆失控的电车驶来,它的前面,是一条有五个人的轨道。电车即将撞死这五个人,但你面前有一个扳手,可以使电车驶向另一条只会撞死一个人的岔路,你是会扳动这个扳手,还是会看着那五个人被撞死?”
和前面的《洞穴奇案》有丢丢相似,二者都是在讨论两难问题的案例,但其实互有倚重。《电车难题》一书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展开,首先,作者模拟电车难题不再是一个思想难题,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个电车事件中的选择人,女主人公将电车转向了一个人的轨道上。然后作者又模拟了一个全民民意法庭来她进行审理,审理她是否对那一个人,犯有非预谋故意杀人罪。作者详细写了控辩双方的陈词,大学教授对于类比的分析,心理学家的意见,主教的看法,电视访谈节目,某大学老师间的闲聊,陪审团成员的意见。通过描写非常具有真实性的情景和对话来说明关于电车难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法律博弈,也是哲学思辨。在道德与法律的交界,二者是否应该相融? 道德规则是否应该入法?最后,作者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大呼经典,想知道是什么,你就去看一看吧。
“你还真以为这一页会有答案?”
乌合之众 评分:★★★★☆作者:勒庞这其实一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名著,来自于心理大师勒庞。为什么要作为法学书单推荐,因为作为法律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理性思考从而避免合流而不同乌,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更具教育意义。这本书用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事实告诉我们,群体意识与独立的个人意识完全不同,具有感性、冲动、易怒等原始人的特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群体容易犯罪(进一步解释到校园霸凌现象)、为什么议会的效率低下、为什么陪审团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等。而且里面的一些语录真的很经典很适合做摘抄,慢慢品味。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像法律人那样思考 评分:★★★★☆作者:肖尔这是一本面向法学院新生的书,讨论的是有关于律师和法官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关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书中突出了法律思维和法律的独特性,法律人执业过程必然有的独特性,作者并不否认法律思维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会考虑其他专业领域和要素,以便自己的判断得到改进。这本书可圈可点之处着实不少。语言简洁平实、清晰易懂,但涉猎的主题相当广泛,在集中讨论法律推理这个核心问题时,也附带处理了司法说理、司法意见、法律与事实、举证责任等制度性问题。此外还加入了一些法律理论或法律思想的讨论,比如说对于普通法之观念和性质的讨论、对于法律现实主义思想的检讨等,可以说它是英美国家中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法学方法论作品。
为权利而斗争 评分:★★★★☆作者:耶林这本书非常薄,就是我手上的小册子。翻开第一页,就会看到一句简短而有力的题词。
你当在斗争中发现你的权利!
2023年有这样一条新闻,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饮料和食物进入游乐园,且在游客入园时会被要求开包检查,游乐园方面会强行收走一些游客所携带的食物。此事一经公开,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热议。彼时一位法学专业的华政学生毅然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了法庭。经过层层辩论,民意和民众们的神圣权利得到了维护,最终,迪士尼乐园做出了让步,取消了食物禁令,并与这位政法学生达成和解,赔偿了他50元人民币。原告就在为权利而战的斗争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区区50元也许微不足道,但结合整件事的背景,尤其是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来看,它比黄金还要闪耀。作为初学者,我们都要在法律学习的过程中守住初心,树立起一座权利灯塔,在这座灯塔的指引下,带着权利意识,为我国的法治事业而奋斗。
法律稻草人 评分:★★★★☆作者:张建伟这本是清华法学院张建伟教授近年来撰写的50余篇短文构成的随笔文集。其中,既有对“钉子户”和“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关注,也有对“白马非马”和“形式主义”的法哲学思考。既有对关于包公、窦娥的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的司法文化的透彻分析,也有对《威尼斯商人》《基督山伯爵》 等西方经典作品中体现的法律传统的独特理解; 它关注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真理,而是法律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像不像个稻草人?读了这本书,你会有很深的感悟。
论法的精神 评分:★★★★☆作者:孟德斯鸠众所周知,在这本书里,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除此之外他认为法是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他将法律分为人定法和自然法,提出了立法应与政体相互适应的原则,并且论述了法律与预防力量、进攻力量、政治制度自由、公民自由、宗教习俗、货币等各种事物的关系。这是一本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等领域,一部独具风格的法学百科全书。当然上下两卷加起来也非常的厚。细细研究此书,能明白法律——不管是成文法还是习惯法——所赖以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土壤,对于克服就法论法的误区和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美国宪政历程 评分:★★★★☆作者:任东来这本书已经绝版了,要不二手要不影印的。非常厚大概五百多页,但很值得收藏。里面介绍了历史上由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25个经典司法大案,引人入胜,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一些案例:如辛普森案、米兰达案及布什与戈尔的总统竞选案等等。要研究美国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要了解美国法律。美国的法律体系是成文法与案例法的结合,也就是说除了法律文字,之前的每一个审判案例都将成为下一次判决的依据。本书记录着美国人民在追求正义之路上的艰辛和荣耀,更揭示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精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司法的独立地位,让人轻松获得了法律方面的很多知识,深刻体会了法律在国家体制中的作用。
如果你也在羡慕法学人的逻辑思维之缜密,崇拜法学人的思辨应变之沉着,喜欢法学这一学科独有的挑战性,那就静下心来一起看看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